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少君
内容摘要:如今众多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瓶颈,木雕行业亦不例外。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地域性传统工艺俨然成为其相辅相成的一部分。要想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工艺走生活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本文以义乌木雕为例,结合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市场定位,探讨木雕艺术生活化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义乌木雕、小商品市场、艺术生活化、创新发展
木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手艺,其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对传承精神、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木雕市场行情不甚理想。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木雕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没有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永久性直线上升的,平缓过渡期需要企业、个人多项措施并举,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出击,提高产品质量。
新常态下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木雕工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创新实践,从而更好地提升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木雕转型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通过专业市场的不断升级打造,成为了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义乌木雕可以依托地域文化的先天优势,从简单的专业市场定位转变为“商旅文一体化”的产业综合体。通过产学研及政府等多方合作助力,充分发挥我省木雕种类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优势,积极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延伸木雕产业链条,将其纳入旅游专线中,打造属于义乌的“文化+木雕工艺”体验之旅。比如佛堂古镇,现存百余幢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大多粉墙黛瓦,庄重典雅,结构独特。其建筑风格中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图案丰富,技艺精美。古色古香的小镇,点缀具有地域特色的木雕作品,无疑是给旅游专线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也是城市宣传的明信片,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完美结合,真正做到保护开发并重,使古文化和新时尚在此交汇、融合,同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比如义乌国家级文保单位:黄山村八面厅、容安堂等。完全可以依托文化载体,消费文化、融合传统、传承技艺、促进发展。黄山八面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黄山村,其作为浙中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宏大的格局和精美的木雕艺术闻名于世。这里汇集了大量精湛的表现手法和木雕特色,特别是那些以梁托、牛腿、琴枋、雀替等小木构件所组成的檐下承托系统,也常常成为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对象,并通过那些雕凿于结构之上的极具装饰意味、教化意义的民俗故事和文化内容,来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特定地域思想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些具有传统底蕴的木雕建筑,既可以让民众了解义乌木雕的博大精深,起到宣传作用;也是当时那个时代木雕融于生活、美化家园的体现。
一个开放的时代,让一切都有了萌芽的可能。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输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传统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木雕工艺品出口也迅速增长。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积极举措,对内而言为义乌等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义乌木雕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高的文化审美性,完全完全可以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搭建并完善“走出去”的平台,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木雕产业可以凭借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依靠这一贸易平台,不断开拓浙中城市商务旅游的线路及内容,带动木雕文化旅游的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本就是地域文化和精神追求的一种物质呈现,有着独特的地域烙印和人文内涵。本人创作的《敲糖帮的故事》《鸡毛换糖》均是对义乌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的刻画和宣传,作品惟妙惟肖地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生动而富有趣味;作品《逆行者》表现的则是疫情下的最美使者,是对时代的记忆保留,是对医护人员的致敬。
二、“互联网+”倒逼木雕营销模式创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经济新形态,它依托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创新,使传统行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完成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目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互联网+”可以唤醒大众对没落的传统工艺品的认知,开辟新的市场途径,振兴传统工艺。
面对市场形态的更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木雕行业需要充分利用网上平台打破现有专业市场销售的时空局限,从原有“坐商”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出击的资源整合商。在创作与销售过程中,可以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動,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主导产品设计升级。这也是木雕艺术生活化的一种表现,是走进生活、贴合时代的发展思维。
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关注与传承,成为其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也让传统工艺的营销方式更加多样化。例如: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分享木雕工艺品的创作故事,让粉丝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邀请流量明星、网红直播制作学习木雕工艺,吸引粉丝围观,激发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互联网有助于改变传统工艺过去无人问津的落寞形态,让它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唤起大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其次,互联网有助于后继无人的传统工艺在销售中得以传承发扬,使得冷冰冰的商品具有人文情怀;最后,互联网有助于扩大营销规模,提供多样的创新营销方式,推动传统行业经济的发展。义乌木雕完全有能力、有机遇依托实体市场,打造线上线下一对一具有地域特色的木雕电子商务平台。
同时,在完善“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工艺发展传承的基础上,切不可流于完全的商品化,要保留其原本的传统文化色彩。信息化下的传统手艺也在与时俱进,不论是电脑制图还是机械制坯,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木雕的创作形式。木雕从艺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信息化下的机械操作,但不可千篇一律,割弃传统文化。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便是作者的构想和思路,需要从艺者不断学习拓宽,积淀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发展。放眼当代的艺术活动,生活与科技的助力也是其发展趋势之一。
三、木雕艺术的本质创新
不论是地域文化影响还是“互联网+”的倒逼创新,终究离不开本质上的突破。木雕艺术若一直桎梏于传统题材,拘泥于某种定式,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若是完全脱离传统文化,便可能会不伦不类,失去文化价值。
任何传统手艺虽源于古代,但又都必须面对今天、走向未来。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终究会决定传统手艺的发展走向。如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他们更为关注木雕的现代性、时代性和多样性。
1.内容上
笔墨当随时代,木雕艺术因时因地而变,不能一味地对传统题材拿来主义,为迎合当今社会以80、90后为主导的消费市场,结合艺术设计的实用性,木雕产业可以转变发展思路,创作更多具有时代审美的生活家居和装修家具,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变宗教题材为风景名胜,换王侯将相换为地域特色、生活故事,化具象事物为极简抽象。只有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广泛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才能使木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形式上
木雕作品除了传统工艺品之外,还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家居中。家居设计是人们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和个性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艺术生活化的浓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强调精神享受。传统木雕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重构利用,不仅可以传承文化,也赋予了家居设计更高的人文关怀,使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强烈的时代脉搏和悠久的地域特色。比如在客厅放上一个木雕茶几,玄关放置摆件,或是木雕果盘、笔筒、屏风、台灯、新式衣柜等。简单的点缀可以让生活增添几分人文古雅之气,又不会显得复杂累赘。
正是这样的木雕制品,体现着传统手艺的温度和趣味,也更好地契合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定位,推动木雕可持续发展。当代社会,极简主义尤为受欢迎,木雕从艺者还可以在现代家居设计理念上点缀几何图形、抽象元素等。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木雕创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多种艺术材质综合起来,以勇于探索创新的表现形式,让木雕技艺别开生面,还能提升其品位和身价,利于拓展市场空间。比如金属、陶瓷、翡翠、珠宝等的增色,可以更好地烘托主体、丰富内容、提高艺术价值。
同时,木雕艺术要想在创新中发展,必须在技法上要博采众長,打破各自流派的技法传统,不拘泥于古人古法,实行兼收并蓄,相互借鉴融合,使木雕艺术表现主体得以推陈出新。作品《水面托盘》《竹木茶提盒》《玄木餐具壁挂》《径木餐具壁挂》都是生活艺术的体现。一件件精致的用具,打造的是极简的生活方式。
结语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木雕文化已悄悄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从高高在上的艺术收藏品到融入生活的艺术实用品,每一种状态,都是时代的见证,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曹惠玉.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木雕城营销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6.11.
[2] 王俊磊.论黄山八面厅的木雕艺术[J]《中外建筑》.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