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怀 田阳
智能时代的来临,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时代,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职业分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召开,达成了《北京共识》,提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并重点关注了智能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有效手段,我们应该理性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共生,让人工智能与教育共同赋能未来,实现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可理解为一种智慧教育系统,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从现代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智慧教育系统包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制度、数字一代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五大要素。智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环境的感知性、学习内容的适配性、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受教育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性、教育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及其和谐关系。
智慧教育发展“三境界”
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制度是智慧教育的“三境界”。智慧学习环境主要是从感知和适配角度,融合了互联网、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使得学习环境不仅在物理空间层面融入舒适元素,还在信息空间层面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智慧课本、智慧教室、校园安全系统、学科创新实验室等。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技术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让技术帮助实现教育的基本功能,还要促进教与学趋向个性化,这些主要体现在领导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堂形态、学习能力、教研方式、数字资源、校本课程等方面。现代教育制度将体现出公平、和谐、关爱的特征,围绕学校制度、学校布局、招生选拔、教师制度、质量体系、课程体系等进行相应的改革。
智慧教育助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纵深
教育综合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在育人理念、监督机制、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核心为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关键是学习,教育的内核也是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能学、会学和善学,或者有意义的学习。构建符合“数字土著”认知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发展智慧教育,有利于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破解教育发展过程中现存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个性发展、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问题,促进现代教育制度变革。发展智慧教育,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有利于传递教育智慧;打造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变革现代教育智慧,有利于孕育人类智慧。
本质上讲,智慧教育,“慧”从师出;智能教育,“能”自环境;未来教育,“变”在形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技術与教育融合将共同赋能未来。首先,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融合,以评价为导向提倡教师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其次,鼓励应用协同建构式学习、能力引导式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最后,挖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痛点”的典型案例,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是我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之一
我国正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在未来的全球科技发展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智慧教育发展。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体制创新,以数据智能为驱动,建设提供个性化支持和适应性服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升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发展智慧教育要着眼于教育生态的整体发展,紧扣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吸纳新兴技术实现智慧教育的效能提升,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智慧教育建设——
第一,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和智慧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数据信息壁垒,促进教育数据全方位的挖掘和整合,比如组织教师培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双师计划、网络研修等,共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例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将呈现开放、汇聚、平台的效应,示范区将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发挥研究机构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平台作用,产学研协同,共建智慧教育生态,同时汇聚优质企业资源推动示范区建设,并以开放的形式吸引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区的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用的形式为示范区提供智能化校园,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等解决方案。
第三,制定教育大数据确权、开放、对接和保护规则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间数据的融通,应用教育大数据分析来支撑课堂教学和教育治理,促进人才培养的过程可循、结果有据。综合利用学习分析、教育数据挖掘等手段,改善教学服务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实现精准推送,优化教学服务质量和提升教育效能。同时,要关注技术的“双刃剑”特性,我们不能否认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作用,也要看到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通过开展 “人工智能教育行业社会治理实验”,分析技术应用带来的影响,最终提出技术应用的原则和规范。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师生创造好的环境,建立激励教师改革创新的机制。发展智慧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效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发展智慧教育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有所突破,补齐短板;发展智慧教育还能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上有所收获,比如控制近视发生率;也能推动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总之,智慧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将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助推中国教育信息化走向国际社会,向世界提供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