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急性胃肠炎属于机体胃肠黏膜出现的急性炎症,症状表现为腹泻以及呕吐等,甚至会产生重度脱水以及休克等表现[1]。在对急性胃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2]。现对急性胃肠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予以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 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存在腹泻以及恶心等表现;并将精神障碍、伴随其他严重性疾病患者以及昏迷患者等充分排除。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36±20.53)岁;入院时间2~12 h,平均时间(7.26±5.36)h。实验组5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45±20.62)岁;入院时间3~13 h,平均时间(7.45±5.57)h。两组患者在平均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监测血压与体温及药物指导等。
1.2.2 实验组 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多数急性胃肠炎患者都会合并腹痛与恶心等表现,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再加上对疾病不够了解,从而出现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有效沟通,将疾病的发病原理与治疗方法等向患者介绍,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加速。②饮食干预:因为急性胃肠炎患者通常会合并腹泻以及呕吐等表现,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食欲不佳,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及时补充患者所需营养。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与纤维低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强以及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与蔬菜,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③用药干预:向患者讲解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禁止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马上通知医生予以针对性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根据V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大,说明疼痛越剧烈)、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按照电子评价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评估,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
1.4 疗效判定[3]显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没有不良反应出现;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基本没有不良反应;无效表示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的情况,还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出现炎性症状。治疗原则以控制干预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主,但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时由于自身抵抗力不强,导致临床效果不理想。多数研究显示:在对急性胃肠炎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
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坚持以患者为核心,其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中应用,可使患者的疾病状况充分改善,使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5]。心理干预可充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饮食干预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用药指导可使患者对疾病与治疗有一个正确认识,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6]。本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6]。
总之,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