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兵
[摘要]“3D”习题讲评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教师讲评习题时不停“炒冷饭”、学生疲于应付的传统讲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采用对比法对一个班级进行的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3D”习题讲评体系的采用,对于STEAM教育理念的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交流合作意识的增强、质疑的学习态度的形成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3D”习题讲评体系;STEAM教育理念;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84-03
习题讲评是科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深化和巩固,是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所教班级特色的习题讲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并值得教师尝试的。
一、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3D”习题讲评体系分“讲”与“评”两个层次。
(一)讲题环节
分三个阶段:讲题前学生准备阶段、课堂组织讲题阶段、课后生生互讲巩固阶段。
(二)效果评价
以一个班级为研究目标,分三个层面展开对比评价:本班学生个体在采用“3D”习题讲评体系前后的学习效果对比、本班与本校同年级平行班之间的学习效果对比、教师在采用“3D”习题讲评体系前后的教学能力对比。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两个层面:学生层面(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读题解题能力,以及STEAM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教师层面(教学的时效性、教科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
笔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对比研究,围绕“3D”习题讲评体系,对40位学生进行个体与整体、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
(一)讲题前
目标要精准。习题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课堂质疑、作业反馈、课外拓展等,也可以是教师教学中的反思、易错知识点、重难知识点、需要发散和归纳的知识点等。教师提前将讲题任务分配给相应学生,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
(二)讲题时
营造仪式感。尽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的机会,邀请班主任作为嘉宾或评委,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融入如《一站到底》《王牌对王牌》《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中的一些娱乐元素。
(三)讲题后
打铁要趁热。每讲完一道题,都要进行学生和教师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当然,课堂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学生做变式题是最好的跟踪检验方式。教师要及时记录和总结经验,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及时优化和改进“3D”习题讲评体系。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3D”习题讲评体系,从不同层面对师生的发展进行动态追踪,让习题讲评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一)选题
主要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将错误率在30%(与教育部门所提出的“后30%”相统一)及以上的题归类。主观类:审题不仔细、知识点混淆不清、答题不规范。客观类:易错、偏题怪题、难度大、综合性强。
流程:教师公布需要在课堂上讲评的题目—学生独立订正—小组合作订正—选择一道题—进行讲解。
(二)讲题
宣布讲题规则:讲题可以是一个人讲题,也可以是组合讲题。讲完后台下所有学生举手或不举手表示自己听懂了或没听懂。如果听懂了的人数达90%及以上,则将相应分数加给讲题的学生,少数几个还没弄懂的学生,安排课后单独辅导。为防有学生不懂装懂,教师可随机抽查。如果听懂了的人数没有达到90%,由台下学生进行提问,讲题的学生作出解析,没有学生能解析的,可求助于教师。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讲题:
1.破题。“破”即找突破口,关键是读题,明确出题人的意图和对应的考点。提醒学生用不同符号勾画出题干中出现的数字、括号、破折号、双引号、小资料等,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2.解题。思路是关键。将题干中的知识点与课本概念、图文、实验等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回归课本,吃透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时不要怕麻烦,要像课本例题一样去规范解题步骤,运用科学术语。同时要融入学法指导,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转换法、建模法等。還要注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3.链题。这属于能力提升层次。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习题放在PPT上,一般都是变式题,也可以结合中考题。习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不仅要有助于巩固所学,而且要能起到培优的作用。
(三)评题
评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题主要评讲题思路、讲题时效性和规范性。对于基础较弱和第一次讲题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从不同的角度找亮点。发现学生讲题中的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应尽量少说话,让学生主动求助于教师。
1.学生评题。以学生是否真正弄明白为唯一标准。“听了你的讲题,我明白了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非常实用。”“我觉得,你的语言表达很精准。”“我觉得你的解题方法比老师的还简单,真棒!”“我觉得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觉得你的书写真漂亮,很规范,值得我们学习。”“原来,建模可以很容易就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为你点赞!”以上都是学生评题的原话。
2.教师评题。学生都很在意老师的评价,特别是内向生和后进生。教师应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对每位上台讲题的学生都要给予一定的加分,作为期末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教师评题时可以说“你这种方法比老师想的更简单。”“你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真是真人不露相啊!”等。
当然,评价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过关的,一定要抓落实。评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的本质,也是科学学科的精髓。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转换法、建模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四、构建“3D”习题讲评体系
笔者在构建“3D”习题讲评体系之前已开展过6年的学生讲题活动,取得过一些成效,但还不够系统,存在诸多漏洞。构建“3D”习题讲评体系就是为了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3D”习题讲评体系的评价内容包括:对比研究前后,本班学生哪些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对比研究前后,本班学生与同年级平行班学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比研究前后,教师获得了哪些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反思总结:本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将如何改进和弥补。
采用“3D”习题讲评体系,看似师生得以解放,实则对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实施和课后巩固环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终目标是提高每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概念非常严谨,要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表达。特别是实验探究,通过习题讲评,可以让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精、准、快。
(二)团队合作意识
讲题前和讲题时,都有小组讨论合作的环节,让生生互动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学生在自己主导的课堂中会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生生学习关系。
(三)质疑的科学态度
学生讲题时,台下的同学也能通过提问获得加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斗”心理,一些有灵气的、爱表现的学生会挺身而出,而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也有抢分的机会。有可能的质疑的产生,会倒逼台上讲题的学生准备得更加充分。
(四)STEAMM教育理念的渗透
STEAM教育理念倡导跨学科学习及对知识进行整合,从实际问题入手,研究对策、解决问题。“3D”习题讲评体系倡导将科学知识融入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形结合、图文结合,对数字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欣赏和评价习题讲评中的乐趣和亮点。
五、案例分析
“无人机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的“3D”习题讲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信息收集
根据作业反馈,全班40位学生,只有5位学生做对,询问做对的学生解题思路如何,发现他们大都是一知半解,猜对的。
(二)组织实施
讲题前,让5位做对的学生一起准备,包括语言组织、知识点整理、书写等,并且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细节。然后,由5位学生中的代表讲解本题的解题思路、易错点,其他同学提问、质疑。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空气阻力要不要考虑,无人机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无人机飞行的动力是什么,直线是水平的还是可以斜向上或斜向下的,为什么不是受6个力等。这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传统教师讲题时没有考虑到的。
(三)教师引导
确定被研究的对象(无人机)→看物体所处的状态(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竖直:静止)→水平、竖直方向受力分析(作图:受到两对平衡力)。
(四)实验求证
用弹簧测力计验证竖直方向状态(静止)与受力,水平方向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与受力。
(五)巩固发散
找变式题当场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六、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研究成果
采用“3D”习题讲评体系一年前后对比:
1.学生的变化。语言表述明显更自信、更规范;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表达及交往的意愿增强、形式多样化;思维更敏捷,甚至激发出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更有效,动手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更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教師的变化。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更加和谐;幸福感、自信心明显提升;课题、论文等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二)不足之处
需要师生在课前课后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要较长时间后才能看到成效,与教学进度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研究还发现:“3D”习题讲评体系对部分后进生的帮助有限,甚至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参与率和时效性,是接下来需要对本体系重点改进和突破的问题。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3D”习题讲评体系的确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绝对不是完美的,更不是一种习题讲评的“捷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教师要不断优化“3D”习题讲评体系,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带着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这样才能让“3D”习题讲评体系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国忠,谢丹敏,汤中华.试论新课程下化学习题教学的艺术[J].化学教与学,2010(1):74-76.
[2]徐鹏,郑国民.国外中学教材评价研究的比较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7):62-65.
[3]李鸣凤.国外中学综合理科教学内容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