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2020-03-18 08:57钟仁辉陆秀英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钟仁辉 陆秀英

【摘 要】 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在工程学术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译者主体性不同于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译者主体性的核心概念,区分了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体现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工程学术论文摘要;译者主体性;非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1-009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要是学术论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于研究背景、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等核心内容的简短陈述,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文体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规定:“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14)论文摘要通常包括研究的主题、背景信息、目的、内容和方法、主要研究发现或观点以及研究启示或意义等六大要素。尽管各类期刊对这六大要素的要求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摘要基本核心要素则必不可少。为了方便读者快速获取论文信息,摘要一般要求语言上简明易懂,直截了当,客观准确;结构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长度适宜。

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国内大部分工程学术期刊论文都要求附有摘要的英文翻译。为了使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准确、严谨、简洁、清晰和可读性强,译者对摘要语篇需从整体把握,做到术语的准确辨识、句子结构的调控、逻辑思维的条理化到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某交通运输工程类学报的摘要翻译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在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所体现的主观能动性。

一、工程学术论文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中心,译者对文本的选择、理解与阐释,根据目的读者进行翻译方法和策略恰当考量,都离不开其自主、自觉行为,即我们所说的译者主体性。所谓的译者的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亦可理解为“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尽管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时候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但另一方面,译者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仍然有发挥主体性的余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更多体现在译者为了翻译的文化、文学目的,对翻译文本、翻译策略进行选择,对翻译作品注入主观理解和阐释,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且译者有意识的艺术再创造是其本质。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艺术再创造的形式翻译出能够让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作为非文学翻译的一种,有自己特定的学术群体和读者,翻译对象是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目的是对摘要中的几大核心要素准确再现,实现学术交流。“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事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价值;非文学翻译强调信息的清晰性,文学翻译强调风格。”

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对译文的信息准确性、逻辑的连贯性、语言结构的简洁性等要求高,读者大都希望能从摘要中快速准确了解到论文的核心内容和课题成果,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跟翻译文学作品一样进行艺术再创造。译者需围绕特定的学术读者群,基于整个摘要翻译的目的,对整个摘要翻译过程进行全局统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译者需对摘要语篇进行全面的了解,理清摘要语句所体现的核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要对摘要语篇中出现的信息进行恰当梳理与再现。其次,为了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译者需要对译文术语进行规范统一,并在翻译后期对译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学术交流为前提,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把控,确保学术摘要翻译结果体现准确性、逻辑性、简洁性。

二、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体现

由于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目的、翻译对象及读者群的不同,工程论文摘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术语准确辨识、句子逻辑结构重组,以及翻译手段灵活把控等方面。下面通过实例分析在整个摘要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如何具体体现。

(一)术语的恰当辨识

术语是表达一定专业知识领域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系统性、定义性(大多数术语)、无情感色彩和修辞中性特点。术语翻译要求精确规范。译者在翻译已有规范的术语时,一定要多方查证,遵守已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措辞,使术语都有据可依。

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特定专业时,译者需结合专业背景知识、网络、专业词典等准确辨识术语的译文。如:

例1:因此引入不同重要程度因子的约束位移交换(ZCPS),并结合改进的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

对于例中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不了解数学或者计算机科学的译者可能把“算法”翻译为method,那么这个词语是否传达了“算法”的内涵呢?我们可以通过查询维基百科等专业网站和词典来确定算法这一术语的翻译為algorithm。

译文: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strained position shift(ZCPS) with different importance factors,combined with the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GC).

例2:分析了地铁整车空气弹簧正常状态下地铁车辆的轮重减载率。

“轮重减载率”一词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术语在线等常用术语检索工具中并没有提供直接对应的译文。通过查阅工程类相关文献,得出两种译文表达方式“wheel unloading rate”和“the rate of wheel load reduction”,如何确定哪一个更准确呢?通过检索国际期刊发现“the rate of wheel load reduction”词条选用非常少,“wheel unloading rate”较多,因此我们选择后者使用频率更高的词条。

译文:Wheel unloading rate of the metro vehicle in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air springs was calculated.

大量的术语翻译需要译者根据术语所属学科、术语特点,自觉对相关术语进行透彻的了解后再选用适当的表达。

(二)注重逻辑思辨,调整句子间的关联性

工程学术类摘要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句子结构,找寻语句间的关系。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表达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差异,从词语句式到思维逻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着非语言成分”指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单靠语义辨认、语法分析无法解决,而需要靠逻辑思辨来重构语句。好的译作,特别是非文学翻译,译者除了要注重语法句式外,需要统筹上下文,对所描述事物进行逻辑梳理。在工程摘要翻译中,逻辑思辨主要体现在语义选择的逻辑判断、句式表达的逻辑体现以及隐形逻辑的显性化。

例3:以设计结构矩阵描述零部件间的关联关系,通过n维空间的欧式距离判断各零部件间的联系强弱,利用密度可达原则进行零部件聚类。

将“设计结构矩阵描述零部件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为最核心的结构,其余为次要信息,采用灵活的句式变化把原文中隐形的逻辑通过这些词语显性化,符合英文书写习惯的同时也准确提炼出了摘要的各要素信息。

译文:Design structure matrix is utiliz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nents,which are clustered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reachable principle,by judging the Euclidean distance of the n-dimensional space.

为了满足读者对摘要翻译的“期待视野”,译者在摘要翻译过程中对研究主题、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句型结构烂熟于心,适度调整句子之间的关联性,从逻辑判断、句式表达的逻辑体现以及隐形逻辑的显性化等方面重构句式,在保持语句的逻辑通顺的同时又具有可读性。

(三)主动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手段

在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过程中,先把句子的逻辑关系弄清楚,再针对摘要不同要素语句以及中英文语句表达上的差异,采用增译、减译、分译、合译等翻译手段,把原文的内在逻辑关系表达清楚,确保语言的简洁性。如:

例4:当支护与围岩存在间隙时,围岩位移增大较大,支护内力变化不大,能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导。

汉语往往会把逻辑隐藏在句子中,而英语需要通过逻辑词体现逻辑,因此,在汉译英时往往需要添加逻辑词,理解过程应为当围岩位移增大的时候,支护内力却变化不大,这里有个对比的过程,因此应该加上逻辑词while.

译文:When there is a gap between supporting and surrounding rocks,the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s increases greatly while the internal force of suppor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which can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汉译英时许多范畴词、意义重复的词可以采取减译处理,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中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如:

例5:隧道工程中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较为普遍。

In tunnel engineering,the disconnection of supporting and surrounding rocks is common.

原文中“现象”一词属于范畴词,翻译出来会有很明显的翻译腔,且不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因此删除范畴词。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因此,除了必要的增译、减译外,有时需要通过分译、合译来保留核心谓语,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结语

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主体,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间的简单转换,其中蕴含着译者主体有意识的创作和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控制。工程学术论文摘要翻译译者需根据摘要的语篇特点和要素,根据期刊对于摘要写作的要求,围绕摘要翻译的信息准确性、逻辑性和简洁性等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恰当辨识术语表达、注重逻辑思辨,调整句子间的关联性和主动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手段等。

【参考文獻】

[1]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

[3]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6):8-14.

[4]陆秀英.关于读者认识和接受译者主体性程度的调查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4):103-107.

[5]徐静晶.论非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7-8.

[6]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孟令霞.从术语学角度看术语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2):28-31.

[8]王平.科技翻译中的逻辑活动[J].中国科技翻译,2010(4):1-5.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