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价值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探略

2020-03-15 20:56鸿
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概论抗疫防控

唐 鸿

(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地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抗疫中独特彰显的制度优势及不断涌现的中国故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学注入了生动鲜活的价值元素和实践指引,对于增强“概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认为,在“概论”讲授中,应重点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抗疫价值元素有机融合于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分别为第八章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九章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十章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十一章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三章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章节之中,从而进一步坚定和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其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一、抗疫价值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中应凸显的几个维度

(一)凸显抗疫中党的领导核心维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2]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是对我国治国理政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层面的高瞻远瞩和高超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3]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显著优势之一,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维度,蕴含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坚定和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性意义,而这一优势在此次抗疫“大考”中进一步得到了充分展现和有力印证。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4]此次抗疫,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强大动员能力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疫情防控期间,党中央审时度势,抢抓时机,科学研判,在统一领导和广泛参与、科学决策和执行有力之间实现了高度平衡。一方面,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上率下,充分展现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全方位发动群众积极、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结合各地实际,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工作协同推进,极力控制和降低疫情对国计民生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在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看来,中国制度之优越性正是中国能够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原因,“这一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5]。

(二)凸显抗疫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和使命观的价值认同

其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国家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6]党和政府应自上而下地搭建合法的政策与制度平台,拓展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空间,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协商和社会治理创造有利条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3]其中所强调的“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人民群众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撑。此次抗击疫情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打响了群防群控的人民阻击战,充分彰显出党的政治领导力、社会动员力和群众组织力的有机融合,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3]树立了实践典范。

其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7]。此次抗击疫情斗争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把全体人民的安危冷暖及身体健康置于防控工作的最高位置,人民群众既是抗疫的积极主体,更是最终的受益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新思想,进一步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导向,深化和拓展了党和人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展开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域和行动指南。

(三)凸显抗疫中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实践维度,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

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中国精神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在此次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和升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绵延恒远的精神之源,是新时代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爱国主义与中国力量相辅相成、共情共鸣、相向相行,是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精神利器。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群策群力,有智献智,有力出力,谱写了不畏艰险、勇于逆行等众多感人肺腑的抗疫华章。尤为可贵的是,广大中国青年在此次抗疫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爱国主义精神印记和甘于奉献的时代担当,据报道在驰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90后”占了1.2万多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予以高度评价和深情鼓励:2020年3月15日,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总书记赞扬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9];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再次充分肯定了全国各族青年在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的担当精神,勉励他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10]。

(四)凸显抗疫中中国对外援助的世界维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它凝聚了中外优秀文化及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这一思想在应对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疫情防控工作在我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并持续向好的同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疫情蔓延肆虐之势。中国政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与其他疫情国家同舟共济,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大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多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或会见外宾时,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全球抗疫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11]在继续做好我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政府对意大利、塞尔维亚、伊朗、柬埔寨、委内瑞拉、加纳等100多个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抗疫援助,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维度与时代价值。

二、抗疫价值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中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相统一

科学性原则是从客观现实出发来考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论,主要遵循的是现有原则和事实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是从一定的价值尺度出发来考查事物或现象的方法论,主要遵循的是应有原则和理想性原则。在“概论”教学中,一方面要客观陈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基层干部群众在抗疫中的英雄表现和感人事迹,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疫情防控的战况与进展。另一方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依托,凸显抗疫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中所蕴含的育德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文本阐释和现实关照相统一

凸显抗疫的多维价值元素,既要诉诸文本解读与分析,更要注重现实关照。文本阐释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此次抗疫斗争的理论指引、基本脉络及精神内核,现实关照则着力于在文本阐释的基础上,通过生动直观的抗疫案例,为抗疫价值元素转向课程育人效能提供现实支撑。在“概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经典文献,深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梳理提炼概论课教材中的相关理论视点,有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同时,要精心萃取抗疫中极富正能量的经典案例和先进事迹,将其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融入于课程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文本阐释和现实关照的双重视域,能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深刻命题。

(三)反思性原则和建构性原则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8]鉴于此,在“概论”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和底性思维,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辩证看待和理性分析疫情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另一方面,要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合于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和“概论”课之中,全面客观地呈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念与决心。

猜你喜欢
概论抗疫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