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代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一个转型时期。从对出土于南阳的汉画像石的考证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乐舞百戏在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汉代人对于乐舞艺术的审美观念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词】汉画像石;南阳;乐舞;美学
南阳画像石艺术产生于西汉晚期,延续时间较长,于新莽时期、东汉早期达到鼎盛时期。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场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具有特殊性意义的艺术文化遗存,不仅展现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脉络,还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研究价值。
一、审美特性
汉画像石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艺术所体现出的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对此,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唯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南阳汉画像石重于意境和思想底蕴,豪迈奔放、不拘一格,把深沉雄大、古朴淳厚、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人物形象以古朴粗放见长,注重形体的夸张,画面构图疏朗,表现动感、力度和气势,其效果强烈、大气磅礴。笔者认为,总体而言,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最大程度表达了汉代人整体的精神气势。
二、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的标准就是“意境”,“意境”一词在中华词典中归纳总结为“意和境”,“意”解释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而“境”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并通过自身努力来追求理想美好的生活境界。由此看来,“意”只是阐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而“境”相较于“意”而言,则具有更高的追求境界和背后隐含的深层喻义。
(一)乐人——乐治——乐天地
汉代作为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四夷樂舞的涌入、雅乐、俗乐的共存,乐舞百戏的融杂,促使了汉代舞蹈的大发展第一个高峰时期。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可以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将“乐”做了三种层次的分类,这三种美感体验相对应的境界由低到高分别为乐人、乐治、乐天地。“乐”,是指使人愉快,单纯地将快乐带给他人或自己,娱人、娱己,不含任何目的和想法,此乃美感属于初级层面;“乐治”,指因通过乐舞来教化人,使人心向善和社会秩序稳定,巩固王朝统治,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安详之乐、和谐之美,属于中级层面的美感;“乐天地”此乃达到了一种娱神的境界,其主体为人本身希望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精神相交,共建“和谐之美”这是美学的最高层面。这是乐舞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乐舞由娱人、娱己,上升到娱神这样一个审美与哲理的层级。
(二)飞动之美、技艺之美、气韵之美、中国之美的意蕴
汉代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其中,《盘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舞者不仅要在盘鼓上踏舞,而且还要富有感情的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盘鼓舞》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其特点是舞者周旋于盘鼓之间,腾踏于盘鼓之上,具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和优美的体态动势。盘和鼓是该舞的道具,但盘鼓数量无严格限制,也可以只用盘或只用鼓,舞人亦不限男女,不限人数。舞伎们踏着七盘鼓而舞,嘴里也不时地清唱,此所谓载歌载舞。汉代舞蹈正是遵循原有舞蹈动作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固定模式进行大胆创新,秉持着“舞无常态,鼓无定节”的原则和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从而将汉舞无论从技艺上,还是风格、形式上都是表现地千姿百态、丰富多样。这也是汉代舞蹈所追求的“飞动之美、技艺之美、气韵之美、中国之美”的审美倾向。
三、审美价值追求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通过对其乐舞伎人的观察、提炼、考究,进一步察觉到了汉代乐舞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相同之处,从汉代乐舞伎人的动作形态上来看,暗含了汉人对中国古典“美”追求以及崇高的人生境界。由于汉代正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相对稳定,人们的思想追求不仅限于单一的物质上的满足,更多地是追求精神上的安慰,诗词、歌赋及乐舞中都有所体现。从南阳汉画像石中我们不难看出,汉人对舞蹈艺术美学价值的追求更是高层次的思想境界,他们崇尚“大美不言”“无为之美”“和谐之美”“以人为本”的美学价值追求。
结语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出了汉民族审美的意识形态,也进一步展现了汉代特有的文化审美和所追求“大统”、“大美”的美学观念。汉代人的审美规范、思想境界、人文风俗及美学价值追求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表现出的汉代乐舞艺术体态特征——“翘袖折腰、踏鼓为节”的风韵,也正是汉舞中所体现出的“飞动之美、技艺之美、气韵之美、中和之美”的审美意蕴,诠释出了两汉“生命之美、精神之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2]朱存明.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9月第1版.
[3]李荣有.南阳汉墓砖(石)画中的音乐艺术形象[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29-34+41.
作者简介:
陶睿可(1997-),河南南阳人,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资助:
本文系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及审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YW2020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