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红
(大连市儿童医院特需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1)
儿科患者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与成年患者相比,其护理工作更加的复杂,主要是由于语言沟通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非语言沟通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护理学中,语言沟通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有研究显示,非语言沟通在护理中有着先天的优势,护理人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表达观点、用意、鼓励等,笔者从2017年对儿科患者采取非语言沟通护理,取得了较为好的临床效果。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特需病房就诊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2.4)岁;试验组40例,再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沟通护理措施,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2.3)岁,病情严重者23例,病情较轻的1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轻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表情:对于儿科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表情,因此护理人员要格外注重自己的仪表、行为、举止,一定要亲切自然,微笑复位要贯彻护理的始终,亲切的面的面容,可以拉进护理人员和患儿的距离,的表情亲切自然,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使患儿有愉快和安全感。②身体姿态:身体姿态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和情绪,适当的身体姿势有利于和患儿的沟通,在与患者沟通时,灵活的运用点头手势等动作,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护理人员举止要镇定从容,动作敏捷,不可慌张,不可给患儿和家属增加慌张感,不利于治疗[1]。③眼神与目光:护理人员通过眼神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表达对其的同情,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且通过眼神可以放松患儿的心情,较为积极的配合治疗[2]。④抚触:适当的抚摸以及爱抚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感情交流,研究显示,对新生儿进行抚摸,可以增加患儿安全感,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3]。⑤病房环境:对于病房的布置主要采取暖色调和绿色为主,以绿色植物画贴为主,墙上以开卡通图案为主,将温度调节在最舒适温度22~26 ℃,湿度在40%~60%,可以适当的摆放一些孩子熟悉的玩具,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比较[n(%)]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优:患儿对护理和医嘱完全配合;良:患者对护理和医嘱基本配合但是偶尔会有哭闹发生;无效:患儿对护理和医嘱不配合,基本都在哭闹。依从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临床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临床满意度82.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依从性为97.5%,对照组临床有依从性8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使用非语言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自我修养,拉近患儿和护理人员的距离,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适当的非语言护理,可以拓宽护理人员的视野,提高护理水平,完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