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娟
(太原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山西 太原 0300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1]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曾国藩家训包含着许多宝贵的思想,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2]。曾国藩特别重视对家人“志向”(即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曾国藩在家训中对立志的重要性、立什么样的志向以及如何实现志向的思想,对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启发。
曾国藩认为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事情。“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3]84一个人只有树立志向,才不会甘于落后,才能发奋图强、有所作为,成为圣贤豪杰。古人说的“志向”等同于现在的“理想”,可见,曾国藩对于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应该志从高远,有远大的抱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沗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于天地之完人。”[3]34在曾国藩看来,君子立志应有包容天下苍生和世界万物的胸怀,内有圣人般道德,外有王者仁政的功业,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至于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曾国藩的志向正是对儒家“修齐治平”人生理想的践行。
曾国藩对如何努力实现志向,有自己深刻的见地,“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3]326。“为人,须先立坚卓之志。”[2]15他认为一个人的志向首先要坚定、专一,只有这样才会力气充足、全力以赴;其次追求志向须从小处着眼,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诚心求之、虚心对待,只有这样,不管大事还是小事,才可能成功。他认为实现志向的过程如果遭遇逆境,唯有艰苦奋斗。“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3]69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顺境,要谨慎行事;如果遭遇逆境,也要眼光远大,胸怀宽广,把困境作为磨砺,奋力拼搏,才是君子所为,才可以把事情做大做久。
将曾国藩家训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从历史视野的角度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代理学大师与大儒”,他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践行着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追求理想的一生,生动诠释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人生主题;他追求理想的一生,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更具体更形象。将曾国藩家训的优秀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具体实践,是以历史视野讲清楚道理、理论的有益尝试。
曾国藩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理,如修身齐家、为人处事、为学治军等方面的思想,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有些方面,我们需要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科学和理性地对待。如曾国藩对农民起义的镇压、对昏庸无能、腐败不堪的清廷政府的忠孝,带有所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需要把其中局限的成分剔除出去,把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挖掘出来。曾国藩对国家的鞠躬尽瘁,无疑对当代青年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具有重要启发和参考价值。传统文化也只有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会实现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生活理想过于物质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们从小养尊处优、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受,把金钱看做幸福的源泉,把追求富贵视为人生第一要义。“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他们奋斗的首要目标,也成为他们择偶的重要条件。受互联网、广告营造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物质享受,超前消费。一些大学生很少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盲目跟风摆阔,吃美味、穿品牌、玩高档,并且以此为乐,作为他们炫耀的资本。
曾国藩不管是教育子女还是亲身实践,在生活方面他不是求官求富贵,而是重视修身养性,讲勤俭,重视精神上的富足。“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得秀才。”[4]他声称以做官发财为羞耻,以金银财宝留子孙为羞耻。他不聚财不敛财,体察民生疾苦,接济民众,贴补军用,自筹军费,自己却生活俭朴,还要求家人勤于劳动,自食其力,子孙不许坐轿,不许叫人取水添茶,要勤俭持家,婚丧嫁娶一律从简。他强调不论工商士农,只要勤俭节约,就没有不兴旺的;如果骄奢倦怠,就没有不败的。曾国藩轻物质、重精神的生活理想无疑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启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追求精神上的成长与富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理想体系中的重头戏。在学业上奋斗多年的大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拥有积极的进取心,但同时也显示出明显的功利性。“稳定”“收入高”“城市”成为他们对美好职业理想的衡量标准。在个人职业选择中,61.8%的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人事业发展的机会、收入、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只有32.4%的学生会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5]。可见,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职业更多是以个人物质利益的得失为评价标准。
曾国藩一生追求做实事,而非做大官。“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3]285在他看来,富贵功名都是人世浮荣,只有胸怀百姓才是真正受用。曾国藩虽然仕途顺畅,官运亨通,但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惊喜,并不是他刻意追求的人生目标。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他主动裁军,主动劝弟弟辞职,主动拒绝庞大的财政拨款,排除朝廷的猜疑,实实在在地做起了求富图强的洋务运动。在他看来富贵功名都是过眼烟云,唯有胸怀天下,造福百姓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曾国藩不愿为大官,只愿为百姓做实事的理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重要的启示。
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置道德于不顾。为了考试达标,考试作弊、铤而走险;为了追逐潮流,不顾父母含辛茹苦、超前消费。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上高尚道德行为抱有崇敬之情,但效法这种道德行为的学生却远远低于认同这种道德行为的学生比例。
曾国藩一生勤俭节约,清廉自守,在道德理想方面以君子、圣贤作为自己的目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2]225“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3]289曾国藩作为儒学弟子,一直以进德、修业为第一要务。并且以君子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梅花的品格勉励自己。他一再告诫他的家人,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取得功名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是在言行上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曾国藩以进德、修业为第一要务的思想,无疑为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样的政治站位和发展高度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共识。成为勤俭节约、清廉自守、品德如君子一般高尚的大学生,正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目标。
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方面较为清晰,在政治理想方面却较为模糊。为了更好地立足社会,一些大学生早早确立了考级、考证等目标,而对人生、社会、国家的终极关怀考虑较少。他们改善现实环境的迫切程度远远大于他们对道德、责任的追寻。在入党认识方面,42.3%的大学生认为入党是工作优秀的标志,会为赢得更多的成功提供机遇、增加砝码[6]。
曾国藩曾以一副对联,向众将领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2]228以气象万千的大海的胸怀、高山流水的淡泊,表明自己做忠诚良将、救国图强的决心。他奉命于清廷危难之际,书生领军,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拥有最强的人才团队,拥有二十余万的精兵强将。曾国藩完全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条件,然而他坚决不反的“铁石心肠”,源于他内心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仅是对清朝政府的忠诚,而且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信仰的忠诚。曾国藩忠于清朝政府、治国平天下的美德投射于当今社会就是爱祖国、爱人民,自觉地为国出力、为国尽忠,成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以“立德、立功、立言”而享誉清代,成为一代名臣。从他的家书更能感受到他服膺理学、以修身为本的做人之道。将曾国藩家训的优秀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有效路径,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