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2020-03-16 03:22毛伟霞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教育实习顶岗实习

[摘要]顶岗实习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实习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习目标泛化、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效果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实习质量,实现实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应找准顶岗实习目标的定位,细化实习内容,协调处理好高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双导师制度,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真正做到以实习生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实习;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毛伟霞(1980- ),女,河北任县人,河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新乡  45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SJYYB-06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4-0080-06

为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教育实习一直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一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8周。师范院校在具体组织教育实习时有各自的考量,有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集中,少则半年,长则一年,顶岗实习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实习模式。作为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一环,顶岗实习工作既要避免任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散养”状态,又要警惕那种看似集中管理学生却同样指导乏力的“放养”形式。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在顶岗实习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以确保实习质量,切实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能力,实现实习环节的培养目标。因此,构建一个系统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一、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以培养进入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教师为目标,而组织良好的教育实习环节对于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这些师范院校安排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长一些,一般的顶岗实习以半年居多,也有一些院校实行“3+1”的培养模式,实习安排在大四一个学年。虽然实习工作年年都在安排,但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教育实习应有的功能。

1.实习目标泛化,难以对实习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教育实习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同步编写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制定教育实习目标。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其对目标的表述多比较笼统,常以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分条列出专业学习的目标要求。其中,了解和理解多指向知识性内容,掌握则涉及技能或能力层面。这种偏于笼统且更适合理论课程学习的表述方式难以体现实践学习环节的特点,造成指导教师和学生难以领会目标的定位,无法将这类课程文件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目标的指导作用。

2.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岗位多是被动安排。第一,走访发现,不少学生不知道实习的任务是什么,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有些学校会事先安排时间统一讲解实习手册的填写要求,由于学生还未真正进入教育现场,对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工作缺乏切身体验,培训效果非常有限。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实习进程,加强引导的话,则学生只能是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第二,无论是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还是与高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实习单位,由于双方事先对实习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共识,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一般只能被动地听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实习岗位因学生个人专业素质、因实习单位师资状况有异,致使出现频繁的变动,使得师范院校和实习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打乱了实习计划,也不利于师范院校和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3.实习地点分散且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校内外指导教师指导不力。顶岗实习不同于前期的教育见习,需要在观摩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独立带班的过程,实习时间一般较长,无论是集中安排还是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实习单位才能消化数量众多的实习学生。有些院校将学生分散在县、乡、村或城市低水平中小学或幼儿园。由于实习地点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日常教学任务重,其指导工作缺乏监督,一般难以做到定期进校指导或是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座谈会。事实上,那些需要顶岗实习学生的学校多是一些办学质量水平不高、师资比较紧张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带班教师多忙于日常工作,同样对学生的指导不足。

4.实习评价流于形式,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评价是实习管理的重要环节,应依据实习目标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由于实习目标制定得比较宽泛,缺乏指导性,造成指导教师在进行综合评定时用词比较笼统,多集中在对学生实习态度的肯定上,而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缺乏细化的评价,再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碍于人情和面子,评价结果往往以“优秀”为主要格次,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由于对实习目标理解不到位,平时忙于其他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在实习评价时往往用词含糊,没有针对性。短短几行文字性描述难以准确地反映出每位学生在实习中所表现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个人的进一步成长参考价值不大,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习评价的意义。

二、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位和构建依据

要构建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体系,首先需对一般意义上的质量保障体系有一个认识,明确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位和构建依据。

1.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属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两个系统,其中,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由高校自身负责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活动。顶岗实习工作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屬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其主要制定者是高校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参与者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实习单位的负责人、师范专业学生和实习单位一线教师。

2.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依据。第一,学习并参考专业质量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顶岗实习是一种教育实习形式,属于实践教学环节,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首先应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标准》中对相关学科专业的质量管理部分的要求主要包括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质量规范等,并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其他可见的有工程类专业如《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相对详细一些,指出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可见,教育部相关文本材料重点突出的是对过程的监控和对结果的评价。

第二,参考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2003年我国开展大规模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不少高校陆续成立了校内评估机构,并逐步建立了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学者提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五大要素:背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投入保障——教学条件和人力资源;过程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控;结果保障——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保障——质量保障各个环节的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这样一个要素标准既可以作为整个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可为顶岗实习这一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三、构建贯穿全程的系统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一种形式,因其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而受到重视。需要指出的是,顶岗实习不是支教,更不是提前就业,参加实习的学生仍然处于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阶段,还未真正步入教师岗位,其专业态度的内化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对应前面提到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五大构成要素,应用型师范院校应真正做到以发展实习生教学能力为核心,确保实习教学环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1.顶岗实习目标的选择与设定。顶岗实习时间无论长短,作为一个独立设置的环节,其目标的基本指向应该是一样的,即引导师范生对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初步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制定实习目标时应突出该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以实现其对各相关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

顶岗实习目标应该细化,以实习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述,为后续实习内容的选择等提供导向性参考,方便实习学生的理解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学习教育部制定的有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相关政策文本的基础上,通过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一般应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以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其一,通过观摩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环境创设和学生管理等情况,全面了解实习单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其二,能够应用专业的观察方法记录和分析中小学生或幼儿的行为,结合实习所在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相应学科教师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比较流畅地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区角活动),能够适时地指导学生的自主活动。其三,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中小学或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教研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层面问题的能力。

2.顶岗实习主要实习内容的选择与界定。实习目标中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是选择实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建议以项目的形式基本涵盖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方方面面。顶岗实习主要内容因专业而异,一般应包括三大项。其一,引导学生对实习单位办学历史、办学条件、环境创设等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二,组织学生对中小学或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等进行观摩,在观摩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以及独立带班组织活动。其三,安排学生对实习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教研活动组织情况、家长工作情况等进行调查。这些大项还可再细化为若干实习项目,同时配合详细的调查表格或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也为指导教师评价学生提供重要的支撑材料。

实习手册应包含上述大项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项目详细呈现。建议制定表格时,在填写说明中详尽地告诉实习生应该达到哪些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生根据实习进度及时填写实习手册。

3.顶岗实习单位的筛选与合作制度建设。教育实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安排的工作,因此,应精心筛选高质量的实习基地,逐步与实习基地建立动态的长期合作的关系,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第一,制定顶岗实习单位筛选标准。首先,应选择本市市区的办学质量较好、社会声望较高的中小学或幼儿园作为备选的实习基地。其次,相关院系负责人应一一走访数量充足的备选实习单位的负责人,面谈实习目标、内容、指导教师职责、实习期间膳食住宿等一系列问题,明晰高校、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的职责。最后,师范院校和实习单位就实习细节沟通好后签订合作协议,院系负责人定期与各实习单位实习生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不按实习计划进行、管理混乱、教师指导不认真等有损实习生权益的实习单位及时协商,问题严重的终止合作。

第二,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了确保优质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是师范院校的分内之事。此外,顶岗实习既不是为实习单位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不是要增加实习单位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师范院校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学校环境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与实习单位教师进行充分沟通,结合实习单位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科研项目合作,使实习單位教师切实感受到合作的益处。同时,根据师范院校制定的校外指导教师补助标准及时发放实习指导补助,充分调动实习单位教师参与实习指导的积极性。

4.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度建设。实习质量的保障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为了帮助实习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和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首先是校内指导教师的选择。建议承担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任务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因为这部分教师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科研项目申报一般多与专业领域的教学、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相关度比较高,对基础教育实践比较了解,具备引领实习生观察和反思基础教育实践的能力。其次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选择。这一工作主要由中小学校校长或幼儿园园长负责。师范院校负责人在与实习单位负责人沟通实习事宜时,应建议或要求该单位的骨干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的首选。由于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已经考虑到其办学水平,那么只要是管理规范的社会声望较高的中小学或幼儿园,其相应学科领域的带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应该是值得信任的,具有指导教育实习的资格。

第二,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高校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都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指导教师的职责划分应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出發点。

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联系、沟通,一起讨论和实施教育实习计划,督导实习生的工作。校内指导教师需定期进入实习单位现场指导,定期召开实习学生小组会议,了解实习生关注或有疑问的问题,并结合实习进度指导学生填写实习手册,组织小组汇报实习作业,评选优秀实习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校内指导教师应专门针对实习手册中的相关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基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反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长期工作于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给实习生切实的指导,尤其在课程组织与实施、环境创设、学生行为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比较有经验,可以对实习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为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需要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培训时间应安排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进行,由院系负责人对校内外指导教师分别进行培训。

第三,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与激励。实习教师的指导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成效,因此,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应及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作为教师实习教学效果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填写情况、实习学生手册中记录的相关指导情况和学生问卷反馈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应根据规定定期进入实习单位现场指导学生,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召开实习小组座谈会,这些工作进展都应及时记录在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中,并在现场及时拍照和录短视频存档,作为过程性指导的档案,同时也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其指导情况可反映在学生实习手册的表格中,由学生结合具体的项目指导情况认真填写,以减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学生问卷反馈情况是针对实习整体情况进行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一般安排在实习结束,其中有学生对校内外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打分情况,也可作为考核指导教师工作的依据。

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应以督促和激励指导教师不断改进实习工作为基本导向,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5.顶岗实习过程中问题解决途径。教育实习不同于前期的理论学习或是技能训练,师范生一旦进入实习单位,除了要适应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还要学习处理与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种变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由于实习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各实习学校、各实习班级的教师和学生情况也不同,实习期间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困惑和问题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实习工作有序进行。师范院校应与实习单位进行充分的协商,建立院系负责人与实习单位负责人、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辅导员与实习学生这三对对接关系在内的多渠道问题解决平台。

院系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育实习大纲,组织编写教育实习手册,走访和联系实习基地,组织购买实习责任保险,安排实习分组,选拔和分配校内指导教师,并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选聘,以及实习期间实习学生的食宿、安全管理、待遇等与实习单位负责人进行协商。

实习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归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相应学科主讲教师共同负责。因此,在观摩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与校内外指导教师随时沟通,尤其是与实习手册填写有关的工作,指导教师有责任进行明确的指导。

学生实习期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方面也会有不少需要学生学习的材料或是各种与教师资格考试、学生助学贷款、毕业和就业等有关事宜的通知等,这方面的工作由辅导员负责跟进。

6.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第一,围绕实习目标和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工作自始至终应在实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因此,实习效果是为了检核实习目标实现了多少。在构建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时应围绕实习目标和内容,细化实习项目,分项列表,根据学生的表格填写情况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描述性意见综合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各院校可根据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中实习目标和内容的要求,细化实习各项目的评价指标。在指定评价指标时注意参考教育部和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评价标准。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习效果评价不能停留于给学生一个分数或是格次,也不是简短的几句描述性评价所能全部展现的,应重点考核实习生实习过程中逐一落实实习项目的情况,关注实习生实习全过程。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即开展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习期间纪律遵守情况、实习手册填写情况、实习小组研讨会提交的文字材料与现场发言情况、实习结束提交的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在总成绩评定中可占70%。

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实习学生返校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汇报实习成果,提交三份教学活动方案,并就其中一个活动方案进行10分钟的微课展示,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点评、打分,微课展示视频作为作业一并提交存档。各小组再选出代表在年级做汇报展示,以达到相互观摩、共同成长的目的。实习结束时的考核成绩在总成绩评定中可占30%。

第三,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无论是实习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评定还是实习末期的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均参与评定,实行百分制,校内外指导教师分数各战50%。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70%)和期末考核(占30%),最后可换算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59分及以下)几个层次。在进行考核时,校内外指导教师应结合各具体指标进行描述性评价,如学生实习手册填写情况、平时对待班级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态度、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小组研讨上的表现等。

第四,注重发挥评价结果的引领作用。实习成绩的评定既标志着一段时间学习的结束,更是实习学生未来长期职业生活的起点。实习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实习生,促使其站在他者的角度去反思个人的专业态度和专业能力。评价结果在肯定实习学生进步的同时,更要具体指出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不足,引领实习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追求卓越,逐步成长为一个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魏红,钟秉林.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96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本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64-70.

[2]丁彦华.加拿大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0):38-40.

[3]王晓芳,周钧.新加坡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5):76-82.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教育实习顶岗实习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