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微微
[摘 要] 随着微观经济学的不断发展,高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同时教学难度也开始增大。目前高校教学课时安排时间短、学生素质存在差异以及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感觉学习任务重,效果不理想。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微观经济学特点,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提出了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助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建议,希望能有效促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 键 词]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64-02
微观经济学作为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涵盖的内容繁多,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国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也是大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础,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给予微观经济学教学发展足够的重视,才能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微观经济教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微观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新的经济现象以及新的经济理论体系。随着传统理论被不断的强化和推翻,使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性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学术分支。另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重心是个体经济行为和个体经济发展规律。由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所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且通过经济理论可以分析和预测个体的经济行为,从该方面来看,凸显了微观经济学极强的实践性特征。
(二)高等数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
微观经济学课程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经济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离和构建微观经济学模型。同时,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推导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理论基础和严谨的数学思维,以便于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学工具处理经济学中的问题。总之,微观经济学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难易程度波动较大
我国高校开展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主要是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导学生如何运用经济学模型,对于模型的推导没有过多的讲解。虽然初级微观经济学的难度低于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理论,但是教材中各个章节的难易程度波动较大。尤其是博弈论、风险与投资选择等教学内容涉及较多高等数学知识和拓扑学知识,学生学习难度大,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发展现状
(一)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存在误解
不同于会计、统计等技能型专业,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并非是教会学生一项具体的技能,而是教导学生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各大财经类高校已经为我国的金融业、政府部门等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因为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就业以及薪资收入,所以不能将学好微观经济学与找到好工作直接挂钩,而是将学好微观经济学视为找到好工作的基础条件。此外,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微观经济学属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课程,学习成效短期是看不出来的,学生应避免功利性学习,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终将获得回报。
(二)教学内容冗长繁杂
目前,我国高校的微观经济学的教材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繁杂的现象,教学内容涵盖内容广,包括: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成本分析、市场失灵等,个别教材还介绍了初级博弈论、福利经济学以及跨期选择理论等。为了在有限的教学课程时间内完成微观经济学教学,导致知识点讲解不够细致,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在课堂知识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学不明白课程,教学质量有所下滑。并且,微观经济没有具体的技能学习,多是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模型,使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兴趣缺失,甚至是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亟须改进
随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发展,逐步由纯理论授课发展为案例教学,尤其是初级微观经济学的授课。目前教学案例存在老旧现象,尽管案例有代表性,且能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特点,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陈旧过时,无法适应时代需要。此外,教学案例中普遍存在案例杜撰的情况,例如:教材中出现的公司A、公司B、产品C等,这样的案例不具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进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四)忽略学生的学科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条件的放宽,学校在招生时会将文科和理科学生一同录取,对于不同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经济学中的概念理解深度各不相同,同時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差距。高校往往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学习困难。为此,需要高校相关部门重视该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管理类学生培养的难题。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发展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上好“第一堂课”
微观经济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经济思考方式作为教学目标,无论是经济学概念、方法以及模型的讲解,都是为了服务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时,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使学生抛弃功利心,以培养经济学思维方式为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抛弃功利心,并非否定学好经济学就能够找到良好的工作。目前,人才市场上公认的高收入职业有金融分析师、证券投资分析师等,这些职业需要人员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并且专业的经济学专业技术人才在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方面有着独特视角。积极开展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微观经济学。
(二)合理精简教学内容,由“大而全”到“小而精”
我国大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教材进行讲解,应当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特色,但是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教材的编制为了丰富教材内容,往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广,教师要将整本教材的内容讲解完毕,教学任务过重,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难易程度适当地增减学时,甚至可以跳出教材内容。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另一种角度看也是增加了课程的课时,使学生做精学问,而不是让学生做大学问。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要有侧重点,但是并非将某一章节都舍去,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这样做既能保证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能够使学生做精学问,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安排时间,对于一些难点内容,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架构。另外,教师可以对一些前沿领域的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思路。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由“案例教学”到“实例教学”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着诸多陈旧案例和虚假案例,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筛选和优化案例,定期对陈旧的案例进行更新,使案例与时俱进,更加贴合现实生活。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可以将日常经济活动中的典型实例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丰富教学素材。此外,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的高度抽象和简化,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往往在实例中会出现只有两种生产要素、两个厂商等字眼,这样的假设虽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但是对于一些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匹配程度较高,有一定的教学意义。总之,应该减少虚假案例的出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将现实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问题和案例带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行行为。例如:教师如果掌握了某生产线企业的运营信息,在讲解生产论和成本论时,就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微观经济理论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公式的推导或者理论模型的讲解都是在黑板上书写一个个公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受限于教师板书和制图效果,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體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能颠覆传统教学的表现形式,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复杂抽象的经济活动,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图表和动画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观经济学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课件只需一次制作,既可无限使用,学生也可以拷贝课件,反复的学习,节约了大量抄笔记的时间,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应用。
四、结语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应该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防止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微观经济学学习。另外,教师应避免填鸭式教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将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案例引入课堂中。实例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全方面优化微观经济学教学活动,为课程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储丽琴,孟飞.《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J].时代经贸,2019(34):102-103.
[2]张雪绸.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215-216.
[3]欧阳勤.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以应用技术大学经济学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6):73-75.
[4]常文涛.研究生微观经济理论教学中若干问题探析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18-220.
[5]郑海涛,田琼,杨梅英,等.微观经济分析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6):88-89.
[6]李松青.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92.
[7]张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59-61.
[8]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55-57.
[9]童霞.微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69-70.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