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媛媛
2020年9月26日,“中华文脉 写意之美——吴为山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正式开幕。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宁与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共同为展览揭幕。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艺术家吴为山创作了包括老子、孔子、李白、杜甫、汤显祖、齐白石、聂耳等在内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像近500件,成为我国该题材创作成果丰硕的雕塑家。同时,吴为山开创了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重在表现人物意象的“写意雕塑”手法,生成一种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美学相通,不追求客观具象而旨在表现对人物精神之感悟的雕塑风格。吴为山的中华历史名人雕塑刚柔并济、以形写神,凸显被塑者的个性特征、人格力量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也将中国人的信仰与审美价值观传递给全世界。
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大国首都形象的重要平台,国家大剧院始终立足国际视野和全球语境,聚焦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深耕世界经典的中国诠释,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廣阔平台。本次展览展出吴为山最具代表性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总计70余件,为广大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盛宴,让大家感受吴为山用雕塑语言阐释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参展作品中备受关注的是吴为山的代表作《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吴为山曾在《写意雕塑论》一文中指出雕塑写意的三方面特征:“形态夸张意象;形体凹凸隐显的质感意象;人物瞬间神态的意象。”这三件雕塑从老子哲思的不同概念出发,追寻先哲老子的思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以夸张的形象来塑造老子。《上善若水——老子》中的老子仿佛正从山涧隐现,全身的衣纹如依山而下的山泉瀑布,淋漓畅快,似与不似之间的这一夸张意象,正契合老子“上善若水”“柔弱处上”的思想。《紫气东来——老子出关》中表现的则是仙风道骨的老子与青牛互望的瞬间,体现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和“无为无不为”的宇宙动静观。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以及“大象无形”的理念极具东方文化的神秘性,《天人合一——老子》正是以夸张的留白和内隐的空旷空间象征了老子的“道”之不可言说。
吴为山“写意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刻意保留作品的“肌理感”和“朦胧感”。吴为山的作品表面常留有刻刀刻画和手指按压的嶙峋痕迹,由于反复吃力,他右手拇指要比左手拇指长两公分。在《雕塑的诗性》一文中,吴为山对写意雕塑的具体创作过程有一段这样的论述:“雕的过程,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是减法,减得只留下筋骨、灵魂;塑的过程,就是添加的过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属于作品的那部分;雕塑就是推敲,过程无论是长是短,终是以一泻而下,或是以天然去雕饰而呈现。”从这次在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展出的《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这件作品中,不难感受到雕塑家一气呵成的畅快和从泥土中生长出的人物形象的灵动。有人可能会感觉这件作品尚未完成,因为人物的很多细节并没有体现,而且雕塑表面还留有雕塑家的指纹。但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吴为山经常在激情投入最饱满、人物最传神的瞬间被塑造出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有意保留作品粗砺的半成品状态和意象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诗性及韵律,给予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一般习惯于看已完成的作品,那些表面上看似尽善尽美的完整作品——诚然,它们的内容含量很大,但常不免有多种想法的累加之嫌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处理之痕迹——失去了原始冲动的感染力,偶然中、瞬间里所渗透的那种灵性没有了。”在吴为山看来,“六成”往往就是“十成”。这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中所讲求的“虚实相生”“笔断意连”一脉相承。
参加本次展览的70余件雕塑作品,涵盖了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各个朝代、各个领域的文化名人,其中包括华夏始祖、历代圣贤、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以及英雄模范等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人物。吴为山塑造每一位中华历史名人都会对被塑者的个性特征、人格力量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领悟,这同时也是一个他与被塑者进行跨时空对话的过程。吴为山为费孝通、吴冠中、苏天赐和杨振宁等杰出人物所塑雕像都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吴为山说:“为杰出人物塑像的同时,也是向他们学习的过程。”费孝通先生曾在与吴为山的交流中说:“塑像,要抓住神。所谓神是指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孔子时代、苏东坡时代、鲁迅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时代精神在具体个人上的反映。”这一教诲一直指导着吴为山的创作。
要捕捉时代精神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就要读懂人物。只有读懂了对象,才可能把人物刻画生动。吴为山说,做人物雕像“最重要的是要走进被塑者的心里去”。他需要聆听被塑者的讲话,阅读被塑者的著述。曾在北京大学进修心理学的吴为山很擅长通过眼神来洞察人物的内心,“我们在跟长者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用眼睛来看着你,带着一种审视和期许,有的时候会带着一种疑问。这种态度是他的人生态度,是他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你如果读懂了他的眼神,你就理解了他。”
也许正是这种与被塑者之间的感应,对普世情感直指内心的刻画,以及对人物所承载的人文情怀与人生哲学的表现,使得吴为山创作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具有了温度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光能够打动中国观众,也能够与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形成共鸣,碰撞出文化交流的火花。《在一条船上——达·芬奇与齐白石的神遇》《跨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以及《心灵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这三件作品都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象征,其中《跨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这件作品在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被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收藏,吴为山成为继亨利·摩尔、罗丹、曼祖等雕塑大师之后首位作品被该机构收藏的中国雕塑家;2020年1月,该作品“落户”意大利芬奇市,永久立于莱昂纳多·达·芬奇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对吴为山讲,“一个人一生当中,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不简单,你立志要通过塑造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来塑造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底。”如今30年过去了,吴为山仍旧在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的道路上挺进,他用双手将中华历史人物凛然的风范、高尚的精神和可敬可亲的形象,融化在青铜里,刻铸在石头上。通过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传达中华历史文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观、感化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也正是国家大剧院举办本次展览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