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提升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保证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类大学生不仅具备我国高校学生的共性特征,也存在艺术类专业生的普遍缺点。针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探索与之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帮助我国音乐类人才树立人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确定人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原理;教育路径
一、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一)专业能力扎实,基础知识不足
音乐类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培训上,普遍缺乏对专业课程知识以外的文化课程知识的兴趣。同时,部分专业教师在文化知识方面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部分音乐类大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缺乏成体系的社会知识储备。也由于包括音乐类等艺术类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对文化课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造成学生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
(二)强调个性,缺乏团队意识
音乐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我国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也存在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特殊个性。他们在生活中追求时尚、以贯彻自我价值、个人利益优先为目标,对学校的要求与规章制度持抵触态度,缺乏足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观念,导致他们偏向于自我价值的满足,对高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没有兴趣,意识上缺乏团队凝聚力。
(三)追求新潮,缺乏政治素养
音乐类大学生富有强烈的个性,善于捕捉社会潮流。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和美感,富有创新意识。但是,部分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不高,加之文化基础知识不足,对高校以提高政治思想政治觉悟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缺少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大多对国家政治与社会民情不闻不问,对复杂的政治现象与社会问题理解肤浅,缺乏基本的价值观底线与自控能力,很容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诱导。
二、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创新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始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落脚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发展为以学生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己的潜能”为根本目的。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贯彻高校音乐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认可音乐类大学生的个性,肯定他们自信、开放、思维灵活等特质,同时也要认识到部分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差,思想政治素养不强,职业规划能力不强,需要帮助音乐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自信、自尊、自爱。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授课老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面,坚持用知识讲授滋养价值观念,用历史故事讲述印证理论观点,将理论课讲透讲活。其次,把讲台变成师生协作小舞台,以“互动式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二)创新性地融合专业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与专业课教师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专业课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程中灌输社会正能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音乐类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落实我国文化自信的重任,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课程教育必须全面贯彻中国精神。例如,可将歌曲《我们的中国梦》引入课堂教学中,从歌曲的歌词、旋律和歌曲创作的背景中,把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思想情感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曲调,歌唱出奋进中的华夏儿女的蓬勃动力,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其次,高校需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岗前及在职能力培训工作,例如组织去社会调研,通过在社会上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音乐类大学生性格多愁善感,专业教师需要切实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比如有关正能量的人生格言内容,课堂上需要多多益善,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引导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节操。
(三)在育人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除了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挥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亲近感强的特殊优势以外,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开展其他活动或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第一,学校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加强音乐课程思政建设。例如,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响应中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学校可以将课堂对学院开放,对社会开放,深挖作品立意、创作背景、时代特征,让来访的声乐爱好者们能更好地了解主旋律作品其中所蕴含的对于新时代的美好赞颂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敬意之情,激发其对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音乐在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学习激情和思想进步的动力。例如,课堂上欣赏《流水》《命运交响曲》等乐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亲和力,又保证教育工作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结语
音乐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群体的特殊存在,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直接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坚持人本原理的教育基本原则,开拓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学生切身利益为基本落脚点,将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融合,并积极拓展多种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相结合。研究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贯彻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岩,音乐类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J].学理论,2013,(12).
[2]王瑾.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7).
[3]張橱滔.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
[4]蒋爽.关于音乐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中国电力教育,2016,(9).
[5]李振波.基于人本原理的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文教资料,2013,(33).
[6]靳泽群.让音乐在润物无声中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J],黄河之声,2015,(9).
作者简介:杨炳楠(1987-),男,河北省石家庄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思政课专职教师,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