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颖
代表呼吁:推进助老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便利
“如今,上海市民出行基本可以不带现金和银行卡。购物使用支付类软件;打车使用叫车软件;吃饭可以使用预约软件;就医可以在各大医院相关软件里提前预约或者网上挂号;出门旅行可以线上购买机票、车票。”然而,上海市人大代表觉醒发现,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却似乎与不会使用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无缘,很多老人被拦在了智慧生活的界外。
“科技的高度发展不能忘记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人群。”觉醒代表建议:推进助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开设“高龄智能服务热线”“社区智能服务点”,保障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便利。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手机APP应用程序,让人们动动手指就可以搞定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可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来说,使用智能手机并非易事。
“人们出行、购物、就医,还有到各类机构办理业务,基本都可以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来实现。无论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还是60岁以上的普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只能以传统方式进行,不仅享受不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有时候,一些基本的需求都无法实现。”觉醒代表说。
首先出行方面,叫车软件的普及已经让扬招出租车成为一个难题。大街道上即便跑着空载出租车,也大多被预约,很多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只能望车兴叹,更不用说叫专车、快车服务了。此外,坐公交车,还面临着多数充值点为机器充值,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的问题。
其次,在购物方面,因为不会使用网银等支付类软件,当老年人以现金支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超市、商店不愿或者无零钱找零的现象。遇到购买较重的物品时,还要自己拎回家。“老年人是最应该享受送货上门服务的人群,却只能提重物到家,十分不便。许多优惠方式的获得是以使用智能手机软件为前提,老年人无法获得实惠。”觉醒代表说。
看病也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像网上预约、挂号这样的便利也没法享受。记者不久前在一所三甲医院就诊时发现:在挂号窗口的排队长龙中,有不少银发老人,而另外一边手机自助挂号的机器前,却鲜有老人的身影。觉醒代表表示,一些部门机构设立手机客户端的使用,反而造成了老年人成为各办事点排队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当前,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加速、加深。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应该如何让这些老年人融入科技时代,享受到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的种种便利呢?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正加速发展智慧养老。2016年通过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智慧养老及信息平台建设明确入法;《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都将“智慧养老”作为重要内容。目前,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养老服务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觉醒代表介绍,现实生活中尽管一些机构、场所和网络平台为老年人辟出了服务通道、绿色窗口,但生活中需要的服务种类繁多,这些服务呈分散化状态,使用起来并不便利,缺少统一归口,导致使用率很低。
为此,他建议推进助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设立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服务热线,“提供如叫车、预约、购票等服务,把高龄老人的困难分门别类,与各大互联网平台紧密合作,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开设专门渠道,制定长期服务规划,落实规划中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加强便利高龄人群意识。”
据市民政局介绍,当前,上海正在逐步完善“两级平台”(市、区),“三级网络”(市、区、街镇)的基本架构。
市级层面,“962200”社区服务热线,提供了“居家好帮手、民政一号通、跨政务导航”等功能。“12345”市民服务热线,负责接收、处理、反馈各类民政事务。
2016年开发上线的“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则面向老龄人群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政策查询、养老地图、网上办事等功能,成为广大市民寻找养老服务的统一入口。
区级和街镇层面,部分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已投入使用,在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和推进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各区还通过与科技助老型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各类社区居家智能化养老服务,如奉贤区设立了居家养老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目前项目一期已覆盖4200名高龄、纯老、独居老人。宝山区推出了“银龄居家宝”,普陀区正在推进“智联普陀”等。
信息化平台建成之后,如何帮助老年人正确使用?对于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和智能应用的问题,觉醒代表建议在养老机构设立“老年人智能服务点”,由专人执勤,帮助老年人解决网上购物及买票等实际问题。
据悉,2018年年底上海已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80家,2019年已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长者照护之家建成155家,实现城镇化地区街镇全覆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已建成600余家,服务2.5万名老年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已建成800余家,日均供餐8万多份。
“如果能够在养老院、社区综合老年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老年医疗护理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智能服务点,将极大地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真正让科技惠及数以百万的老人。”觉醒表示。
觉醒还提出,将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与养老工作的实务结合起来,实现养老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养老服务的科技化、智能化。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科技,开展老年人远程健康护理、安全保障等应用,让老年人通过科技实现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
对此,上海市民政局表示,该市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和老伙伴计划中都开展了相应的老年人培训项目,利用专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资源培训老年人使用微信等智能应用,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这些服务场所和服务项目,也是社区“养老顾问”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链接相关资源的重要内容。
社区“养老顾问”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利用各类社会服务设施、机构和人员等资源,为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支撑的一项便民服务工作。
2018年5月2日,上海正式启动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工作,在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设立街镇“养老顾问点”,为市民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养老信息,通过暖心服务体现城市发展的“温度”。
街镇顾问点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资源介绍,包括辖区内各类养老设施信息;提供养老政策咨询,包括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基本公共政策的指导和办事指南。还可以提供诸如个性化养老服务清单、提供家庭养老支持等服务。截至2019年5月,全市所有街镇均成立了“养老顾问点”,400余名养老顾问,已累计服务近2万人次。
针对觉醒代表的建议,上海市民政局表示该市今后将全面推开社区“养老顾问点”的布局和建设力度,截至2019年年底已实现居村、专业服务机构“顾问点”设置1000家以上。此外,民政局将逐步丰富社区养老顾问的服务内容,既直接指导老年人学习使用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网站,获取养老信息;同时也积极引导老年人用好目前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老伙伴计划等养老服务资源,大力开展微信使用、网络购物等智能化应用的推广与培训,让老年朋友能从高科技的发展中获得便利。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