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2020-03-20 02:31周蕾王飞肖盈奇杨世亮闫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尼莫蛛网膜下腔

周蕾 王飞 肖盈奇杨世亮 闫振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约占所有 SAH的 80%[1],及时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此类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并贯穿整个病程,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是在部分患者中,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常常被误诊而延误病情。以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的非动脉瘤性SAH在国内外已有报告[2-3]。但目前以此为首发症状的aSAH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告,现报告1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aSAH病例,为非典型表现SAH的诊断提供一定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 患者男,46岁,主因“发作性头晕伴跌倒3次”入院。患者于2019年9月10日上午9时,休息久蹲后用力站起时,自觉头部昏沉感、伴双下肢乏力随即跌倒在地,约5 min后自行站立,起立后活动自如,和平时表现一致,整个发作过程中,不伴有意识丧失,无抽搐、无视物旋转,无黑矇,无头痛,无大小便失禁等,因此未予重视。同日上午11时及下午16时,再次发生头晕后跌倒2次,性质同前。遂送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急查头颅CT+CTA示:双侧额部及局部纵裂池内、顶部纵裂池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1);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床突段拐角处小动脉瘤,瘤壁小钙化灶(见图2)。患者和家人强烈要求保守治疗,于次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内科。

图1 头颅CT(2019年9月10日病灶见箭头标记)

图2 头颅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床突段拐角处小动脉瘤(见箭头标记)

既往吸烟20余年,每天约1包;饮酒20余年,每次约450 mL,每周≥2~3次。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家族史遗传史无特殊。

1.2 体格检查 查体: 体温37.8℃,血压126 mmHg/75 mmHg,心肺腹无特殊异常。神经专科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震颤。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构音清,软腭提升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双侧痛触觉对称,四肢腱反射对称,右侧 Babinski’s征(+),左侧可疑阳性,余病理征未引出。颈软,脑膜刺激征(-)。

1.3 辅助检查 入院后行:①实验室相关检查:血红蛋白77 g/L(参考值 130~175 g/L),白蛋白 27.0 g/L(35~50 g/L),血钾 2.5 mmol/L (3.5~5.3 mmol/L),D-二聚体 0.79 mg/L(0.00~0.55 mg/L),血沉 65 mm/h (0~15 mm/h),S100 蛋白0.106 μg/L(≤0.105 μg/L);尿常规、粪便常规、甲状腺 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性病三项(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HIV抗原抗体检测)等未见明显异常。②入院第2天做腰椎穿刺,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见图 3),压力120mmH2O,红细胞 9000×109/L(0×109/L),白细胞 15×106/L(0~8×106/L),氯化物 113.7 mmol/L(117~129 mmol/L),蛋白 1.67 g/L(0.15~0.45 g/L),乳酸脱氢酶 78 U/L(0~40 U/L)。③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硬化。

图3 腰椎穿刺示均匀血性脑脊液

1.4 诊断与治疗 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脑脊液检查,患者SAH诊断明确;由于患者既往长期大量饮酒史,入院后烦躁明显并出现轻微定向障碍,血液学相关检查提示中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不排除患者合并慢性酒精性营养不良和中毒性脑病的可能性。最后主要诊断为"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待排;③贫血查因;④“低钾血症”。

入院后予心电监护,嘱绝对卧床,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予“氨基己酸12 g每天1次”止血,“尼莫同注射液(2 mL/h起始剂量,根据血压调节)”持续静脉泵入改善脑血管痉挛,“甘露醇125 mL,每天 3次”降颅内压,“维生素 B10.1 g肌,肉注射,每天 3次”,“杜密克 15 mL,每天 3次”软化大便等对症治疗。

隔日予腰椎穿刺,测压120 mmH2O,留取标本后,放出10 mL脑脊液,同时予把地塞米松5 mg加入到10 mL生理盐水,进行鞘内注射。因患者尼莫同小剂量持续泵入16 h后血压低至87 mmHg/57 mmHg,遂停用尼莫同注射剂及甘露醇,加用“尼莫同片60 mg,每 6 h 1次”,患者血压稳定于110~120 mmHg/70~80 mmHg。

住院期间,患者拒绝做进一步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住院 1周后出院,出院带药“尼莫同片 60 mg,每 6 h 1次”、“维生素B1片10 mg,每天3次”。随诊联系不上患者。

2 讨论

猝倒发作是TIA的特殊表现类型之一,其往往预示患者早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高。但并非出现类似TIA表现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报告,约1.59%(34/2137)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以类似TIA为首发症状[4],患者平均年龄65~77岁,且出血量少,脑血管造影并未发现脑血管相关病变[2-3]。本例患者相对年轻(46岁),无明显的基础疾病,出血量少,影像学检查提示为aSAH,不同于上述研究的非aSAH的病例报告[2-3]。

头颅CT扫描是SAH诊断的首要步骤,如果头颅CT呈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SAH,可借助腰椎穿刺等进行辅助诊断[5]。本例患者无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为阴性,虽头颅CT诊断提示SAH,但若为非经验丰富阅片者,很容易将其忽略漏诊。患者次日进一步完善腰椎穿刺提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因此确诊为SAH。

目前有研究表明,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脑脊液置换,可缓解红细胞对脑膜刺激和后期脑积水形成,在本例患者中,采用了该方法,但由于患者依从性差,仅完成1次上述治疗且仅住院1周,因此并未观察到此方法的有效性[6]。

综上所述,本例病例报道强调了以TIA为首发症状的aSAH的临床表现,这对提高aSAH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尼莫蛛网膜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漂亮的蝴蝶鱼
顽皮的小海豚
顽皮的小海豚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危险的美丽光芒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