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之构建

2020-03-18 08:57赵国飞王永安郭辉赵永芳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赵国飞 王永安 郭辉 赵永芳

【摘 要】 本文为适应工矿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胜任力冰山模型,构建全方位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表明: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表层能力、个人属性为浅层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为深层能力;通过对课程体系中创新能力和个体属性课程的加强,形成了全方位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为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胜任力特征;冰山模型;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1-005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工矿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达到工矿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十分关键。邵辉等考虑工程教育认证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课程体系中10个合格能力的培养。廖可兵和刘潜以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为指导,论述了安全工程专业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程五一等根据安全工程的学科结构体系,提出了通才式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曲方等在思考了目前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后,提出安全工程专业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宽口径、重基础、淡专业通才课程体系架构。徐精彩等在分析我国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下,提出安全工程专业应以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可见,众多学者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思考。“新工科”建设的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成为目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新导向。如何以定量化标准指导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目前学者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调查问卷形式,形成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5大类、15亚类胜任力特征值,计算各类胜任特征权重,建立胜任力冰山模型。基于所建冰山模型,提出课程体系修订方案,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胜任力冰山模型

基于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将胜任力特征划分为5个特征和15个具体方面。

(一)胜任力特征的确定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此能力才能胜任所从事的安全工作,表现为专业素质及管理职业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综合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随机应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又称成长能力,是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继续成长的潜在能力。发展能力包括基础知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个体属性。个体属性是个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可反映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特征。它是在具体工作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个体能力。个体属性包括意志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5.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是对技术能力、知识理论等的有机整合与调整,形成独特的、能够长期保持就业优势的一种竞争能力。就业竞争力包括心理素质、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

(二)胜任力特征的调查

基于确定的15个胜任力特征,制作《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胜任力重要度调查表》,每个胜任力特征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5、4、3、2、1。调查表发放给工矿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高校中应用型安全工程负责人,调查表发放了28份,收回24份,收回率85.7%。由收回的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表1为15亚类胜任力特征频次和分值表。

由表1可知,工矿企业及高校中安全部门负责人对专业知识水平给予的满分频次最高为22次,同时此方面的总分和平均分也为最高。说明安全部门负责人认为专业知识水平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该最注重的。其次为实践动手能力。基础知识能力的满分频次、总分和平均分均为最低,说明是安全部门负责人更想招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对5大类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各项胜任力特征相差不大,没有特别显著差别。表明工矿企业及高校安全部门负责人认为这5大类胜任力特征都较为重要。其中,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均分都>4、权重>0.2,说明这两项相对较为重要。5大类胜任力特征排序为: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个体属性>就业竞争力>發展能力。表明在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其他方面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三)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建立

由表2数据形成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胜任力的冰山模型,见图1所示。

基于调查所得胜任力特征权重值,将5大类胜任力特征划分为表层、浅层和深层三个层次。表层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外在表现,是易了解和培养的部分,相对大学教育而言是较易改变和发展的;浅层的个人属性次之;深层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属于较难被挖掘与感知的,称为鉴别特性,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大学教育应加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目前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忽视了创新能力和个体属性的重要性。针对于冰山模型,现有的课程体系忽视了表层部分结构及浅层结构的构建,未形成完整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现有课程体系建设中继续完善,形成用人单位急需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二)课程体系修订方案

基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第四学期增设32学时的“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在通识实践课程中添加4个周数的第二课堂,加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第五学期增设32学时的“大学语文与写作”选修课,形成对个体属性的补充。通过对课程体系中创新能力和个体属性课程的添加,形成课程体系的修订方案,可以完成对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对课程体系修订方案的确定,形成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由图2所示,形成了以工矿企业安全技术及管理为核心的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感,适应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管理、灾害防治方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技术与工程管理、工矿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评价、应急救援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该课程体系的特色在于紧紧围绕山西省这个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全国综合能源基地的建设需求。立足山西,辐射周边,以工矿安全为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3结论

(1)考虑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将胜任力特征划分为5个特征和15个具体方面。通过调研分析,5大类胜任力特征排序为: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个体属性>就业竞争力>发展能力。

(2)根据应用型安全工程胜任力5大特征重要度,构建了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胜任力冰山模型。将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划归为表层能力;个人属性为浅层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为深层能力。

(3)基于人才胜任力冰山模型,对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和构建。通过对课程体系中创新能力和个体属性课程的加强,形成了全方位应用型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为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许保国,赵卫强,王仪斌.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及建议[J].煤炭技术,2007(12):6-8.

[2]刘宏,吕保和.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5):42-45.

[3]邵辉,葛秀坤,毕海普,等.工程教育认证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与改革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4-107,121.

[4]廖可兵,刘潜.用安全学科理论指导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3):38-41.

[5]程五一,樊运晓,罗云,等.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3):36-39.

[6]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9):41-43.

[7]徐精彩,马砺,邓军.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67-569.

[8]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8(1):41-55.

[9]牛金成,许放.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5):83-88.

[10]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 172-175.

[11]周刚,杨文宇,王铁霖,等.安全工程本科教學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8(13):83-85.

[12]黄浪,吴超,王秉.个体安全信息力的概念模型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11):7-12.

[13]岳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96.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