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2020-03-21 08:45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移植术旁路射血

陈 刚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外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指无通常的血管桥或者是自身右向左良好的侧支循环的一种病变类型,在临床中并非罕见,约占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总数的4%~6%[1]。针对该病症的治疗,现行指南明确指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得的疗效无疑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使其成为治疗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2]。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中老年人群,对于高龄患者鲜少涉及,加之近些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在血运重建策略上两种术式对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故本次研究围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依据术式分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0例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中男140例,女60例;年龄80~97岁,平均(88.25±1.05)岁;病程10~25年,平均(15.70±1.30)年;合并症:高血压56例、糖尿病40例、高脂血症35例;左主干病变位置:口部40例、体部20例、分叉病变14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80~98岁,平均(88.33±1.07)岁;病程10.5~25.0年,平均(15.74±1.36)年;合并症:高血压30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17例;左主干病变位置:口部19例、体部9例、分叉病变72例。纳入标准:①均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且患者年龄≥80岁者;②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耐受性好者;③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未经控制的重度高血压者;②左主干曾置入支架者;③合并其他影响寿命的疾病者。两组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两组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5年随访结果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以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卒中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血管内超声结果包括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径、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全因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组内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术前两组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较本组术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长期预后比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卒中发生率低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s)

表1 两组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s)

组别介入术组移植术组t值P值例数100 200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径/mm术前2.60±0.12 2.62±0.10 1.436 0.153术后3.85±0.15 3.87±0.13 1.137 0.257 t值65.072 107.783 P值0.000 0.000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m2术前4.87±0.23 4.90±0.25 1.034 0.302术后10.20±1.10 10.25±1.12 0.369 0.713 t值47.429 65.931 P值0.000 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58.10±1.10 58.15±1.14 0.367 0.714术后74.33±1.12 74.50±1.10 1.247 0.214 t值103.386 145.959 P值0.000 0.000

表2 两组长期预后比较 例(%)

3 讨论

虽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医学界及临床公认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该术式带来的创伤较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则属于一种微创术式,其所带来的手术风险与患者年龄的增加并不呈正相关性[3]。然而,对于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而言,其机体各器官功能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差,不同血运重建方式下长期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成为关注的热门议题。

本次研究通过对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后发现,术后血管内超声结果(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径、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两种术式均能够取得良好的血运重建效果。组间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并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相当。在长期预后比较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卒中发生率低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对于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而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是却会带来较高的卒中风险。出现此种情况,原因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心房带来的损伤更大有关[4]。此外,对于心房颤动而言,高龄亦属于一个潜在的高危因素,二者单独或者是相互交织之下使得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由此所致的卒中风险亦随之提高[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虽然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大幅降低,但由于术后患者复查期间需要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及术式本身有关,故其再次血运重建率更高,而随着再次血运重建率的升高,与之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处于较高水平[7-8]。因此,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获得的收益总体而言更大。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研究结果与玉献鹏等[9]、胡健等[10]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尚不得而知,所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否能够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替代术式仍然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在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比较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得的效果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卒中风险更高。

猜你喜欢
移植术旁路射血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更 正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旁路控制策略设计及应用
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