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的疗效

2020-03-19 11:51李燕妮张根
安徽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肺炎体征支原体

李燕妮 徐 旭 张根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ina,MPP)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1-2],支原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好发于春冬季,其起病急骤且病情发展迅速,早期患儿多以高热、纳差、咳嗽、寒颤及焦躁等表现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等表现,并可诱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3-4]。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者病情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功能欠佳,治疗周期漫长,因此常规治疗很难奏效[5]。近年来,地塞米松在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医患一致好评。本研究将湖北省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儿分别给予阿奇霉素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省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实用儿科学》相关标准诊断为支原体肺炎[6],且经CT平扫等影像学检查证实;②对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等治疗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③经血液检查培养及微生物检查等排除细菌性、结核杆菌及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所致感染;④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以及肝肾等功能不全;⑤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小叶性肺炎等其他类型肺炎,或是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②入院前1周内曾接受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③合并胸腔积液、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④合并血液、免疫、内分泌或神经等系统严重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止咳平喘、退热、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同时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H20066441)治疗,剂量:10 mg/(kg·d),1次/天,连续治疗5天,停药3天,此为一个疗程,满疗程后可开始第二个疗程治疗,静脉注射结束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H20123077)治疗3 d,剂量:10 mg/(kg·d),共治疗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H22021529)治疗,剂量:0.2~0.3 mg/(kg·d),1次/天,连续治疗7天。患儿若出现高热不退等情况可遵医嘱增加地塞米松注射剂量,但不超过0.5 mg/(kg·d);若患儿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变不明显,可遵医嘱将地塞米松剂量降低到0.1 mg/(kg·d)。

1.2.2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②比较两组退热、咳嗽消失、肺部阴影吸收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one second,FEV1)及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等肺功能指标;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2,IL-2)、IL- 6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水平;⑤比较两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压及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2.3 疗效评价标准及检测方法 参考《实用儿科学》关于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疗效标准[7]:①显效,经治疗7 d后,患儿高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胸部X线示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②有效:经治疗7 d后,患儿高热基本控制,但停用激素后可复发,同时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肺部阴影吸收缓慢;③无效:经治疗7 d后,患儿高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肺部阴影未见吸收或扩大,或并发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抽取患儿治疗前后外周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离心后取血清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2、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试剂盒均由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步骤均严格参考操作说明进行;采用HORRON希莱恒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检测血清ESR水平,选用日本HI-101通用型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FVC、FEV1及PEF等肺功能指标水平。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1及PEF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指标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CRP、IL-6及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及ESR指标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胃肠道、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炎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因儿童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成熟,病原体入侵后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儿童多以群体活动为主,增加了经飞沫等途径传染的概率,导致该病发病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8]显示,全球每年因肺炎死亡患儿达400万,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肺炎支原体是诱发肺炎的重要病原体,根据其病理解剖位置可分为间质性、小叶性及大叶性肺炎三大类,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诱发小呼吸道感染,因此以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居多,其病情常呈自限性,经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情多在1周内即可痊愈[10-11]。小儿大叶性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多变、并发症多及致死率高等特点[10],较易诱发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研究[12]指出,受病原体变迁、耐药菌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及人口流动性增加等影响,大叶性肺炎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明显降低,因此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寻求更为有效的抗菌药物,已成为儿科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地塞米松在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取得了一致好评。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小儿肺炎应用最为广泛的激素,其具有强效抗炎、免疫调节、抗过敏、抗休克及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在发病早期即可抑制炎症渗出、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功能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作用,后期则能抑制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增生[13-14]。本研究发现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廖笑玲等[9]研究显示,地塞米松能提高小儿大叶性肺炎治疗疗效,不仅可较好控制机体炎症反应,还能促进症状、体征恢复[2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且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与以上研究一致,提示地塞米松能提高小儿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治疗疗效,加快症状体征恢复。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血清CRP、IL-6、IL-2及ESR指标差值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地塞米松可增强整体抗炎效果,并改善患儿肺功能,这可能与疗效提高发生协同作用相关。但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后续还应进一步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可提高小儿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治疗疗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加快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提高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肺炎体征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