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兰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汕头 515155)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所谓的思维导图就是使用图的形式,将知识结构呈现出来,让知识结构与思维更加形象化与可视化[1]。它主要是以一个关键词或者是一个想法为中心,以辐射的形式,对其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连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在中职学校当中,语文课程较少。这样长久下去,学校就会忽视对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另外,不少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我们如果不能对其加强重视,很可能就会影响中职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从而更好地构思文章结构。它有助于学生充实文章内容,有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这个时候,中职语文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拓展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发散思维,确定主题,细化导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完善思维导图,相互激活彼此的思维。在形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避免思维导图的公式化。思维导图是写作的思维导向。仿写的一般都是典型的案例[2]。然而,学生的思维导图并不是必须与教材上的保持一致。在这个时候,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思维导图形式。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放射性的思维方式。不管是感觉还是记忆,都需要把文字或者是数字、符码、线条、颜色等作为一个中心点,分散成为成千上万的关键点,从而调动学生的记忆。
1.教师需要在学生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指出写作主题的方向。在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大意之后,学生要把握整体框架,分析其中的人物或者是事件。例如:《我的母亲》和《卖白菜》都是以不同时代为基点,构建的都是可敬可亲的母亲形象。
2.教师要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感知课文,把握思路。例如,仿写《我的母亲》。首先,学生需要抓住母亲的性格与特征。其次,学生需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描述反应人格的事情。最后,学生要适当地用语言进行描写。
1.构建课文阅读思维导图。学生要梳理文章的结构与情感,主要的事例,对知识进行积累。
2.需要绘制写作的思维导图。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梳理自己的思路,自行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具体的参见图1。[3]
图 1
3.说出写作思维导图,思路就基本上明了了。
4.需要修改写作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交流之后要对写作结构进行修改。
思维导图在中职写作教学当中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让作文构思更加有章可循。仿写是写作训练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就可以让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让文章变得有迹可寻。思维导图能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与理解,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兴趣。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对文章进行很好的阅读。长久下去,中职学生就可以将写作变成一种自然形成的东西,并克服本身的畏惧心理。第二,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文章的结构变得更加有序。有一个中职学生在仿写《我的母亲》时,写到母亲的娘家在庵东的宏兴村以北的一个小队里,接着就描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和教育……第三,思维导图的方式能让作文内容更加有料可加。以上这个同学就是在《我的母亲》三次特殊的赶集当中,即卖鱼筹学费、买鞋准备上学、赶集为患病的自己找偏方,汇集了母亲浓烈的爱。第四,思维导图让作文语言有情可述。这里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平时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以文章的形式展现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说明了写作好比造房子,只有打好了地基,搭建好了框架,才能创作出符合逻辑又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到中职学生的写作当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好一条条经线和纬线,同时也可以在这些线条交织的过程中,帮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写作的新方向。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中职学生的人格与生命价值,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思维导图中的每一层都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