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2020-03-15 21:40卢加元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教师

杨 鸣 卢加元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杨 鸣 卢加元

[南京审计大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好,新媒体也广泛被大众接受应用。但西方国家也在利用新媒体大肆传播其“普世价值”,在意识形态领域加速对我国的渗透,试图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抵御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思潮,如何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已经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高校;意识形态;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正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更是借助了新媒体的发展加速了对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他们投入巨大资源建立网络话语权的优势,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妄想颠覆社会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1] [2] [3]。因此迫切要要了解和分析新时代特别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力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安全稳定有着极端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问题和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如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了侵害,必然会造成大众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混乱,引发社会性风险,从而影响政权性质、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危害国家安全。只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真正的将中国各民族凝聚起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不被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被破坏。

(二)意识形态事关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知,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的拥护者和信仰者。

(三)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我国的高等院校有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层面,更多的有为青年通过高校的深造,走向社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高校处于人才培养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使其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些西方势力对我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场所。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现状

(一)新媒体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媒体行业在我国急速的兴起,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借助各项热点事件有计划的引导舆论,向大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由于其三观还远远没有成熟,更容易受其蛊惑、欺骗,从而挑战和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简便的操作、迅捷的传播速度、庞大的受众对象和商业传媒发展的趋利倾向,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当然利用好新媒体对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有巨大的帮助。新媒体传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将抽象、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更易使大众接受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使得严肃的意识形态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争取更多的受众和认同。

(二)对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融入教师的“第一课堂”

目前虽然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的工作要求,但现有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人们惯有的思维习惯使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部分高校党委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严重不足,认为意识形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意识形态工作做的好坏没法直观判断,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科研方面。重学术、轻政治,重实用、轻意识形态教育的情况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许多高校存在一种错误认知,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院系没有形成意识形态教育合力,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一线教师并没有将意识形态的内容融入到“第一课堂”中,只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有限的教育时间根本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成果。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教育内容缺乏共鸣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缺乏紧密的联系,“知”和“行”脱节,忽视实践。新时代的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可以广泛的了解整个世界,各种思想的碰撞、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能及时根据新问题、新情况变革改进,教学内容理论偏多,与当下国际要闻、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关注重点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在社会的广泛传播,使社会思潮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多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在大众滋生蔓延,我国核心的价值体系在激烈交锋中正在逐步被削弱,这对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高校作为知识、人才密集的地方,其意识形态工作更加严峻。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迅猛入侵高校校园,导致部分高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立场不坚定、革命意志衰退、思想道德滑坡、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对我国核心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

(二)意识形态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制度缺失的现象,如内控管理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形成制度的闭合链。党建工作中缺少对基层支部工作的有效督导,导致个别教师不支持,甚至抵触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上无意间就发表过激言论,宣扬自己的观念,严重误导了学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相当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开展互联互通,自行决策,不公开不交流,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意识形态教育队伍业务能力不强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作为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力量,其自身素养、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意识形态教育的结果。但现实是许多思政教师忙于科研、职称,在教学上的投入有限。上课随意应付甚至照本宣科,严重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造成学生厌烦心里。辅导员处于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线,但忙于琐碎的日常工作,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存在学历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结构素质不高的问题,不少教师专业水平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比较传统单一,以灌输教育为主,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1]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3):17-19.

[2]赵甲明,董杰.“普世价值”思潮的欺骗性[J].前线,2015(02):18-19.

[3]李艳艳.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话语工具[J].理论参考,2014(11):17-18.

2019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课题:“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2019JSJYDJ02057)、南京审计大学党建课题(2019DJYJ-YB0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