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传统文化精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

2020-03-16 03:34高正宏
考试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事业,也关系着生活中每个人的文化涵养与气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语文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 引言

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文化积淀成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断层的现象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天然的联系,初中语文课文中就包含了大量古代优秀的古诗词作品,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抓住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优化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升学压力存在,部分学校的教学还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工具。学习语文不能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更关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这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

教材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其内容和结构安排都是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的。但是目前来看,部分教师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内容,只在课本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课文的内容如果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就很难发挥它的应用价值。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常年教授同样的课文、同样的试题,容易在教学中产生惰性,在几乎固定的教学内容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创新点较少,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过于强调成绩,忽略文化素养的培养

初中阶段迫于升学压力,教师将重心放在文化课上,而忽略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成绩无可厚非,成绩的提高至少说明了学生对该课程章节的知识点理解得比较到位,但是我们追求的不只是理解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有思想的大脑,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将面临危机。

三、 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发掘文化价值

语文是培养和优化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重要性,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情怀,了解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都经过严格筛选,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古诗不像现在的白话文,它的很多字词的意思经过时间的演变,到现代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意思,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学生先认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最后再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部分教师在古诗的学习中过于强调学生对文章的背诵和听写能力,而忽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导致学生对具体什么意思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分析教材放在首位,充分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文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来源,教师应该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诗词、传记等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丰富课外阅读,多接触优秀文学作品

部分中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课本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再加上中学生有巨大的学习压力,就导致他们更没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阅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优美的文章,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提高个人的思想高度。语文学习主要靠积累,虽然节本收录的文章比较有代表性,但是如果只看课本容易让学生眼光狭隘,文学素养难以提高。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更能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它是文学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初中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多学习、多体会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局限在小小的语文课本里,导致学生的学识和创新能力受限,这也是我们跟发达国家之间教育的差距。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教师在课内也可以适当引用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三)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拘泥于形式,特别是对于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直接死记硬背古诗词并不是让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可以通过音乐或者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接触到更直接的層面。比如说,有很多的优秀的古风音乐且受到更多现代人接受,例如《梦回唐朝》《青花瓷》等,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也多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地中,二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精神的洗礼。对于学生来说,偶像的力量不可忽视,而现代流行文化中不乏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以此来引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正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此,教师也应该拥有能接受不同艺术形态的胸怀,不能因为自身喜好原因而对流行文化不置可否,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视而不见,失去了这个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大好机会。

(四)深入学习汉字文化

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国民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其国民思维方式显著不同于中国人,两种语言语法的差异处处存在。而汉字作为历经历史长河洗礼的古老的语言,更延伸出了书法、章法、笔顺等门类,其中书法更是成了中国引以为傲的艺术门类。在课堂教学或者课下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书法艺术,临摹字帖,开展书法知识讲座。俗话说:“字如其人”,这句话并非说得是字写得漂亮人就长得好看,而是说一个人的书写习惯和方式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看到大气磅礴的文字,那其书写者也定不是一个畏手畏脚的畏缩之人。练习书法不仅对学生书写汉字有所帮助,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练意志,养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好品行。对于中学生,他们活力无限,潜力无穷,书法可以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去专注于某事。另外,汉字的结构复杂多变,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所以很多汉字都有趣的故事,比如“从”“众”等,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课堂趣味性,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五)善于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教学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成为了我们缅怀先人、传承精神的重要形式,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我国的重大传统节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节日渗透到文化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给子孙后代所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肯定;弘扬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学生成为我国灿烂文化的继承者,让文化的血液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身上继续流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国崛起不仅仅要经济发展,更要文化繁荣。

四、 结论

注入传统文化精髓,教师需要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不断创新的方法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学生被动发展到主动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扮演好主导角色,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文元.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7-168.

[2]炭举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A].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2019:3.

[3]李秀绒.注入传统文化精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J].华夏教师,2019(14):42-43.

作者简介:高正宏,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