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永
三维目标是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纲要》要求执教者在教学前设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实这是对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顶层设计。很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如何精准设计三维目标以及三维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存在很大的迷茫与困惑。故以《纲要》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为例,深入探讨三维目标的问题。
《纲要》的三维目标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下简称“维度1”“维度2”“维度3”)。“三维目标”是基础学力的一种具体表述。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三个维度表达的内容是一种递进、增项的关系,维度1、维度2和维度3的具体实现也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似乎不能避免三个维度具体表达上的重复与重合。这也是三维目标设置上的一个重大缺陷,如对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空气和氧气”一课进行维度1、维度2和维度3的设置时,其中的维度2可表述为:通过对氧气制取实验的探究和学习,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维度3也同样可表述为:通过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和小组讨论,巩固科学实验习惯,进一步树立严谨严肃的科学态度。两者其实是重合的,但确实能表述为两个维度。
三维目标的具体制定便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厚铺垫,更离不开具体学科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综合实践。三维目标的制定要完全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维度1和维度2,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实践化、操作化、细节化、生本化。具体制定三维目标遵循的关系见图1。
图1 制定三维目标遵循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斯·珀金教授认为,学生的很多学科专业知识在学生的一生中使用率是极低的,我们教授的大部分知识在学习者的生活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投资在这些知识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能带来很好的回报。教学中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回报率较高的知识。学校教育投资在“考点型核心概念”学习上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若在三维目标上,能为“学生更有价值学习”而在顶层设计上有个相应的开端,教学后果可能会不一样。在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如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的基础上,在维度1、
维度2和维度3中制定更适合学情的内容和目标,可能会让课堂更具有活力。
课程(知识)层面的“过程与方法”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生成运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镶嵌在“知识与技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说是知识原创者在“知识与技能”中所赋予、渗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维目标是现成的吗?市场上名目繁多的教案、教参或许给了现成的内容,教师抄一下就可以达到目的;其实这并不是教师自己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研究并经过教学实践反复检验的实践总结,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绝对不可能是现成的。唯有教师自己体验过、经历过,才能慢慢制定出精准的三维目标。理论层面的借鉴,如根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三维目标做一个系统比较研究,同时借鉴其他专家和同行的表述,并比对教师自己平时的课堂实践,再做个性化的创新描述,以建立比较完美的三维目标。
当教师有了某一课程的思维,把自己视为教材知识的转译者、评判者和创生者,那么教师自然要思考通过自己的教学到底能教给学生什么,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最终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三维目标的精准表述要基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整体知识框架的精到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要有机统一起来,三维目标的表达就是上述两层关系的全面体现。从具体操作上看,三维教学目标的研制大致要遵循如下程序:(1)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2)分析学生发展的现状;(3)明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差距;(4)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差距,确立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对三维目标具体行为动词表述的不完全统计,各个三维目标的表达大致有如下内容(见表1、表2)。
表1三维目标行为动词的具体表述
维度表述方式知识与技能了解、知道、列举、指认、说出、算出、背诵、懂得、默写、画出、识别、解释、掌握、识记、举例、测量、理解、唱出、讲出、阐明、辨析、认识、比较、分类……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构建、得出、观察、体验)……,……措施、能力、感受、认识、方法、价值、体会、理解、感悟、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体验、体会、树立、形成、建立、具有)……,……责任感、情感、使命感、观念、思想、乐趣、 精神、观点、习惯、信念、态度、价值、欲望、情操、修养、热情、动力
三维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即行为主体是学生,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懂”“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用常用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回忆……”串联在行为主体后,补充“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
表2三维目标行为动词的分类分项表述
知识与技能了解说出、背诵、回忆、辨认、选出、举例、复述、描述、再认、识别……理解解释、说明、阐述、比较、归纳、分类、概括、判断、区别、预测……应用应用、使用、设计、解决、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检验……过程与方法模仿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仿造、例证、扩展、缩写、修改……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实验……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化、联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态度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接受、同意、反对、欣赏、称赞、喜欢……内化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
的学习活动”的行为条件,以“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即表现程度结尾。以四要素概括如下:谁去学(主体或对象)?学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学(学习的环境)?学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以对浙教版科学“空气和氧气”一课进行维度1、维度2和维度3的设置为例(见表3)。
三维教学目标上接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文本,下达学生的学业成果,是指导、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枢和图式,其意义自不必多言。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表述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可以完成的。在实际执教教案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栏目后,对“知识与技能”表述得虚泛、模糊,把“过程与方法”当作教或学的“过程与方法”,抑或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述得孤立、抽象,把原来“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搞得支离破碎、混乱不堪,则难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引领、导向、鉴别功能。在制定和表述三维目标中,很有必要处理好教材、课标、学情等多种关系,教师须沉下心来认真分析、对比、研究,最后精准制定并表述三维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源于扭转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怪现状,也旨在激活教师的教、唤醒学生的学,让教学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倘若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知识与技能”中所蕴含、隐藏的,那么就要思考、挖掘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在维度1的制定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了。
表3“空气和氧气”三维目标的具体表述
维度表述方式具体内容知识与技能了解1.能说出空气的成分2.知道空气的利用现状3.持续关注氧气的发现历史理解1.能解释氧气含量测定时体积小于1/5的现象2.能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用1.查阅资料,设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装置,并完成实验操作2.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完成如何鉴别氧气过程与方法模仿模仿课本第77页装置完成氧气的制取安装以及检查气密性的办法操作完成各项学生实验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来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迁移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参与课堂实验、小组讨论,分享科学探究的乐趣反应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接受有关管理规定内化使学生具有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精神,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