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15 20:51:06潘柳燕王海燕
高教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

潘柳燕,王海燕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长期以来,国内针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为主,心理咨询督导(或称心理督导)的普及率并不高。进入21世纪之后,心理咨询督导逐步受到重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起实施了注册督导师评审制度,开启了我国心理咨询督导的规范化历程。但发展缓慢,且地区间不平衡明显。至2020年1月,我国的注册督导师仅有281人。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督导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明确,开展督导培训也方兴未艾,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督导机制和规范制度。高校的心理咨询督导也不容乐观,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咨询督导基本上都没有具体的制度要求。2019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督导师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督导网络建设意见》,推出中小学心理辅导督导师制度,可以说在全国首开先河[1]。这也可以看作是省级心理督导制度建设的良好开端,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一、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发展现状

为了了解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现状,我们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首先,编制了《高校心理咨询督导调查问卷表》(针对咨询师)和《高校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情况调查问卷表》(针对咨询机构),对广西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校心理咨询督导调查问卷表》研究结果已另文发表,在此仅引用部分数据。同时,还对广西9所高校的9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7人为心理咨询中心主任,1人为副主任,1人为普通教师;40岁以上6人,40岁以下3人;咨询经验都在10年以上,其中1 人为注册督导师,1人接受过督导师的专业培训。每人的访谈时间约半小时。本文着重使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情况调查问卷表》的统计数据和访谈结果来呈现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督导的认知较清晰明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心理咨询督导对心理咨询师成长非常有用的占73.7%,认为比较有用的占24.8%,二者合计为98.5%;希望有机会参加个体督导的达88.3%,希望有机会参加团体督导的为73.7%[2]。说明咨询师对心理督导的重要性有较深认识,参加心理督导的期望较高,这在访谈中进一步得到证实。

访谈调查中,受访咨询师从不同视角谈到心理咨询督导的作用。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第一,提升咨询师的专业技能。督导师会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层面帮助咨询师探索出心理咨询的合理路径和正确方向,帮助咨询师看到自己的某些欠缺或者胜任力的某个弱项,避免咨询师走弯路。特别是促进资历较浅的咨询师专业技能提升,使他们了解自己在咨询中的盲点、难点和困惑,看到自己有所突破的地方,变得更有心理咨询的胜任力。第二,帮助咨询师个人成长。首先解决的是咨询师工作的态度、动力、出发点以及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咨询师的态度端正与三观正向;其次是帮助咨询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情绪也可能影响到咨询师,心理督导可以帮助咨询师舒解情绪,放松心情,更有信心地做好工作。而且当咨询师成长后,对个案的把握会有一个新境界,咨询也就更加顺利,最终是更好地帮助到来访者。第三,帮助咨询师解决咨询困扰。由于咨询师本身的局限性,在咨询中难免遇到各种困扰和难题,督导师可以带着咨询师从更全面的视角探讨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进而调整方向,把握进度,帮助咨询师解决咨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最终获益的也是来访者。第四,对咨询师起督查作用。心理督导还具有伦理监控的意义,即判断咨询师的工作符不符合伦理要求、遵不遵守工作规范,从而起到引领和监督的作用。实际上心理督导是帮助咨询师更规范地按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去工作,规避伦理上的一些风险,避免心理咨询的一些原则性错误。在这个意义上,伦理比技术还重要,因为它不仅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从业人员免受伤害。

总之,大多数咨询师都认识到,心理督导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多方面的,能对咨询师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当然,也还有部分咨询师虽然知道心理督导很重要,却并不明确心理督导具体重要在哪里,这是需要在心理督导的过程中逐步学习与领悟的。

(二)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培训有了初步发展

访谈调查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广西和发达省市相比,心理咨询督导方面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还是做了不少工作。首先,开展了系列心理咨询督导培训。从2014年开始,自治区教育厅委托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组织广西心理咨询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举办了2期心理督导培训班,培训人员约60人。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广西督导点,开始了广西与国内重点高校培养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合作。从2017年起举办长程心理咨询与督导的专业培训班,3年来共为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开展了心理督导58次,督导时数132小时,参加督导人数达449人次(数据为广西督导点提供)。此外,2019年11-12月,广西心理咨询骨干教师培训班还开展了2个系列网络团体督导(每个10次),参加人员共16人,督导时数共40小时。其次,培养急需的本土督导师。广西心理卫生协会邀请区外督导专家开办了两期心理督导师培训班,为广西高校培养了约50名心理督导师,他们成为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朋辈心理督导的骨干力量。这些心理督导活动和心理督导师培训,促进了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发展,加深了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心理督导的认识,提高了受督者的咨询技能与水平,促进了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也说明广西高校的心理咨询督导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广西高校接受和开展心理督导的情况不容乐观

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广西高校的心理咨询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个体督导的占45.3%,没有接受过团体督导的占29.2%;且有65%咨询师的所在单位没有开展过个体或团体督导[2]。

“枫桥经验” 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而著称,而调解一直是其基本手段和途径。人民调解制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枫桥经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秘诀之一。2011年以来,诸暨市以“枫桥经验”为引领,坚持“大调解、大服务、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广西39所高校(总数78所,占比50%)的咨询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发现,39所高校共有专职咨询师108人,校均2.7人;其中讲师以下62人,占比57.41%,副高以上20人,占比18.52%,不确定26人,占比24.07%;40岁以下79名,占比73.15%,40岁以上23名,占比21.30%,不确定6人,占比5.56%。近两年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同伴团体督导的次数:每周一次占2.56%,每两周一次占5.13%,每月一次占15.38%,每2个月一次占23.08%,每学期一次占28.21%,每年一次占7.69%,没有开展的占17.95%。近两年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邀请校外督导师进行团体督导的次数:每月一次占2.56%,每2个月一次占2.56%,每学期一次占25.64%,每年一次占12.82%,没有邀请过的占56.42%。近两年专职心理咨询师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团体督导(含培训)的人数为96人,占比88.89%,专职心理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的有46人,占比42.59%;近两年39所高校中有23所高校没有咨询师接受过个体督导,占比58.97%。

从访谈调查情况看,在访谈的9人当中,有1人接受过规范的个体督导,9人均接受过团体督导或团体督导的培训,7人在团体督导上提交过个案。9所高校中,3所高校有注册督导师,有4所高校开展过比较规范的朋辈团体心理督导,基本上是每月一次;有2所高校聘请过国内著名督导专家进行团体督导,其余3所高校只是进行过案例或危机干预的讨论。

以上表明,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接受心理督导虽然有很大进展,部分心理咨询机构也有开展团体心理督导,但规范程度与质量不好评估,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广西心理咨询督导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高校的心理咨询督导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督导制度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近几年来,广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开始重视心理咨询督导,指导组织了系列心理咨询督导培训,但依然没有在全区建立起规范化、专业化的督导制度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各高校领导对心理督导的认识也有限,专项督导经费普遍无法落实,一些高校只是以聘请专家来校讲学的方式开展团体心理督导,有时则是兄弟院校督导师的友情援助,致使心理督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二)专家型督导力量薄弱,督导资源严重不足

广西高校仅拥有3名注册督导师,还是近两年才获得资格,自身也需要成长。虽然广西在近两年举办过督导师培训班,但被培训的督导师因专业功底不牢或缺乏督导实战经验,也无法在短期内提高督导水平,他们有一部分可以带领朋辈团体督导,有一部分也只能是起到心理督导的普及作用,他们的力量还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团体心理咨询督导不够规范化和常态化

(四)严重缺乏个体心理督导体验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半心理咨询师没有参加过个体督导;在访谈调查中,虽然访谈对象基本上都是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但9人中仍然有8人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个体督导。唯一有过个体督导体验的访谈咨询师也是十多年前找自己的导师进行了多次个体督导。因此,缺乏个体督导的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显得严重。究其原因,除了咨询师对心理督导了解不够、重视不足的主观因素外,也与心理督导没有制度要求,心理督导水平不高、力量不强、资源不足和缺乏经费来源等客观因素有关。

三、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发展的对策

广西属于地处西南边陲的欠发达地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方面的发展都与全国发达省市有较大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广西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发展,缩短与先进省市高校的距离,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心理咨询督导体系

心理咨询督导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自我成长和避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要使咨询师能够持续而充满热情地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必须重视心理督导工作,并且使心理督导规范化和常态化。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全区高校咨询师的心理督导进行全面考虑,统一部署,建立完善的心理督导制度和规范的心理督导机制,形成完整可持续的心理督导体系,保证咨询师的心理督导能够持续性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1.建立心理咨询督导制度

2013年12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印发了《广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实施意见(试行)》(桂教思政〔2013〕23号),文件提到心理督导的只有一处: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实行自治区、高校两级心理咨询督导制度。文件还规定了专兼职教师必须持证上岗,专职教师每年须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和参加1次以上自治区级心理专业学术会议。兼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10学时的专业培训。但并未具体提到心理督导方面的培训。文件显示,心理咨询督导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但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应该加强心理督导的建设与规范。鉴于心理督导的重要,在坚持心理督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还应该单独成文,制定全区高校心理咨询督导的实施办法,包括心理督导的基本原则、心理督导师队伍建设、咨询师接受心理督导的要求、心理督导培训规定、心理督导的保障机制等,建立适用于广西高校的心理督导制度。

2.完善心理咨询督导保障机制

心理咨询督导制度的落实,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首先,要提高有关领导对心理督导的认知水平。目前,一些高校的相关领导对心理督导的认知有限,更不明白心理督导对咨询师的成长发展以及更好地为来访学生服务的重要性。因此,也就不能在政策上和资源上给予支持与帮助。只有相关领导提高对心理督导的认知,明白心理督导对心理咨询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认识到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事情,才能期望他们对心理督导的接纳与支持。其次,落实咨询师心理督导(含培训)要求。应把咨询师参加心理督导的要求纳入到咨询师继续教育当中,要求咨询师每年都应该参加一定的心理督导或心理督导培训。再次,建立心理督导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文件要求各高校按生均经费拨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且不说有的高校不能落实到位,就是已经拨付经费的学校,对心理督导培训投入也往往不足,特别是对个体督导,至今没有相应文件规定为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而付费,如有咨询师需要个体督导只能自费,这严重影响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的积极性,也是个体督导占比不高的重要原因。要使心理督导持续开展和常态化,必须设立心理督导专项经费,或者把心理督导开支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开支之中,尤其要落实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经费,满足咨询师接受个体督导的需要。

3.把心理咨询督导纳入考评体系

在《广西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2017修订版)中,对心理咨询机构心理督导的评估要求是每学期进行案例研讨与督导2次(含)以上,分值为2分。实际上已经把单位开展心理督导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了。但是对咨询师参加或接受心理督导并没有考虑进去,这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不利,间接地也不利于为来访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因此,应规定每个心理咨询师每学期至少参加或接受1-2次心理督导或心理督导培训。这样不仅要求心理咨询机构必须开展心理督导活动,同时也督促每个咨询师自觉参加心理督导活动或接受个体督导,提高心理督导的积极性,保证心理督导的常态化。

(二)加强心理咨询督导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家型督导团队

心理咨询督导队伍是制度落实和机制运行的核心保障,广西高校要形成制度化的心理督导体系,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与督导技能的心理督导队伍。尽管广西已经具有初步的心理督导队伍,但无论是规模或水平都与专业要求有很大距离。因此,着力培养一支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督导队伍是重中之重。

1.帮助现有心理督导师进一步成长

从目前情况看,广西高校仅有3名注册督导师,其他经过培训的督导师不仅督导资历较浅,开展督导的机会也很少,基本上是在本单位主持团体督导,还难以独立担任心理督导师的重任。事实上,他们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的成长,需要有资深督导师的带领,也需要朋辈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因此,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度、项目、计划等形式,为这些督导师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与机会,帮助他们继续获得培训机会,或者获得上级督导师的指导,进一步提升督导胜任力,为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保驾护航。

2.鼓励资深咨询师参加心理督导师培训

要满足广西高校心理督导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督导力量是不够的。但督导师并不是什么人经过一个短期的督导培训就可以胜任的。要成长为合格的督导师,需要有深厚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功底,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战经验,也就是说,他首先要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应该从制度与经费保障上鼓励专业基础好、咨询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参加心理督导师培训,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一批有志从事心理督导的资深咨询师,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心理督导师,为广西高校的咨询师提供心理督导服务。

3.为心理督导师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督导师一定是要在督导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因此,应该从制度上为心理督导师的成长提供条件。一是建立广西心理督导师认证制度,对有督导师培训经历但没有能够申请注册督导师的咨询师提供区内心理督导师认证,同时鼓励他们申请注册督导师,建立一支本土化的心理督导队伍,满足广西高校心理督导的需要。二是通过对各高校心理咨询师提出督导要求,不仅要求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团体督导,同时也要求每个咨询师都要有一定数量的督导经历。可以采取分片或分区负责或帮扶方式,为督导师提供心理督导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督导水平。同时通过评估方式对督导师的工作进行考评,以保持心理督导的质量与实效。

(三)开展多样化心理咨询督导培训,提升心理咨询师水平

心理咨询督导培训是咨询师获得心理督导的重要途径。从内容角度看,心理咨询督导培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复合模式。即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培训与心理督导结合起来,让咨询师在获得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通过团体督导获得心理督导的体验和经验,并在团体督导中提高咨询技能与获得专业成长。二是单一模式。即单纯的团体督导培训。主要以提交案例的方式参与团体督导,伴有一定的心理督导知识教育,让咨询师在团体督导中从各方面得到成长与发展。广西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督导培训,这为广西高校咨询师获得心理督导提供了机会与便利。但是要使培训具有持续性,就有必要形成制度性文件,建立可持续的心理督导培训机制。由于目前广西的心理督导资源有限,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模式进行心理咨询督导培训。

1.“走出去”的心理督导培训模式

“走出去”心理督导培训模式,一是指送培广西高校有丰富咨询经验的资深咨询师到重点高校接受心理督导师培训,培养本土化的督导师;二是送培广西高校专职咨询师到重点高校接受心理督导培训,培养咨询师骨干力量。由于重点高校的心理督导发展较快,督导师成长较早,心理督导开展时间较长,因此,心理督导的力量较丰富,心理督导的水平较高,是学习的好场所。“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能够让人博取众长,见多识广,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获得的资源也更丰富。

2.“请进来”的心理督导培训模式

“请进来”心理督导培训模式是指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督导专家到广西来进行团体督导培训,以发挥专家督导的良好效能。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弥补广西高水平督导师不足的缺憾,也能让更多的咨询师获得高水平的心理督导,对咨询师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为本土督导师提供督导示范,对提高本土督导师的心理督导水平有重要作用。

3.“本土化”的心理督导培训模式

“本土化”心理督导培训模式是指利用广西培养和自身成长起来的督导师,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为广西高校的咨询师提供督导服务,这是广西高校心理督导发展的根本保障。“送出来”和“请进来”毕竟只能让部分人受惠,要做到广西高校咨询师的心理督导全覆盖,必须开发本土督导师的潜力,发挥本土督导师的作用,扩大服务范围,形成服务机制,提高督导质量。

总之,广西高校心理督导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广西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和咨询效果,为广西高校大学生乃至教职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
无为而无不为
心理与健康(2024年1期)2024-01-17 09:25:37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0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08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16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