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玲
摘 要:行政事業单位的特殊性使得自身的会计风险会比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使得全体工作人员可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绩效评价机制,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更有效,提高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风险 防范与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工作人员会计风险控制意识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人在工作中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差,是导致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会计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履行监督的职责。其次,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使得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失误,也会造成比较大的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二是从其他部门调配过来,没有专业的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工作中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负责任。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成统一的制度,现有的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存在差异性,使得这些制度在落实的过程存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好岗位分离的工作,由于行政部门内部事务较多,而人员编制较少,很多岗位人员没有补充进来,这就造成很多工作人员同时担任多个岗位的职责,如果财务部门做账的工作人员与审核人员是同一个人,就会造成财务比较大的风险,这也是财务管理中比较大的漏洞,使得财务审核的意义失去,对于行政部门内部的工作没有办法落实。不仅如此,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内部制度是对自身的一种监督和控制,因此产生抵触的心理,使得内部制度不能及时落实,对于一些腐败的想象不能及时监督到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于混乱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发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记录不够全面,特别是一些特殊形态的固定资产。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不够精确,使得实际的金额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账目与实际不符合的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单位领导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理念
会计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风险制定长期的防控机制,因此要对风险有所了解,要树立起风险防范的理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层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领导对一件事重视,底下的员工就会引起重视。因此行政单位的领导层要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树立领导的带头作用,在单位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约束的风险防范氛围,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使得风险防范成为一种管理文化。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使得会计业务可以有序的开展。首先,要从制度上抓起,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并将这种制度在会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体现监督管理的职能,并在决策中可以统一规划和协调。其次,要合理设置岗位,使得岗位之间可以形成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特点,在内部形成多角度、立体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要对各项收支进行严格的审核,还要进行预算,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减少国家资产的浪费。
(三)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使得单位内部可以设置监督机构,设置监督的岗位来履行监督的职责,使得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在监督下不断落实,会计工作人员在监督下可以降低风险的发展,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外部监督机构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实现监督机构与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依靠外部监督机构来对本单位的活动进行评价,防止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结束语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领导对会计风险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不断完善,使得会计风险会越来越低,推进我国反腐败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任大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时代金融,2019(2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