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生态绿化建设

2020-03-15 19:55王成业张永宝王克耀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绿地绿化

王成业 张永宝 王克耀

浅谈高校校园生态绿化建设

王成业 张永宝 王克耀

山东理工大学能源管理中心维修部主管、工程师;党支部书记、工程师、经济师;技术员]

基于“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及师生学习生活的需求,校园园林绿化建设越来越被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当今社会生态绿化建设的濡染和熏陶,但是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应从明确校园生态绿化概念、建设原则,搞好总体规划、绿化设计,加强科学养护管理等方面出发,促进校园园林绿化的发展和环境育人的作用。

高校校园;生态绿化;环境育人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和育人氛围。育人是大学永远不变的功能,育人的关键就在于大学是否形成了育人的优良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一种最富有渗透性的教育因素。广义的校园环境是指校园一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物理环境是由构成形体环境的各种元素组成,如土地、建筑、绿化、水体、山石、道路、雕塑等。精神环境是物理环境对人们的感觉思维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物理环境中人们的行为所受到的制度规定的程度[1]。物质决定意识,物理环境是精神环境的基础,二者互为影响,融为一体,共同作用于大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一所大学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潜伏、弥漫、浸染了整个校园,并体现了学校风范、教风学风、特色文化的精神氛围,具有熏陶、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

一、校园生态绿化的概念

校园生态绿化是在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校园绿地。

(一) 生态功能优先是校园绿化的根本出发点

校园绿地不应局限于视觉的欣赏对象,作为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应成为校园生态支持系统的核心。因此,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规则,同步参与校园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把校园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二) 物种的多样性是校园绿化的基础

首先,尽量保护自然遗留植被;其次,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校园个性的绿色景观;再次,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合理开发绿地空间资源,乔、灌、草搭配种植。

(三) 因地制宜是生态绿化的保证

生态绿化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和利用校园特殊小气候、土壤和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绿地条件,提高绿地自维机制。

(四) 种间关系是生态绿化的关键

竞争和适应是绿地种间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乔、灌和地被植物,通过密度和频度调整种间关系是必要的。

(五) 绿地自维持机制是生态绿化的核心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管理,改善植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稳定性和抗逆性。

(六) 文化和游憩是生态绿化的承载品位

生态绿化是保持和塑造校园景观、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历史文脉,地方特色和现代文明融合在校园园林绿化中,使校园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可识别性和特色性。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的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师生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功能。

二、校园生态绿化的建设原则

(一)充分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景观环境规划中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以保护植物多样性,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地为己任,在保持现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改造和完善现有绿地系统。在校园外围以生态防护为主,结合绿化、美化,在校园中心区以美化为主,增加点状绿地,为师生学习、交流、阅读、休憩提供更多的环境宜人的休读点,将绿色生态带贯穿整个校园,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景观环境设计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创造出陆地有繁花,水中有游鱼,树上有飞鸟的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规划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系统

随着大学校园的扩建,校园可绿化面积比较大,因此大学校园应根据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把植物学科内容和园林艺术布局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线索将不同绿地规划成不同的专类花园或主题园,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种质资源,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寓教于景,可以使师生在游憩之中学习植物学知识,把大学校园建成一个具有景观特色和文化品位鲜明的校园式植物园,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季苍翠的四季美景。

(三)突出校园文化内涵

在高科技、高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等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场所,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绿地景观环境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必须在深层次上反映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力求塑造高品位的文化品质,以环境育人,寓教于景,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景观设计中充分提炼历史文脉,反映人文历史和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的特征,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在规划景点和环境小品时,要强调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渗透求知、探索的主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寓教于景。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气质、不同情调来创造朦胧、含蓄、积极向上的校园绿化境界,如松竹梅傲雪霜,被当作正直、高傲、孤洁不羁的象征,“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着俭朴淡泊的生活之道,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告诫之士,清雅淡逸的兰花具有君子风范,拟人化的花草树木皆有情,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这种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2]。

(四)融入独有的地域特色

以我校为例:山东理工大学驻地淄博,地处鲁中,是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瓷之乡、足球之源、齐文化的发祥地,造就了姜尚、管仲、晏子等历史文化名人,更有蒲松龄、王渔洋等文学巨子。自然哺育的独立环境和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使淄博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以南部山区自然山水和中部历史人文景观而著称,自然和人文融合的独立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淄博的悠久历史文化,将景观设计和传统齐文化相渗透,做到情景交融,育人于景,形成耐人寻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哲理情趣。

(五)体现鲜明的时代风格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环境应适应当今知识、信息爆发式倍增的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兼顾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要创造出能够充满体现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校园文化,创造具有鲜明时代风格且优美的校园环境。

(六)营造多层次的环境空间

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的地方,规划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校园功能需求,从大学生行为及心理和生理要求出发,校园环境生态绿化建设对于当今快节奏社会生活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潜在的辅助作用,不仅辅助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生活、学习的焦虑感和压力[3]。校园生态绿色建设为广大师生晨读、交往、休息、运动等多层次的需求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在教学区要规划足够的交往、休憩、学习空间,提供足够多的休读点。生活区应适当增加运动空间,符合各自的功能需求。

(七)整体的和谐统一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要仔细研究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统一和谐,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园桥、雕塑及环境小品要生动活泼,体现校园文化,反映学生生活,成为环境的点缀和烘托[4]。如山东理工大学校园绿化覆盖面积148.6公顷,绿化覆盖率61.9%,树种51科、201种、约16.5万株,形成了22个专类园区的建设,各类园区以各种乔木作为主题景观,周围辅以草坪、地被、灌木、色块衬托主题。游园中布置山体、地形、园路、置石、湖水、溪流、驳岸、亭、廊、花架,设置石桌、石椅、雕塑等小品和设施,功能规划合理,为师生晨读、交流、健身、举办集体活动等创造了优良的户外空间。

整个校园“园、林、坪、水”相互呼应,“乔、灌、花、草”相互映衬,植物配置合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色彩缤纷,随处可见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校在绿中,读在园中,人在景中”和谐与典雅的浓厚氛围,师生们徜徉于清新典雅的校园,留恋于绿水青山之间,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美化了学生心灵,启迪了学生智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一)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校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立体的,要有长远规划。校园环境绿化的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水平,归根结蒂取决于设计者与管理者对环境的认知。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文化,需要深刻的文化涵养和视野。

(二)绿化规划设计缺少专业性

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植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例如一些高校绿化物种偏少且物种大多雷同,不能较好地体现高校自身特色和风格;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园林绿化中草坪热现象的出现,有的高校甚至把成片的树林砍伐后建成草坪,导致校园树草比例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校园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效益[5]。

(三)局部环境个性化不鲜明

影响校园绿化文化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校园局部环境的个性化程度。景观区域内局部环境雷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围绕建筑物个性化地营造周边环境,还有较大潜力。

(四)缺少专业队伍及科学的养护管理

有的高校对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经济、技术投资,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把绿化管理工作理解为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防病除虫,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许多新建成的绿化景观养护管理不善,植物成活率不高,或生长发育不良,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一些高校在校园基建工程中没有对原地和工程边缘地带的植物进行移栽或保护,破坏了校园生态景观,甚至造成许多物种的流失。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大量应用,为高校校园绿化的革新提供了全新的概念,在造型、结构、装饰性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法。校园绿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景观环境设计,要将景观的美建立在环境的秩序轨道上,除了关注景观与建筑在其特定地域的景观内容外,还须更多地把握景观内容的内在影响和外在优化过程[6]。在校园绿化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亲切宜人,突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体现特色、寓意于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绿为主、注重造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并注意运用校园分区绿化的设计思路。

[1]姚和金.高等学校校园绿化如何实现生态化[J].现代园艺,2018(19):185.

[2]鲍新梅,杨金华. 论高校校园树草配植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

[3]肖万娟.生态型高校校园绿化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04):73-74.

[4]赵雨云,尹剑华.大学校园的生态绿化及建设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Z1):138- 139.

[5]沈济黄,叶长青. 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J].新建筑,2002,(4).

[6]梁海英.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探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A].2003,(6).

(责任编辑:赵永奎)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绿地绿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