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类高职院校“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路径探究

2020-03-17 06:24邱淼连付玉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9期
关键词:弘扬校园文化院校

邱淼连 付玉春

[摘           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年。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育“三农”人才、为社会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科研工作进步的重任。因此,结合农类高职院校特有的农业元素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进一步挖掘、弘扬和传承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那文化”,对于进一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 “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农类高职;那文化;传承;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108-0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时间节点、多个重要场合中提出,民族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农类高职院校是以农类专业为主办学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三农”新型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结合农类高职院校“农”字帽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点挖掘、凸显、弘扬和传承具有田地文化、稻作文化的“那文化”,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促进农类专业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也是未来农类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那文化”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意义

在壮语的发音中,其田地或者土地的发音为“na”,泛指田地或土地,我们一般用汉字“那”代表,意为“田”和“峒”。从广义上来说,“那文化”即由此衍生的土地文化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化,都称之为“那文化”。狭义来说,“那文化”就是壮侗语民族的稻作文化。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国内有关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我国在东起中国的广州湾,西至缅甸西南部,南起泰国、越南、老挝中部,北至中國贵州省中部的广阔土地上,分布着众多带有“那”字的地名。而在这些带有“那”字地名的地方,数量最多的当属广西和云南,尤其是广西壮族聚集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先民们经历了刀耕火种、依靠人力开拓大自然的艰苦卓绝岁月,将野生稻谷驯化成为栽培稻,并在不断劳动与实践中,带领着自己的后代渐渐适应大自然的生态发展环境,形成了具有稻作文化的“那文化”体系,不断源远流长。比如在广西隆安、隆林、那坡等以壮族为主的县份,每一年都会举办与“那文化”相关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比如壮族的“三月三”节,精心制作五色糯米饭,举办跳竹竿舞比赛;每年春节,在正式春耕前,举办“开秧门”的重要仪式,寓意将好的秧苗、种子播撒到田间,期盼获得好收成。

由此可见,“那文化”中最根本的就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因此,农类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内涵建设必定离不开“那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那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扬与壮大以及进一步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当前农类高职院校“那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当前,农类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对于“那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建设并不明显,也没能很好地将具有传统农业文化特色的“那文化”与时代发展主题结合起来,缺乏“那文化”的品牌活动和育人途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校方面

(1)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农类高职院校中开设具有“那文化”的文化课程并不多,且不同的学校重视程度各不同。调查统计发现,农类高职院校开设具有“那文化”的传统文化课程比较少,且在开设具有农类专业的课程中,体现弘扬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勤俭朴素民族精神的“那文化”元素也非常有限,没有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很好地融入课程建设中。(2)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在弘扬校训校风、校园文明建设、文化内涵建设方面,没有很好地将“那文化”融入校本文化中,特别是在一些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如校史馆、校园宣传橱窗、实训基地等,都没有相应地制作具有“那文化”的文化标识。没有进一步挖掘“那文化”中倡导的勤恳劳作、生生不息、谦让团结等优良传统。(3)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方面,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利用最大的优势,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引进校园、带入课堂,没有很好地将具有本地特色乡土气息的乡土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乡土艺术等融入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

(二)学生方面

农类高职院校中,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严重不足,文化底蕴较浅,特别是对于“那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源构成和教育背景来说,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文化都相对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文化知识不扎实、传统文化底子较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程学习兴趣欠佳、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对农类专业感兴趣,带着较强的学农、学技术而来的求学心理,对专业以外的课程并不感兴趣,不能正确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不重视传统文化课程。

(三)社会现状

当今的社会,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人们也逐步从乡村走进城市,改变了以往依靠自然耕作生存的生活环境,随之而来的是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工业文明,旧有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也渐渐被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遮掩和隐没,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也严重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封闭”“乡村”“敬畏”被打上落后与无知的标签,人们的乡土情怀、“那文化”价值观念被工业文明所遮蔽。

三、农类高职院校“那文化”传承与弘扬实施探究路径

依据当前农类高职院校开展“那文化”工作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结合其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的不同,现提出几条实施探讨路径。

(一)明确办学优势与行业特色,深化“那文化”内涵建设

在校园内涵建设方面,凸显“那文化”元素。(1)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进行校园“那文化”精神的良性生成与循环发展,体现文化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熏陶学生。(2)通过建设校史展览馆、拍摄校园宣传片、制作校园文化读本、进行校园宣传橱窗展示等形式,宣传校情校史,弘扬校园“那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进行“那文化”的宣传和展示,使其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元素,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走进大学生的思想内心中,使其内化于心,牢牢入脑。(3)在课程建设上,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主动将“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融入课程建设中,倡导学生弘扬勤劳勇敢、节俭朴素、讲究礼节、尊老爱幼、自尊自强、本分担当、谦让忠厚等优良传统,重点把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涵养,提升劳动育人成效,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着重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政治文化素养、“懂农、学农、干农”的新型“三农”人才队伍。

(二)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特点,弘扬先进“那文化”

凸显地方传统色彩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和遵循,有利于学生在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农村特色的个性品质。因此,农类高职院校要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特点,弘扬当地先进“那文化”。

(1)学习农业哲学的文化精髓。我们的祖先从最原始的农耕文明走来,不断实践验证,总结农耕经验,形成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奋发进取、生生不息的优秀精神品质。因此,要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加入农业哲学的思想精髓,弘扬“先进的”“那文化”,凸显“农”学特色,彰显“农”学风采。(2)积极营造具有“那文化”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如校园“那”文化墙,梯田、水车、石雕等园林景观凸显“那文化”的校园建设环境。开展具有“那文化”特点的“三月三”山歌对唱和跳竹竿活动等,弘扬广西“那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形成热爱农业、热爱生活、勤劳务实的良好校园风气。

(三)豐富文化育人活动载体,创新方式彰显活力

农类高职院校要找准时代定位,将具有农业特色精髓的“那文化”部分与时代发展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农业文化的基础上,带动整个文化育人的成效。

(1)线下开展具有“那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丰富文化育人活动的途径和载体。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与自己自身发展、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如歌剧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三月三”民俗活动进校园等活动,让师生感受民族“那文化”的独特风采,使“那文化”的教育理念入脑入心。(2)依托易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开展线上“那文化”活动,提升活动成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农耕文化等精心设计和开展各类活动,如开展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网络文化节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教育到行动指导,从始而终地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背景下,农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农类大学生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类高职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文化育人的定位,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农”字文化特征的有效途径,切实提升农类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与素养,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圣云.“那”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思考[J].传播与版权,2020(1):144-146.

[2]李君亮,陈艳.“那”文化的传承困境及其作为文化与技术的未来展望:兼评“那”文化的研究现状[J].广西社会科学,2017(9):224,227.

[3]凌维欧.基于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7):22-2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弘扬校园文化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