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摘要: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建设起着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创新德育策略,强化德育实效性,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才培养;初中阶段;德育
一、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品格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感恩意识的人能够主动关心他人、自觉尊老爱幼,理解和珍惜他人的付出,在爱自己的同时努力爱身边的一切。目前,我国当代初中生的成长环境中,由于家庭子女较少,生活物质条件良好,加之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隔辈亲”,导致溺爱现象严重,所以初中生感恩意识十分淡薄,特别是对父母的感恩意识非常欠缺,认为父母所有的关爱和付出都是应当的,甚至为了与其他同学攀比,不顾家庭实际经济水平,向父母索要名牌衣物,很多家庭呈现出“穷父母、富孩子”的极端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引起学生爱攀比、嫉妒心强、拜金主义等性格的形成。为此,结合这一情况初中德育工作要加強感恩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用多种多样的感恩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一个感恩的心,从感恩父母、亲人做起,珍视身边一点一滴的幸福,明白父母的艰辛,在今后的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更多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不盲目追求“奢侈生活”,而是能够脚踏实地地感受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爱。
例如,初中的班主任可以组织“让我来”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寻找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采用制作手抄报的方式记录下这些爱,并且分享自己为父母所做的事。活动中,学生运用发现爱的眼睛记录下了父母清晨早早起床做爱心早餐的身影、深夜给自己洗衣服的情境、自己生病时父母不眠不休地照顾等,心中的感恩意识越来越强烈,不断反思过往自己对父母不礼貌、过分索取的行为,主动向父母道歉,并且通过给父母做早餐、为父母洗衣服、照顾生病的父母等行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本次亲子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感恩意识,改变了学生不良的思想认识和学生间攀比风气,也拉近了亲子关系,为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充足条件。
二、渗透心理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初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将会难以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进而影响德育实效性,无法通过德育措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以及障碍问题。从思想和心理上改变学生,纵然利用一板一眼的学校规章制度强制性地规范了学生言行举止,但规范不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方向,德育工作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为了让德育工作治标也治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德育实效性,初中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应用心理沟通技巧,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突破学生对教师抵触的心理防线。在德育工作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的心理变化,制定科学可行的德育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心理驱动下,主动遵守校园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沟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玩手机的问题时,在没有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学生心理情况前提下,不直接指责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将手机收起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保证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在下课铃响起后,教师将玩手机的学生带到操场上,邀请他和自己走一走,聊聊天,用关心的语气询问学生最近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告诉他自己愿意当他的倾听者,与他一起分担苦恼。教师真诚的语言和亲切眼神打动了学生,经过心理沟通了解到上课发微信是思念在远方城市务工的父母,在教师德育工作努力下,学生意识到自己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习时间都是远方父母拼搏换来的,承载着父母的殷殷期盼,意识到课堂认真学习和遵守秩序的重要性。教师还教会学生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与父母联系沟通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上,这名学生再也没有出现玩手机的行为,而是全神贯注地融入学习中。
三、重视德育课程教学,提升德育实效性
德育课程是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发生了变化,教师只有树立起新课改理念,不断创新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提升德育实效性,促进初中德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建设。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八年级《合理利用网络》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照本宣读教材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在导课环节为学生播放了四分钟的微视频。前两分钟视频内容呈现了学生利用手机搜索网络学习资源、使用电脑绘制各个科目知识思维导图、利用班级微信群分享学习心得和讨论学习难点等,后两分钟视频内容呈现了学生深陷网络赌博、大学生被套路贷的新闻、网络上造谣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等。微视频引起学生对网络资源利弊的深思,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资源的应用必须要合理、健康,不能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需要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和侵蚀,为接下来本节课知识的充分掌握提供了良好开端。
四、结语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下,德育工作在初中教育中的实施有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初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改变传统德育思想观念、重新定位德育功能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必要性,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参与到全面推进德育开展的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提升,给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育提供了良好保障。不过,结合我国目前初中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德育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情感教育缺失、心理教育渗透不足、德育模式单一、德育课程未受重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价值的发挥,不能满足新时期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需求。所以,提高初中德育的实效性势在必行,是所有初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肩负起来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马瑞祥,刘伍玲.道德认识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高教),2010(2).
[2]李华.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24).
[3]陈小燕.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13).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