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焦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3-17 06:24李晓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9期
关键词:毕业班幼师心理健康

李晓芳

[摘           要]  焦虑是个体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过度焦虑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入学到毕业都会面临一定的现实性焦虑问题,严重的还会转化成焦虑症或抑郁症。采用Zung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调查问卷对G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的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焦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实现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焦虑;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96-02

焦虑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是一个

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是学生之间

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适度的焦虑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作用,焦虑普遍存在于正常人群。过度焦虑,即严重焦虑会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和行为,形成心理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据教育部抽样调查12.6万名大学生显示,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达到20.23%,其中焦虑是突出问题之一。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女学生的招生比率为1.6%,在这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常常出现专业学习态度不端正,参加活动不积极,甚至出现抑郁心理等学习和生活问题,帮助男学生了解自我、重塑自我,端正学业态度,有效完成专业学习迫在眉睫。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访谈,了解我校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焦虑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发男学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过程

(一)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一至三年级的男学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6.2%。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主试和指导语统一,学前教育系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男学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

2.集体和个别访谈。访谈提纲为:(1)目前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无困难或困惑?如有,请说说是什么?(2)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困惑时,你是怎么做的?

(三)研究工具

1.采用Zung1971年編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学生的焦虑状况。[3]本量表采用1~4分记分制,共20题,即各题的原始得分为1~4分,总分的原始分数为20~80分,各项目评分相加得粗分(X),粗分再乘以1.25后取整得标准分(Y)。Y值范围在25~125。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根据我国常模,Y值的临界值为40,其中,4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以上为重度焦虑。根据统计原理,采用一般统计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表2。

2.自制访谈提纲。目的是要更深层次了解部分学生遭遇焦虑困扰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二、结果及成因分析

(一)男学生的整体焦虑现状表现

从表1看出,学生阳性总检出率位53.68%,比值过半。但从焦虑程度分布来看,轻度焦虑学生较多,中度焦虑学生较少,严重焦虑学生很少,总体呈显著递减状态,测试结果有效。从焦虑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的影响理论来说,适度的轻度焦虑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一定程度上说明本专业男学生大部分学习动机较强,学习目标明确。

(二)毕业班男学生焦虑现状

数据显示,毕业班的检出率Y值从轻度、中度到重度都呈较大显著递减状态,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焦虑状况,结果有效。毕业班学生轻度焦虑阳性检出率相当,轻度焦虑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符合毕业考前的状况。

(三)不同年级男学生焦虑现状比较

SAS的中国人群常模为29.78±10.07。与常模比较,三个年级的SAS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显著;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原因如下:(1)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招生比例少,我校三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只占学生人数2.12%。男学生在女性为主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他们普遍表现出压力大、人际交往氛围单一、对学业内容兴趣水平较低等不利表现,需重点关注;(2)大一学生因离开家庭和原来学校来新环境,对

新环境的文化、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整体表现正常。大三学生面临毕业,对自己的学业评价水平过低,感觉自己无法胜任幼儿园工作,职业信心不足。

(四)特殊学生焦虑表现

在收回的问卷中重度焦虑总检出数据为4人,其中,3人来自毕业班。对非毕业班的3人做了后续跟踪访谈,其焦虑的主要原因为家里发生重大负面性生活事件、专业学习不适应、人际关系处境不利等因素,心理咨询中心已进行干预。对毕业班的3人,通过后续的访谈和干预,他们重度焦虑的原因其中一人因为繁重的校园网络贷款困扰,其余分别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实习期间不适应幼儿园的职场环境,学生本人性格内向、自卑、多疑,补考科目过多,担心拿不到毕业证,内心极度不安,出现难以应付等不愉快情绪,且伴有烦恼、睡眠障碍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教育对策

(一)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学校和系部要高度重视男学生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帮助新入学的男学生熟悉学校及周围环境,全面了解学校的各功能区,全面了解学校。编订有效的《新生入学导引》、吸纳新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建立老带新的联动机制引领新生成长。开展专题宣传,让男学生感受他们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尽快适应以女性为主体的校园环境。

(二)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引领

专业系部对新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教育,初步建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引领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通过构建“行业男生进校园”引领男学生的专业成长;认真做好幼儿园对男老师的岗位要求调研,根据男幼师在幼儿园中的岗位定位,确定学前教育专业男幼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男幼师设计研发适合他们职业发展的有效课程,调动男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建构男幼师的专业信心。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

学生工作部门应加强男学生的思想教育,安排高素养的男老师担任辅导员导师,聘请毕业相关的行业男专家担任行业导师,定期开展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丰富而多样的文化活动,构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打通男学生的人际沟通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理解、宽容、坦诚、合作、互助,构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有效完成专业成长。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系统,缓解男学生焦虑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心理热线、心理信箱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让他们客观认识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题,学习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调适。对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到辅导员的干预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辅导,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对严重焦虑学生,应结合专业医院的诊断证明和要求进行转介治疗。

(五)注重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加强男学生专业认同教育的同时注重就业指导教育。每学年定期对男学生进行求职培训,为毕业班男学生做专场就业招聘会,帮助男学生了解幼教行业对男幼师的需求状况,了解幼教行业对男幼师的需求标准,根据行业标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做好求职准备。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在校园中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把他们培养成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学校教育应有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状况,探寻合理的归因,克服过度焦虑,保持适当焦虑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46-472.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95-296.

[3]钱铭怡,钟杰,徐凯文,等.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

[4]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82.

[5]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5(21):553-555.

[6]冯建新,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9-102.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毕业班幼师心理健康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尴尬
男幼师荒
优秀教师“留级”弥补不了师资短板
户外课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班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