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前奏与快板》音乐研究与演奏技巧分析

2020-03-16 03:40李玮萌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前奏颤音快板

◎ 李玮萌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概述

(一)作者克莱斯勒生平简介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出生于维也纳。20世纪初期,小提琴艺术发展迅速,其变化也是极为丰富。当时以克莱斯勒为代表的新一代演奏大师们,在继承和总结了19世纪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开始了开拓新时代艺术环境和美学标准的道路,从而树立了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发展的方向标,就是在科学的演奏方法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演奏家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也正是在这种充分体现风格和个性的引导下,相继出现了如:克莱斯勒、蒂博、海菲茨等优秀的璀璨巨星们。

克莱斯勒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引导,其父亲不仅在医学上颇有建树,对音乐艺术与人文科学也常常会有独到见解,在当时颇有一定威望,正因如此,很多著名音乐家常与其父往来。克莱斯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七岁时就成功举办了首次公开演出,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约瑟夫·黑尔美斯伯格是他的提琴老师。

他在探索音乐的同时不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克莱斯勒”风格,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开始尝试使用连续不断的颤音技巧,并一次次地尝试开拓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他的这一举措极大程度上的延展了小提琴的表现力。1897年,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曾邀请克莱斯勒担任他的独奏嘉宾,希望他能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克莱斯勒欣然接受了邀请。在演出结束后,演奏厅引起一阵轰动,很多著名音乐家都对克莱斯勒给予了高度评价,观众更是激动不已,纷纷起立喝彩,为新一代小提琴演奏巨匠的崛起而欢呼。

克莱斯勒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他的创造力体现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美学观念上,对于演奏时左、右手的演奏技术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对左手技术的贡献尤为突出,其在于他对揉弦技术的改进。以前的演奏家们将揉弦技术仅仅使用于演奏慢速长句或者抒发情感的柔美乐句中,这使揉弦技术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而克莱斯勒为了突出自己内心炙热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在演奏时,不仅仅在慢速抒情的歌唱性乐句中使用揉弦,还常常将揉弦运用到快速经过的乐句或需要分弓演奏的技术性乐句中,对于他来说,揉弦不再是“偶尔润饰”才使用的演奏技术,他给予了揉弦技术另一种更富有戏剧性的功能。

克莱斯勒一生致力于小提琴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留下了很多历演不衰的器乐作品。例如《前奏与快板》、《中国花鼓》、《爱之喜》和《爱之悲》等。

(二)小提琴曲《前奏与快板》的创作背景

克莱斯勒在小型的小提琴作品领域中获得了艺术巨匠的佳誉。在他众多的作品当中,《前奏与快板》是最为出色的一首。

在克莱斯勒39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爆发,加入美籍的克莱斯勒毅然决然的回奥参军,但却在一次任务中不幸负伤只能退役,离开战场的克莱斯勒再次返回美国,想要继续乐坛之路,没料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1917年美国也加入战斗之中,并成为奥国的敌对一方,由于当时反德反奥情绪十分强烈,克莱斯勒甚至一度被怀疑频繁举办音乐会是为了给奥国提供战争支持,尽管克莱斯勒一再公开解释并宣布自己中立的立场,依旧被取消了举办演奏会的资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长时间背井离乡的克莱斯勒常常会在创作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愁情感,1935年克莱斯勒为了唤醒人们对17、18世纪音乐风格的听觉记忆,他带着浓烈的愁思与感怀写下了《前奏与快板》这首作品。与其说《前奏与快板》是克莱斯勒对古风古韵的向往与模仿,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崇高的致敬与缅怀。

《前奏与快板》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器乐小品,在创作时,他将普加尼作品的主题风格融入进自己的演奏风格与演奏技法后,稍加改编而成,所以又名《普加尼风格的前奏与快板》。在克莱斯勒第一次公开演奏自己的作品《前奏与快板》时,运弓和颤音均独树一帜,运弓温润但琴音刚劲饱满,即使是演奏到了速度极快的快板部分,运弓的气势也没有丝毫的衰减。克莱斯勒的完美演绎征服了在场的所有音乐家们。一位德国的音乐家鲁诺·瓦尔特曾说“克莱斯勒不是在单纯的演奏小提琴,他根本就是小提琴本身。”

《前奏与快板》这首作品可以说将克莱斯勒的风格以及个性彰显的淋漓尽致,整曲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奏、快板。前奏部分运用大量四分音符呈八度分解音程不断向前行进,中段与咏叹调一般无二,如泣如诉,充满哀伤之情。整个前奏部分古典韵味深厚,刚劲有力并稍许悲壮的行板,让人荡气回肠。快板部分则是呈现出十分活泼的状态并酝酿出强烈的音乐动机,不断推动乐曲行进到达高潮,且暗藏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炫技与变奏的错综交织则又展现出富丽堂皇的现代格调,技巧的运用十分恰当合理,令人回味无穷。当古典苍凉的前奏遇到浪漫活泼的快板时,就使得整首乐曲既婉转而兼有气魄,即细腻又不乏磅礴。

二、《前奏与快板》的曲式结构和情感分析

(一)《前奏与快板》的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即音乐发展过程的结构,就是将所需音乐要素在一定时间一定过程中,按照逻辑顺序,组合排列而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音乐作品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曲式结构的不同,但是由于曲式也是属于人类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所以在经过了漫长而悠久的反复实践后,又逐渐形成了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一种规律,这种共同的规律为人们普遍所接受,逐渐形成固定的曲式程式类型。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单二部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结构、复二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结构、回旋曲式结构、变奏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等。

《前奏与快板》是一个典型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曲式分析图如下(见图一):

(图一)

该曲主调为e小调,是复二部曲式结构。

乐曲整体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60小节)是一个带再现的三段式曲式结构,分为首段(A)、中段(B)、再现段(A)。整个第一部分也是《前奏与快板》的“前奏”部分,这虽然是一个20世纪的现代小提琴作品,但整个前奏部分的和声织体都是在古典调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首段均由单一的四分音符构成,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呈四度或八度行进,整个首段节奏较快,强音奏出并不断渐强,音符颗粒感极强。和声功能比较单一,首段的开头与结尾处和声均在主调e小调的主功能和弦(t)与属功能和弦(D)上交替进行,意在不断稳定和强调主调的调式调性。

中段在整个前奏部分中,更像是一个插部,穿插于首段和再现段之间。中段的整体调性依旧在主调e小调上,依旧以强调主功能与属功能为主,运用和声序进与模进的写作手推动旋律行进,节奏上较之首段更为自由,十六分音符十分密集,旋律线条起伏平缓,与首段形成明显的对比。乐句结构由长句逐渐变为短句并不断渐强直至收束,给听者急促激昂的听觉感受。

再现段从织体、和声、旋律、节奏上看与首段呈原样再现的关系,织体回归单一,和声继续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上不断交替行进,旋律线条起伏较大,节奏回归到原来的平稳急促,整个再现段由弱音奏出并在行进中不断渐强,最终形成强音收尾的终止感,在整个前奏部分收束时,出现终止四六和弦,意在强调主和弦并且加强终止感。

整曲的第二部分(60-164小节)也是《前奏与快板》“快板”部分,由一个带再现的三段式构成,分为首段(C)、中段(D)、再现段1(C)、再现段2(C)。快板部分在和声织体写作上与前奏部分不同,这里的和声织体更加偏向于现代和声写作手法,与前奏部分的古典调性和声织体运用形成了风格上的鲜明对比。

首段在调式调性上依旧以e小调为主,在其基础出现的主题乐思以主、属和弦的进行作为主要和弦行进,旋律线条起伏平缓流畅,主题乐思陈述过后以模进方式推动音乐发展至第二次主题乐思的出现,双音部分依旧使用模进来推动音乐前进。整个首段一直保持情绪活跃且跳动感极强,较之之前的庄重氛围,快板部分更加华丽辉煌。

乐曲进入中段后,不再是以e小调为主要调式调性,而是转到了它的关系大调G大调上,中段以一个G大调的一级和弦作为乐段的开始,大调上大三和弦的明亮色彩开始引导音乐行进,意在与首段的音乐色彩、调式、和声织体等各个方面都形成强烈对比,整个中段较之首段更具有歌唱性。模进的运用和主、属和弦的贯穿为音乐进入高潮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再现段1的出现携带着主题乐思的回归,主题乐思的再次出现将明亮的大调色彩逐渐拉回整曲的原始基调e小调上,主题乐思在这里除了带领调性回归更像是给中段和再现段做了一个衔接。模进与主、属和弦的推动依旧是乐曲发展的助燃剂,而颤音和跳音的运用点缀的整个乐曲更加奢华绚丽。音乐发展至此,和声进行开始单一化,乐曲即将迎来华彩的炫技高潮,在伴奏织体单体的铺垫下,旋律起伏逐渐增强,连续不断的换把技巧将整个乐曲推向巅峰。

再现段2再次带来主题乐思的回归,这一次主题乐思是以高八度的形态短暂回归,意在再次强调突出主题乐思与收束高潮的余波,乐曲在主题乐思的引导下开始以和弦的形态逐步进入尾声,和声开始往返交织于主功能与属功能和弦,意在稳定调式调性,在两次类似主题乐思变奏的模进结束后,乐曲开始逐渐渐慢渐强,和声开始进入终止式,最终乐曲在额e小调主音上进行强收,和声织体完满终止,全曲落下帷幕。

他在创作时这部作品时,将重心更多的放在演奏技巧与演奏方法上,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较为单一简洁,也正是如此,使得乐曲调式调性十分清晰规整。整个乐曲旋律优美,音乐语言华丽庄重,不失为一首经典的优秀作品。

(二)《前奏与快板》的情感理解

《前奏与快板》这部器乐小品,在众多著名的小提琴音乐作品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了,克莱斯勒在创作它时,运用了大量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使得这部作品独具特色,但是这些演奏技巧的运用并不是为了炫技而作。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会发现整首作品充满了20世纪的个性至上与18世纪的理性至上的激情碰撞,充满了古朴韵味。

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将自己彻底沉浸于18世纪晚期,他用看似单调的四分音符加以他独特的揉弦技巧与铿锵而坚实的全弓演奏担当起“前奏”主题的部分,整个前奏部分由4/4拍的前奏(44小节)与3/4拍的小插部(15小节)相互交错构成,共59小节。前奏部分均以独立的四分音符构成,但却丝毫不让听者感觉空洞。整个前奏精炼而不失庄重,描绘了一个洗尽铅华的音乐世界。

前奏部分的整体速度偏快,旋律大致呈四度或八度向上行进,音符与音符之间衔接紧凑,相互推动,给听者紧张急促之感。前奏部分演奏两次,表示强调和突出,加深听者对前奏的音乐映像,以便于更好地突出和迎接与快板部分的强烈对比。第一次前奏行进至一个小高潮后,引出插部的开始,插部是一个略带悠扬的行板,位于两次前奏旋律之间,更像是咏叹调,如泣如诉,极具歌唱性。插部的插入恰到好处的分隔开两次节奏过紧密的前奏旋律,使得整体的前奏部分有急有缓、缓急交替。插部的出现更是为第二次前奏旋律的回归做了好似“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的铺垫作用。插部演奏过后,在力度逐渐渐强的发展中,前奏好似被渲染的更加的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庄重而朴素的前奏,伴随着一个自由延长的长音落下帷幕。快板部分不再是深沉而理性的旋律节奏,而是与前奏展开强烈而明显对比,华丽又略带浮夸的主题风格逐渐开始占据音乐的主导地位。变奏中的炫技彰显出典型20世纪现代风格,与前奏的古典庄重衔接的滴水不漏,与前奏主题对比,快板部分已经呈现出“部分的”小提琴套曲形式。快板部分一进入便开始运用大量跳音,瞬间将前奏的庄重彻底打破。在两次核心乐思演奏过后,7小节双音的加入将快板整体上点缀的更加华丽恢弘。双音的华丽炫技过后,是由单个柱式和弦引导分解和弦为主干音符而构成的旋律进行,这一部分的节奏十分紧凑且旋律起伏跌宕,为全曲的大高潮不断助燃,层层递进。演奏至此,听者紧张的情绪在一轮轮的推动之下也即将随音乐达到巅峰。此时此刻,快板的主题乐思再次重现,开始引领乐曲进入最激动人心的部分,颤音和跳弓的紧密配合以及连续不断的多次的快速换把换弦和密集的柱式和弦演奏,将乐曲的华丽展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在经过几轮的变奏与华丽的炫技之后,主题乐思又一次间歇性的出现,仿佛宣告乐曲的尾声即将来临,一切即将又一次归于平静之中。在高度密集的节奏与澎湃汹涌的旋律席卷过后,全曲终于又回归到略带僵硬的弓法,最终以乐思再次出现,并一反起初的华丽跳跃,浓烈的深沉情绪统一到结尾。庄重与理性的再次回归,结束了短暂而振奋人心的快板部分,渐慢而渐强的运弓,饱含了整曲所有的庄重与浮华,好似一幕悲歌剧,正慢慢的落下了帷幕。

《前奏与快板》囊括了古典的外表和现代的灵魂,小提琴演奏家克莱斯勒用他的“音乐魔法”带给了无数听众一场奢华无比的视听盛宴,他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豁达都在这部作品中完成的恰到好处,庄重与华丽、悲怆与欢欣的自如交替,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当18世纪的古朴碰撞到20世纪的随性时,演奏者与听众都仿佛在短短六分钟之间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沧桑更迭,《前奏与快板》当之无愧被称为是古今融合的典范之作。

三、《前奏与快板》演奏技巧

从20世纪开始,小提琴演奏家们的演奏便已经开始不再拘泥于古典作品的范围中,他们开始对炫技的小提琴作品展开狂热的追逐,这使得很多20世纪的演奏家们开始在各自的创作和演奏上另辟蹊径,在各自的演奏生涯中尽可能的展现出他们独有的风采,保持各自独有的音乐理念和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不断探索,因此,演奏技巧的运用成为演奏家们突出自己个性和风格的重要标识。

放眼任何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小提琴作品,都不单单只是音符与音符、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链接碰撞,如果说一个个音符一行行乐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音乐画卷,那么演奏技巧在其中的运用便是那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得原本的音乐更加生动、饱满、充满情感。在《前奏与快板》中就有很多演奏技巧的运用。

(一)《前奏与快板》中的演奏技巧种类介绍

1、揉弦

揉弦技巧的运用在小提琴演奏中可谓十分常见,但在同一首作品中,揉弦技巧的运用往往没有多么明确的规定,演奏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情感理解加以二次创作,从而在认为需要的地方加入揉弦来丰富乐曲的听觉效果。揉弦的运用会让毫无波澜起伏的单音变得充满情感,像是在抒情或是温柔叙说。

以前的小提琴家们往往将揉弦技巧用于演奏慢速或者抒情的乐句中,而克莱斯勒的揉弦技巧不仅在歌唱性的乐句中被使用,在快速的乐句和分弓演奏的乐句中也频繁使用,他的揉弦力量充裕,赋予了揉弦技术一种更加戏剧性的色彩。

由于克莱斯勒对于左手揉弦技术进行了改进,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对揉弦技巧的运用。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从中找到他对揉弦技术的个性化处理。以他的作品《前奏与快板》的“前奏”部分为例(见谱例1)

谱例1

通过谱例1可见,1-22小节均由朴素单一的四分音符支撑旋律线条的行进,演奏者在演奏时,为了使音符更加有力,不仅仅要依赖于右手均匀饱满的运弓,更要加之以左手短促而有力的揉弦技巧,才能使得前奏部分听起来充实且充满情感。右手的运弓与左手的揉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饱满的运弓保证了每一个四分音符充实的音质,短促有力的揉弦则是为原本充实的音质锦上添花,揉弦技巧的叠加为每一个四分音符增添了几分更厚重的色彩,让原本朴素单一的音符脱离起初的呆滞与单薄,带给听众更多的是庄重与沉稳。

2、换把

换把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换把的运用会大大扩宽演奏的音域,好的换把演奏技术可以让乐曲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歌唱性。换把其实就是将演奏时的左手沿着小提琴的指板,向上或向下移动,换到另一个把位上后继续演奏。换把演奏技巧在乐曲的演奏中非常常见,但演奏时所设计的每一次换把的目的也都不尽相同,在《前奏与快板》中,换把的运用更是十分频繁,以前奏部分的换把为例(见谱例2)

谱例2

通过谱例可见,乐曲的开头便是从三把位开始,随后又迅速的回到一把位继续演奏。通过演视奏发现,同一个音“3”,在三把位演奏的“3”音色比在一把位演奏的“3”会更加浑厚有力,乐曲通过开头运用三把位上的“3”,与紧随其后一把位上的“3”进行音色上的对比,丰富了乐曲的色彩色调。乐曲第2小节的“7”则又换到四把位上演奏,这一次换把不单单是为了丰富乐曲色彩,更多的是为第3小节的高音“3”的演奏做准备。

换把技巧的运用不仅仅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展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更多的是为演奏提供更便捷的演奏方式。

3、跳弓

《前奏与快板》在进入快板部分以后,除了在情感、风格方面与前奏部分有很大的对比以外,在技巧的运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快板部分的风格更加华丽明快,更加强调音乐要彰显个性与特性,因此克莱斯勒通过炫技的演奏,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除了运用最多的揉弦和换把技巧以外,跳弓的运用使得乐曲在音乐性格上产生了强烈的反转。

小提琴的跳弓技巧可分为两种:人工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又叫控制跳弓,是指依靠演奏者人为的控制弓子,使得弓子在琴弦上形成跳跃。自然跳弓则是相对于人工跳弓而言,是指弓子在演奏时依靠弓子本身的力量,自然而然形成跳跃。以《前奏与快板》中快板部分60-74小节为例(见谱例3)

谱例3

通过谱例3可见,大量快速的跳音音符在《前奏与快板》中被运用。对比之前的前奏部分会发现,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在创作时,为了与之前庄重肃穆的前奏部分形成音乐性格上的对比,因此在快板部分的主题乐思中运用大量跳弓技巧来跳出之前所描画的肃穆氛围。

谱例3中的跳弓技巧充分展现出自然跳弓与控制跳弓的交织运用,谱例中两处八分音符所运用的跳弓即为控制跳弓,控制跳弓相对于自然跳弓而言常用于节奏较慢的地方;谱例中其他四组节奏密集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所用的即为自然跳弓,自然跳弓常用于节奏快速的乐句,通过快速的演奏使得弓子在琴弦上形成自然而然的弹跳效果,颗粒感更为强烈。

乐曲中这一段通过跳弓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在顷刻间灵动华丽起来,整个乐曲的色彩基调由于跳音的点缀变得明朗敞亮。

4、双音

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曲目中都不乏双音乐段,双音的运用能更完美的诠释出作品的内涵。在《前奏与快板》中也有双音乐段(见谱例4)

谱例4

双音顾名思义即两个音构成音程并同时奏出,当双音出现在乐曲中时,一个双音中必然会有一个音承担起主要旋律,另一个音则为之烘托。谱例4中双音的运用看似是毫无规律性与旋律性,其实在演奏中就会发现谱例中的双音都有要突出演奏的旋律声部,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这组双音时,将其分为七个乐句,并在每句的第一个音上(箭头处)做重音,并将力度稍稍偏向于旋律声部,避免受力过于均匀而造成的旋律音不清晰以及噪音情况。

这段双音演奏技巧的运用,采用模进的方式,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使作品的内涵更深刻、更广泛、更全面的呈现出来。

5、颤音

装饰音中的颤音用“tr(Trill)”表示,又称为震音,颤音是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装饰音演奏技巧,它在演奏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有助于更全面的抒发感情,增添音乐表现力。颤音运用在乐曲中时往往会使得乐曲变得空灵活泼。(见谱例5)

谱例5

《前奏与快板》中对于颤音的运用十分恰到好处,快速急促的颤音加上跳音的装点,让整个乐曲更加华丽斑斓。

(二)《前奏与快板》演奏中的技巧难点分析与具体练习方法

克莱斯勒在创作小提琴作品时将大部分创作重心放在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以及技巧演奏上,20世纪的克莱斯勒琴技高超,为了显示他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都十分注重技巧的运用,因此《前奏与快板》中的演奏技巧涉及较多,可以说它是一首技巧性极强的小提琴曲,在学习和演奏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技巧难点,如揉弦过于拖沓、双音嘈杂刺耳、跳弓沉闷笨重等诸多问题,种种难题都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懈练习才能一一攻破,以下便是针对乐曲中所涉及演奏技巧的具体应用与练习方法。

1、快速揉弦

克莱斯勒的揉弦与以往音乐家有很大不同,他的揉弦不仅仅在长音如歌的部分进行揉弦,他在短促快速的音符上也大量运用揉弦,这时的揉弦为了不显得拖沓,则需要演奏者在瞬间快速有力的进行揉弦。《前奏与快板》中就需要运用这一技巧。(见谱例6)

谱例6

通过谱例可见,乐曲运用大量的四分音符开头,为了让每一个四份音符显得更加饱满有力,需要在每一个四分音符上进行揉弦,这一段四分音符的练习注重左右手的瞬间爆发力,这里的揉弦需要短促而快速再加上平稳有力的运弓,才能演奏出庄重肃穆之感。

在练习谱例中的快速揉弦时,首先要让左手保持放松,避免慢速揉弦时的大幅度上下揉动,左手手指快速按弦并迅速的进行小幅度上下揉动,揉弦要短促有力,避免拖沓;右手持弓演奏时要在揉弦瞬间让弓子“勾住”琴弦,而后快速有力的拉弓,在爆发后迅速放松,一张一弛。在练习时可以跟随节拍器放慢逐音练习,每个音均要求前紧后松,练习过后再逐步到《前奏与快板》中。这一段短促有力的揉弦会让音符变得更加饱满丰富。

2、跳弓

谱例7

谱例8

《前奏与快板》中跳弓部分较多,如60-74小节(见谱例7)、114-120小节(见谱例8),这两处跳弓在整首作品中最为密集,跳弓多出现在快板部分,因此要求演奏者的跳弓演奏清晰快速且颗粒感强。

谱例7中的八分音符运用的是控制跳弓,在演奏时需要人为的控制使弓子微微离开琴弦,随后快速落下,由于弓子处于相对固定的拉弓位置,所以力度与速度较好掌控。谱例7与谱例8中的十六分音符,由于速度要求极快,所以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运用自然跳弓,即在快速的演奏中微微放松右手对弓子的掌控力,使弓子自然而然在琴弦上形成快速跳跃。

演奏者在练习这两种跳弓时,均要将弓子移至下半弓弹跳性最佳的位置,可以以空弦或简单的音阶为基础进行跳弓练习,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使力度尽可能均匀于每一个跳音,避免砸撞琴弦发出杂音,尽量使音质保持干净清晰且颗粒感强。在练习谱例中的跳音时,不要急于求成,先将乐句放到自己可以随心掌控的力度,加入跳弓,慢速练习,直至每一个音都能跳跃清晰干净后,方可加速练习。

演奏技巧的掌控并非一日之功,技巧的练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用对的方法,坚持不懈的勤加练习,自然而然就能熟能生巧,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3、双音

在古典和浪漫时期,双音大多都是三度、六度、八度的双音演奏,这时演奏者演奏起来在听觉上更加容易接受,到了近现代的小提琴作品时,双音大多为大量不协和音程,演奏者在听觉上和演奏手法上都面临一定的困难。《前奏与快板》中有一段双音旋律,不仅要演奏的优美不粗糙,更要达到一定的节奏速度,这将带来了极大挑战(见谱例9)

谱例9

《前奏与快板》的这一段双音不仅表达了克莱斯勒复杂的心情,更多的是展现他高超的双音技巧,双音往往比单音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乐曲中的双音使整个乐曲更加充实。

对于这一段双音的演奏,最大的问题常常出现在音准与旋律线条模糊上,在练习这段双音时,首先要避免心理上的恐惧,其次不能操之过急,音准是双音的首要问题,一个音偏离音准不仅仅会影响一组音程的听觉效果,甚至会影响到第二组的音准情况。在练习双音时应该将根音与冠音分开练习,分别把握好根音与冠音的音准后,再将音程奏出,反复练习,不断听辨,熟悉音程之间的度数关系,寻找最协和的共鸣,取得最佳听觉效果。

旋律线条的把握,主要是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细心观察反复推敲,找出双音中的旋律声部。在双音中,必然会有一个音是要承担起主要旋律的,另一个音则为之烘托,在练习谱例中这段双音时,首先要将其分为七个乐句,每个乐句由三组双音构成,找出每组双音的旋律声部位置。以第一个乐句与第二个乐句的双音练习为例:第一个乐句有三组双音构成,且旋律声部都位于冠音上;第二个乐句同样有三组双音构成,但不同的是第二个乐句的旋律声部则位于根音上,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清晰快速的分辨出旋律声部的所在,并且避免根音与冠音在拉弓时所受力度相同的情况,否则就会出现旋律声部被模糊的听觉效果。

演奏者在练习谱例中这段双音时要以能够听清旋律音为目的进行反复练习,刻意去控制弓子力度,使受力偏向于旋律声部所在的音符上。由于谱例中双音的旋律音在冠音与根音中不断转换交错,所以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将七个双音乐句的旋律声部逐个找出后,再加以练习,并在每个乐句的开头处(箭头处)做重音,使乐句与乐句之间层次更加分明。双音的练习切不可操之过急,它需要的是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以及弓子力度控制能力的长期累积。不懈的坚持与反复的推敲练习是演奏出好听优美的双音乐段的唯一途径与方法。

4、颤音

颤音是深受演奏家喜爱的一种演奏方式。颤音的运用使得演奏家能够更好的展现出音乐情感,使得所展现出的情感更加细致生动。如《前奏与快板》中的颤音部分(见谱例10)

谱例10

乐曲中颤音点缀让整首作品更加华丽生动,颤音作为一种装饰音,可以根据情感所需的不同演奏出霄壤之别的效果,在演奏《前奏与快板》(谱例10)中的颤音时,要依靠手指关节灵活的按动,达到颤音所需的效果,想要达到乐曲中辉煌炫技的效果,则需要快速清晰并且短促的演奏出颤音。由于这里颤音较密集且速度快,所以在练习时要求放慢练习,先将谱例中的颤音音符单独拿出反复练习过后,再逐句慢速练习。练习颤音时,可以四根手指轮流练习颤音,由慢速颤音开始练习,如一拍颤音四次,每根手指均练习一轮后,逐渐加快到一拍颤音六次、八次等,逐渐加速,不可急于一时,坚持不懈,每日循环往复不断练习,方可奏出辉煌炫技收放自如的颤音。

结 语

综上所述,《前奏与快板》是克莱斯勒一首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悲怆庄严的前奏与绚烂华丽的快板刻画出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音乐灵魂,本文通过对《前奏与快板》背景、曲式、情感、技巧难点等方面的分析,对本曲有了极度深刻的剖析,通过对《前奏与快板》的亲身学习与研究,总结出以上学习方法与情感体会,意在为更多小提琴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帮助与参考。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从来都不是语言或者文字就能诉说穷尽的,它不同于文学更不同于绘画,它带给我们的是千人千感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前奏颤音快板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论巴松Vibrato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