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覃晓,王萍萍,元昌安
(1.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经营结构面临各方面挑战,势必对技术型人才有更高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所需技术型人才是离不开中职学校,关键还是要看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具备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评价模式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标杆。
通过研读有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运用甚广,如中职电工专业、机电专业、数控专业等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居多。然而,中职学校对特定专业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局限于理论总结,对教学质量评测反馈的有效数据支撑并不多。此外,关于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方面的参考文献也是比较稀缺的。一些中职学校虽然针对特定专业构建了一套“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体系,但并没有对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深入探究。[1][5]
中职学校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虽然推崇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落实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瓶颈,如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够重视、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可行性并不高等问题凸显。本文就“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的现状进行剖析,针对研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主要是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检验,使得滞后性教学能得到逐步改进。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职学校得到广泛推崇,但是其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且在中职的相关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运用中也有不足之处。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总结出以下所存在的问题。
1.薄弱的评价意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中职学生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中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评价意识尚不成熟,评价思维更多地集中于自身利益考虑,凭个人主观做出考评判断,其评价效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中职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3][8]
此外,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是教学质量评价参与者之一。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平时都集中于备课、授课、班级组织与管理、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等工作上,甚至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师还要身兼多项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中职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中,使得教师参评积极性并不高。[2]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评是通过督导专家和学校管理者进行评价。他们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理解不够全面,使得评价方法欠缺合理性与规范性。同时,他们对评价对象的考核流程过于形式化,只关注考评课堂教学过程,而忽略了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与职业德育等方面的教学环节。
此外,企业为了减少考核成本,并兼顾企业长远利益发展,对中职学生实习阶段的考评并不全面。企业在实际的考评中仅局限于其所需技术能力,往往忽视了中职学生德育、身心健康等其他方面的考评。[10]
2.不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
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意识薄弱,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准确定位好。首先,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其次,有些中职学校自行设立考评方式,但评价标准设计还是参照以往旧的评价模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关注当前的发展所需,对理论知识模块的评价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成效、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评价较少,并未形成系统性、科学性、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评价模式。因此,教学管理制度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4][7]
3.不健全的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的评价指标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使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得到提升,各项评价指标都应该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相关,且具备一定可行性。然而,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还是举步艰难,原因在于评价指标内容设计比较抽象,难以与具体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评价指标内容做出的评价要求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并未对中职的相关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做出更详细的解析,评价主体也只能凭主观理解去进行实际教学的评价,并不能有效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6]
经过分析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现状,基于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意识淡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指标缺乏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以下策略。
1.增强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识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核心理念是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互结合,有效促进中职学生成为企业所需专业技术性人才,而评价主体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针对以上四类主要评价主体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存在的意识薄弱问题,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门和各中职学校领导要重视引导评价主体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工作中来,唤醒评价主体的责任意识。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提供现场教学评价模拟演练,使中职学生能够从亲身体验当中明白学生评价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其次,国家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要鼓励中职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队伍中来,并广泛征集和采纳一线中职教师的建议,让中职任课教师意识到中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最后,督导组和中职学校领导要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耐心与之沟通与合作,让企业也融入到中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唯有这样,企业才能从中认识到教学质量评价与所需人才之间的重要性。
2.加强评价制度管理以促进持续发展
尽管我国已将中职学校的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市级,但是我国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各个地域的中职学校都有各自的标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评价。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要得到提升、良好的教学秩序能够得到保障,中职学校应该遵循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
不同地域的中职学校应该找准当地社会发展所需做到因地制宜,并结合中职学校自身具有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科学地制订系统化的教学评价管理方案,让中职学生、中职任课教师、督导组与中职学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在参与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理有度,从而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3.明确评价指标以契合职业教育目标
清晰的评价指标是形成完整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依据。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还需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学校办学宗旨、企业的发展动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学生职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可行性是确立评价指标的关键。评价目标既要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评价特点,又要契合实际需求,使评价主体能直观理解评价指标,并做出正确的评估判断。特别是评价指标的设置细节要尽量具体化,保证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可进行有效操作。其次,评价指标要符合逻辑性原则。设定不同评价主体的指标时,必须保证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完整逻辑性,否则,无法对评价内容做出质量性分析。另外,不同评价主体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最后,评价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目标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型的人才,为社会各个行业创造价值。因此,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时,评价指标确立的方向不能偏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既要兼顾不同等级指标内容,又要紧随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发展。
4.充实评价内容以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明方向,那么,评价指标的具体形式需要通过评价内容来实现,评价内容主要是对评价主体执行评价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如何检验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成效,关键在评价内容上。评价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评价指标的要求,也要体现客观性和完整性。同时,主动收集不同评价主体对评价内容的反馈意见,则有助于中职学校对评价内容作进一步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评价内容能充分发挥指导实际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实践成效去适当调整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