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辉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其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护费用,节约社会资源[2]。相关研究发现,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卒中致残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目前发布的脑梗死治疗相关指南并没有对运动治疗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临床专家也未对运动训练方案治疗各阶段功能障碍达成一致性意见[4]。本研究通过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是否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本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72.67±9.16)岁,均在发病24 h内住院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①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5];经影像资料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首次发病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②排除标准:近期有感染史者;近期服用过抗炎药物者;患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日常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并发症等综合康复训练。
1.2.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1 次/天,5 天/周,连续治疗3 周,初始强度30 min/d,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增加训练时间及训练量至1.5 h/d。治疗师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来选择良肢位摆放、姿势控制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电刺激等相应训练项目。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状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不对治疗师的手法训练与一对一训练强度进行限制,无每周详细既定训练项目要求。
1.2.2 观察组 患者根据标准化治疗流程要求来设计运动和ADL训练计划,其余和对照组相同。①运动功能训练方案:上下肢活动度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床上及床边坐位运动;站立训练等。②ADL训练方案:穿衣训练;进食训练;洗漱、洗澡训练等。治疗师按照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严格在1 周内完治疗方案的内容,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来设置快速通过的标准。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3 周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包括治疗前FMA0、MBI0,治 疗 后FMA1、MBI1,治 疗 前 后FMA1-FMA0 差值、MBI1-MBI0 差值,FMA及MBI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0、FMA1,FMA1-FMA0 差值及FM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ADL能力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MBI1 值、MBI1-MBI0 差值以及MBI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帮助患者获得适合的训练强度及方案,减少医疗花费。
表3 两组患者ADL能力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ADL能力功能比较
组组别别 nn MMBBII00 MMBBII11 MMBBII11--MMBBII00 MMBBII 改改善善率率对对照照组组5500 3333..4477±±99..5566 5577..2244±±1166..3355 2244..5577±±77..4422 3388..9955±±1122..5599观观察察组组5500 3333..1155±±99..3355 5500..2299±±1144..2211 1166..9911±±44..9977 2233..4477±±77..3366 tt 00..116699 22..226699 66..006655 77..550066 PP 00..886666 00..002255 00..000000 00..000000
综上所述,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ADL 能力并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