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观察

2020-03-19 03:15赵方锐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蝶窦垂体瘤垂体

赵方锐

(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是垂体前叶或后叶局部组织生出的一种内分泌性占位病变,为一般临床多为良性肿瘤,且以女性为高发。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垂体腺瘤的常用手段,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垂体腺瘤的常用微创术式,本研究旨在对比显微镜下与神经内镜下辅助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垂体腺瘤的术式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到A组(n=39例)和B组(n=3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垂体腺瘤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有甲亢、肾上腺占位或垂体腺瘤卒中患者,排除服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者。A组中年龄21~75岁,平均(38.85±4.42)岁;病程30 d~5年,平均(23.31±2.26)个月;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59±0.36)cm。B组中年龄21~75岁,平均(38.81±4.39)岁;病程30 d~5年,平均(23.29±2.43)个月;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54±0.33)cm。A组、B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直径等一般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均有意义,P>0.05,表示两组均衡可比。

1.2 方法:A组患者在全麻基础上,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治疗,插管后将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头部向后约20°,对患者面部及鼻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选择从患者右侧鼻腔入路,将棉条用肾上腺素浸润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道进入蝶筛隐窝,在确保鼻黏膜所在的血管收缩后可适当将患者中鼻甲进行切除,暴露出蝶窦开口,并将蝶窦前下壁黏膜切开使其下翻到下鼻甲位置,充分暴露出下壁的骨质部分,将蝶窦前壁磨除至约15 mm的骨窗,待分隔磨除后使蝶窦充分暴露,将黏膜刮除后使鞍底处区域暴露在外,置入30°内镜辅助下找到蝶窦腔内的骨性突起,应用腰穿刺用的7号针对肿瘤组织进行穿刺,应用双极电凝对受病变累及的脑膜进行烧灼,以瘤体边界为依据分别采用垂体腺瘤刮匙、钳、吸引器将鞍内肿瘤全部清理干净,随后继续将30°内镜置入鞍内,检查两侧鞍上与海绵窦部位是否有残留的肿瘤组织,均清理完毕后,将鼻中隔软骨进行复位,用油纱条将鼻腔进行部分填塞。

B组患者予以显微镜下垂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与A组一致,采用Hardy扩张器将术侧鼻孔进行扩张至蝶窦前壁,撕裂鼻中隔根部与蝶窦前壁转折处的黏膜,将黏膜与鼻中隔推向对侧。在显微镜下找到蝶窦开口的位置,将黏膜剥离后使骨性开口与前壁充分暴露,凿除前壁,咬除黏膜与分隔,在显微镜辅助下将肿瘤切除,方法与A组一致,鞍内使用明胶海绵进行止血,将黏膜与骨性鼻中隔复位使用油纱条对鼻腔进行填塞。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H、PRL、ACTH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分析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A组、B组的GH、PRL、ACTH激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A组、B组的GH、PRL、ACTH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均明显低于B组,均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其中脑脊液鼻漏1例,低钾血症1例,低钠血症1例,低钙血症1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其中脑脊液鼻漏3例,低钾血症2例,低钠血症2例,低钙血症3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据统计[1],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性肿瘤,其性质多为良性。手术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术式包括经口鼻蝶手术入路手术、经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微创手术及传统的开颅手术等。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垂体瘤的切除治疗中多采用内镜下或显微镜下进行,这两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本研究结果显示,内镜组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显微镜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显微镜手术虽然能提供三维图形,并能有效止血,但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鼻腔组织造成不小的损伤,患者后期鼻腔局部不良反应较多,且术中存在出血量相对较大,同时也可能出现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的人为骨折。而神经内镜因为入路方式选择的是正常鼻道直接进入蝶窦区,在手术过程中鼻腔黏膜并没有被切开,因此对鼻腔组织的损伤较小,而且术后不会引起患者鼻部的外观形态,因为手术时能够提供全景化的视野,这非常便于鞍上与鞍内的肿瘤切除操作[3]。除此之外,内镜镜头的灵活性高,准确性更高,照明度良好,有效解决了显微镜管状视野的局限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注:*表示与B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显微镜手术,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蝶窦垂体瘤垂体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成人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拉特克裂囊肿1例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