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刘倩蓉,赵雪红,周 茜,秦 鑫,石小盼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自2008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截至2018年12月,已经完成89所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作为一种外部质量监控评价手段,是保证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考评手段,也是中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和趋势[1],要求到2020年完成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2020年将接受认证,介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生。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结合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以“医学人文融通,专业技能卓越”为特色,培养临床医学本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2]。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须开设的生物医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仅关系理论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融通医学人文、激发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我院药理学实验教学团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努力达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
经教育部批准,2010年笔者所在院校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9月,药理学课程正式面向第一届学生授课。作为新建专业,任课教师也是新引进的,教师入岗后经过岗前培训很快就投入课程教学,教书育人能力不足。教学初期,多沿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药物、材料、步骤、注意事项等,对关键操作环节进行示教,学生分组练习,课程结束,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教师依据实验报告给予评分。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逐渐暴露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新进青年教师缺乏对所授课程的深入钻研,个人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亟待加强。(2)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精神,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3)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学生习惯于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实验的全部;实验过程中,一个实验教师要面向三十多位学生示教和指导,不能很好保证每个学生掌握操作要领,且教师不能观察到每个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实践训练参差不齐。(4)实验成绩主要以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为依据,实验评价机械僵化。(5)实验课程缺乏师生双向情感交流,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无从入手[3]。面对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参照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学校办学目标,近年来,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教师队伍的特点和问题,首先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个人层面采取“学、听、练、讲、思、赛、研、德”;同时,学校及学院层面实施“规章、指导、培训、改革、精品、反馈、考核、保障”[4]。2013年以来,药理学实验任课教师获得校级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两人,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两人,湖北省第一届移动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撰写“基于超星学习App药理学实验混合式教学初探”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表彰二等奖;青年教师出国交流1人,国内“211”“985”医学院校进修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学校“三育人”积极分子1人,学校教学标兵1人;青年教师参与药理学教材、药理学实验教程编写两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机能学实验高级研修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培训和交流、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坊培训等。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笔者院校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初期均使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三版)》教学用书,各学科实验课程开设学期不同,各课程分别讲授其中4~5个实验项目,造成学生对教学用书使用率较低,实验项目针对性不强。此外,随着实验教学内涵深化,实验手段和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项目的兴起,实验项目存在完善和优化的空间。为实现药理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验教学条件,重新编写了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篇介绍药理学研究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实验设计原则、实验仪器、实验动物知识、技能与伦理、虚拟仿真软件系统等,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了解和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随后实验项目的开展打下基础;第二篇介绍药理学实验项目,注重学科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丰富实验设计内容,挖掘实验项目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编写思政案例,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设计药物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建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能力目标,培养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如“胰岛素过量低血糖休克与抢救”实验,训练学生小鼠取血实验操作,联系生物化学血糖浓度测定方法,加入思政案例“厉害了,我的国——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综合性实验中,如“家兔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优化实验设计,分组考查阿托品、碘解磷定不同给予顺序与联合用药解救效果比较及其对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设计性实验中,如“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介绍家兔不同手术操作收集尿液的方法,生理、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对尿液生成调节,以及尿常规、生化、血气分析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设计性实验。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明确提出: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近年来,笔者及团队教师对药理学实验教育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见图1。首先,笔者从学情入手,要求实验小组成员书写平行实验报告分享实验情感,如,实验动物照顾和安抚、医疗垃圾清理、实验操作中小组矛盾的发生与解决过程等,端正和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验行为习惯、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其次,影响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面对三十多位学生观摩教师关键实验操作技术,观察距离和示教过程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且现场示教是一次性完成,学生也无法重现学习场景。为此,开展药理学实验微课教学,根据实验教学需要编写、设计脚本,录制实验关键环节,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微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学生欢迎,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借鉴南方医科大学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5-6],依托我校课程网络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面向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课程在线开发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App,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内涵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线上学习,启发学生带着自学中的问题参与课堂实验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兴趣去学习,课后小组共同书写实验报告,集体进行实验反思,由“听老师讲,我来做”转变为“我学习,我思考,我来做,我想说”,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此外,临床医学认证标准与现代医学模式强烈要求医学教育回归人文。近年来,高等院校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得到重视,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医学人文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7]。尽管在以往教学中,团队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德育,然而,传统教学缺乏系统的思政规划和设计。为此,笔者及团队成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药理学实验教学,深入挖掘药理学实验项目中蕴含的医学人文素材,以思政案例嵌入式、形式多样的课前、课中、课后活动在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图1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发展示意图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指出: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如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以往药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主要通过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报告占70%,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实验课上提前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相互抄袭、不尊重客观实验结果更改实验数据等。近年来,依托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完成每一次实验课程的情感内化,激发学生的共情;利用信息化在线课程采集学习数据(学习内容、虚拟实验、知识点测试、话题讨论、课程思政案例等),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沟通能力和情感态度,便于教师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教学;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情况的监控,构建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和师生互评模式,提高课堂实验操作实效;规范实验报告书写,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报告,训练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实验理论考核(在线测试,及时反馈)+技能操作(现场动手,规范操作)考核方法,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训练进行终结性考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药理学实验多手段、多角度、全程考核体系(见图2):在线课程(占20%),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平行实验报告(占35%),实验考试(占30%),思政案例(占1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只有一个,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努力达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
图2 药理学实验课程学生教学评价指标构成
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配合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笔者及团队成员不断发现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深化实验课程综合性教学改革,构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程整合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体系是今后的教学改革重点,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过硬、人文素质高的医学卫生人才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