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论语》教学

2020-03-17 09:32陈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论语初中策略

陈佳

[摘要]《论语》是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有效学习这部文化巨著。文章从诵读涵泳、主题探索、扩大阅读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教学《论语》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论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12-02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论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语文教师在《论语》的传播与推广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使用好这一经典论著,成为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论语〉十二章》,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论语》教学。

一、虚心涵泳,含英咀华

关于古人学习的方法,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所提及。鲁迅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古代私塾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这一缺点,因此对其持批判态度。但值得指出的是,包含鲁迅先生在内的许多大家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反观现在,教师在教授《论语》时,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以考试中的考点为导向(主要涉及字词含义理解和翻译等内容),逐字逐句地讲,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會逐渐消失。一种是过分强调师生对话,强调发扬儿童天性,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话语权”,过分看重学生的观点。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却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利于学生对古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进一步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是较为理想的《论语》教学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涵泳”一词古已有之。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意为像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儿的芬芳那样深入钻研,沉浸在典籍浓厚馥郁的香气中,体味古文的精妙。

我们可以将古人的这些读书方法借鉴过来。具体到初一学生的教学,教师可以把学习《论语》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疑问、研究探讨。

二、跨越千年,古今对话

在反复诵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这十二则语录进行简单的划分,方便进一步的教学。笔者在教学时,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

A.“仁”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B.“君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样的划分,可以使学生对这几则语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主题探究奠定基础。初一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语录更多地强调了“君子”和“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孔子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自保性命尚且是难题,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君子之风”?

b.这种主张在当时影响如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后人称孔子为“圣人”,你能说出几个他的教育主张吗?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何影响?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形成探究调查报告,然后将学生的报告成果发布在班级网站上,由学生和家长进行自由浏览和点评。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搜索、概括和总结信息的能力便能够得到锻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从而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孔子。

三、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不少教师自身的文化储备并不足,他们对《论语》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教学时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本,而这样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仅要求学生识记《论语》中的12则语录,但笔者认为,现今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当代学生如果仅仅了解《论语》中的这十二则语录,未免太过狭隘。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积累,带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拓展阅读敲开《论语》这一宝库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论语》释读,比较经典的、适合师生阅读的有如下几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论语译注》(杨伯峻)、《新编诸子集成:论语集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论语新解》(钱穆)、《论语今读》(李泽厚)。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教师可以基于任教班级学生的能力将他们进行分组,让每一小组选取一至两本书进行精读,并在课堂上探讨不同时代、不同人们对同一则语录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便可以与国学大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并得到启发,而这也可以为他们高中阶段《论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势必倒逼教师扩大阅读量,这样就能使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必当实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章浙中,周广平.今天,为什么读《论语》:《〈论语〉选读》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2008(5):17-18.

[2]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人民教育,2007(5):57-58.

猜你喜欢
论语初中策略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