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红
摘 要:针对感恩教育的主题,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加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20-01
在生活中,感恩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会感恩来回报他人,关爱他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課程,在教学中应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能够了解感恩的意义,并且将其体现在行动之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
1.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开展感恩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开展感恩教育,将时机把握好,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上的教育。语文教学中不仅应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主题的理解,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教育。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有效的开展教学。比如,在学习《悯农》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得到深层的教育,应合理的设计教学方式,将一些带有剩饭剩菜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图片的感受,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食物的表现。借助这个时机,教师将课文引出,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能够联想到浪费粮食的情景,通过学习《悯农》这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所要表达的含义,对古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之后结合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将感恩的话题引出,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感恩的是哪些人,学生有的说出了农民还有的说出了父母,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们理解自己每天的粮食都是农民和爸爸妈妈传递给自己的,所以应怀有感恩的心情来对待他们。
2.通过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中包含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感激的情感,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课文,让学生去朗读,在朗读中适当的指导学生,使学生抓住朗读中的重点,并且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阅读《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着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去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恩之情。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将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段朗读用恰当的情感进行朗读。在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通过朗读去思考文中关于描写教师神情的词汇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良苦用心,并且使学生懂得对教师抱有感激之情。在朗读的方式下,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句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可以学习到语言表达的方式,学会使用适合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能够对课文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能够从中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3.结合互动教学环节深化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开展教学,传统的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时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导致课堂的氛围比较消极,不能有效的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当前应开展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和教师、同学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能够改变课堂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的积极,这样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或者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的环节,比如,在《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感恩卡片,让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激情感利用文字写在卡片上,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与同学合作制作卡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对感恩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感恩的意义,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也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通过感恩主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表达自己对于感恩的理解以及自己经历过的想要感激他人的一段故事,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能够对感恩教育进行总结和感悟,这样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的互动性,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学会感恩是教育中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感恩主题开展教育,能够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人,在心中种下一颗“感恩树”,从而为学生的品德修养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金钗,朱成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07):54-55
[2]肖洁.感恩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7(04):59-6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