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嘹歌传承的困境及突破

2020-03-15 15:25于钟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果壮族文化

于钟民,郭 兴

(1.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壮族嘹歌因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是一种流传于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古老山歌。它主要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包括壮族嘹歌在内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形势严峻。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①施雨岑,吴晶,胡浩.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纪实[N].人民日报,2019-06-10(1).壮族嘹歌蕴含着壮族人民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壮族人民智慧、文化与民俗的结晶。因此,认真总结壮族嘹歌传承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壮族嘹歌传承遇到的困难,提出突破壮族嘹歌传承的困境的对策和建议,对进一步推进壮族嘹歌的传承意义重大。

一、壮族嘹歌传承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随着2008年壮族嘹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保护和继承工作日益得到各方的关注,壮族嘹歌传唱地区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嘹歌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以百色市平果县在壮族嘹歌传承方面成绩特别突出,这对其它地方开展壮族嘹歌传承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平果县在壮族嘹歌传承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将政策指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开展壮族嘹歌传承一定要借助政策的指引,并利用好相关政策的红利。为了搞好广西的文化建设,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广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十三五”全区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全面推进民族文化建设,鼓励各地挖掘出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和构建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规划”的出台也为壮族嘹歌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平果县依照中央及广西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着力保护“壮族嘹歌文化”。①平果县着力保护壮族嘹歌文化[EB/OL].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9-07-19/content_4539.htm.不仅成立了嘹歌协会,还恢复当地的11个传统歌圩,将4个村屯确定为重点嘹歌村屯。此外,还定时举行嘹歌歌王选拔赛、歌圩歌手选拔赛、嘹歌演唱大奖赛等各种形式的嘹歌比赛活动。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让嘹歌重新进村入户,还宣传推广了壮族嘹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壮族嘹歌。

2.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开展壮族嘹歌传承还需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平果县政府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将社会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研究、指导和引领壮族嘹歌传承与发展的专业机构和合作平台,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壮族嘹歌的支持与参与。例如,平果县嘹歌协会与广西艺术学院、百色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高校将嘹歌进行包装传唱,极大增加嘹歌的艺术发展空间。②李光华.艺术生态龛位视阈下的平果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研究.2019(03)此外,广西电台、广西音乐家协会、广西文联等文化单位和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助力平果嘹歌的保护和传承。平果县还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与本地学者搜集整理民间嘹歌,出版专著。先后出版《平果嘹歌•长歌集》、《平果嘹歌•恋歌集》、《平果嘹歌•散歌集》、《平果嘹歌•新歌集》、《平果嘹歌•客歌集》、《平果壮族嘹歌》、《嘹歌嘹亮》、《壮族嘹歌研究》等。③甘权海,梁俊玉等.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文化的途径探析[J].广西教育.2016(10)..2011年12月,《平果壮族嘹歌》英文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使得壮族嘹歌得以传唱到海外,让很多外国人也喜欢上它。④甘权海,梁俊玉,马文斌,韦莉,李芋霖,岑钊.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文化的途径探析[J].广西教育.2016(10).此外,平果县政府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音乐界专家学者代表在该县开论坛,共同探讨壮族嘹歌、歌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

3.抓好传承人队伍建设

传承人是推进壮族嘹歌传承的关键要素。平果县一直将传承人队伍建设作为壮族嘹歌工作的重中之重,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对全县12万名歌手开展了统计工作,并对其中的37位歌师、4位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传承谱系进行登记建档。⑤平果县着力保护壮族嘹歌文化[EB/OL].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9-07-19/content_4539.htm.不仅如此,还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比如壮族嘹歌传习馆、嘹歌协会、平果嘹歌协会歌手培训基地等。其中的歌手培训基地,隶属于平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宗旨,以培养优秀壮族原生态歌手、嘹歌文化新人,促使壮族嘹歌长远发展为目的,为平果嘹歌传承服务。为了发掘歌唱新人,县里每年都举办一届嘹歌歌王选拔赛,都会评选出若干名歌王、歌师。主办方不仅并授予他们荣誉称号,还出资让他们参加全国性的演出和比赛。这些歌王有的已成为传承嘹歌的带头人。为了普及嘹歌知识,扩大嘹歌传承范围,教育部门在一些学校开设嘹歌兴趣班,不定期组织民间歌师到学校给学生宣传嘹歌,教唱嘹歌,加深学生对嘹歌的认识,提高学习嘹歌的兴趣。在平果二小还成立“银朵雷尼”壮族童声合唱团,合唱团的表演受到各方好评,为嘹歌的传承播下了种子。

二、当前壮族嘹歌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尽管目前壮族嘹歌传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要将壮族嘹歌进一步传承并且推向更高水平仍面临着传承理念、管理制度、传承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如不及时解决,会有阻断壮族嘹歌传承的风险。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开展壮族嘹歌传承的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系统、支持力度、传承能力等方面。

1.管理系统:齐抓共管还需加强

平果县是壮族嘹歌的发祥地,保护和传承不是当地文化部门一家的工作,还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财政等各部门通力配合。目前,当地一些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对壮族嘹歌传承的重大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从嘹歌对重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塑广西文化形象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嘹歌传承的重要意义。对嘹歌传承的目标和要求不够了解,缺少长远规划,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传承观,存在着“重申报、重牌子,轻保护、轻实质”的现象,停留于一般程序性保护,传承理念不到位致使嘹歌传承乏力。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部门认为嘹歌保护是文化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一些学校对学生学习壮族嘹歌态度不够积极,认为影响学校教学。另外,在规划管理方面,一缺乏嘹歌传承发展评估体系。嘹歌传承还属于起步和经验积累阶段,由于没有发展评估体系,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各乡镇嘹歌传承的整体状况。二是壮族嘹歌的宣传氛围还欠浓。除有限的歌圩和嘹歌大赛外,在一些大型的演艺、节庆活动和文艺比赛中,较少见到嘹歌的表演和展示。三是嘹歌与旅游资源未能紧密结合。还未很好利用嘹歌做好旅游产品的宣传和开发,同时当地的旅游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与嘹歌保护、利用也未能实现紧密对接。不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制约了壮族嘹歌传承的步伐。

2.支持力度:从专业到财政支持尚需保障

壮族嘹歌传承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长期性的特点。虽然平果县有壮族嘹歌管理部门,但相关机构人员以兼职为主,多头兼顾,难以潜心从事传承工作。另外,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属当地政府主管,文化站工作人员长年从事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量大面宽,也同样很难专心从事壮族嘹歌传承保护工作。目前对于嘹歌传承保护的理论和支持系统研究严重滞后,即现阶段的部分研究成果多是从其它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借鉴过来,缺乏立足本土、用于支持当地嘹歌传承的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没有形成或提出有效指导壮族嘹歌传承的理论体系和支持系统。这导致对当地文化工作者和嘹歌传承人的有效专业指导不够。嘹歌传承除了需要专业支持,还需要财政支持。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虽然平果县将壮族嘹歌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对传承人的经济扶助非常有限,致使壮族嘹歌的普查、发掘、整理、评审、保护、利用等工作很难顺利实施;一些传承人生活窘迫,无法带徒授艺;壮族嘹歌的展示展演因缺少必要的经费而不能经常性开展等。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壮族嘹歌传承和保护。

3.传承水平:传授方式和能力亟待提高

嘹歌属于地方原生民歌,长期自然发展,缺少学术引领及高水平表演及研究专业人员介入,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是嘹歌演唱所依据的语言互通性不足。嘹歌是由本地壮族演唱的歌曲,而壮文并没有完全普及,想借助壮文记歌困难重重,加上各县,甚至有些地方每个村的方言都不太一样,语言互通性不足导致开展嘹歌传承活动不同地方的人共鸣度不够,积极性也就不足。其次是传承方式,长期以来主要还是以口口相传、小型群体传播为主,它分为家族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就是母传女、姐传妹,或者父传子、兄传弟式的。而师徒式传承,则是由嘹歌演唱技艺比较高超的师傅传给对嘹歌艺术有兴趣的徒弟。这样的传承方式规模小、时间长、传播和影响的范围不广。虽然现在有了传承基地,有了专职歌师,打破了原有师徒男传男,女传女的界限,但是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第三,传承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据了解,现今精通嘹歌的人大多数是老年人,传承人也多集中在这个人群,他们的文化程度多是小学和初中。一位优秀的歌手不等于是一位优秀的传承人。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能力是通过家庭或者师傅长期传授,和自己多年实践摸索而来,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要求不了解,加上受文化水平限制,不会使用多媒体等新式教学手段,让他们到学校培训学生,还是存在不小的困难。

三、推进壮族嘹歌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1.传承的政策要完善、责任要落实

习近平指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①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08581.htm.健全长效机制,应该包括相关政策和与管理责任完善与落实。

完善相关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法律基本框架,但相应的文化传承人标准、传承标准与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到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保护上,各级传承人资格标准与素质标准不明确,各级传承人的嘹歌知识与技能不足,传授水平不高,都会导致无法有效保障壮族嘹歌传承;缺乏学习评价标准,就不能对学员、徒弟的学习进行动态的跟踪评价,并反馈至学习过程,从而改进传承行为。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在现有的法规条例基础上,制定有关的嘹歌传承人标准、传承要求及评价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当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改变过去完全由传承人凭经验、凭喜好进行传承的方式,从而引导传承人进行规范的传承实践。

落实管理责任。目前,我国有非遗四级名录制度、四级管理机构和制度,但地方管理体制还不够清晰,使得在工作中责权利不统一,容易造成部分非遗保护的任务由于职责不明晰而不能得到落实。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建议各级文化管理者、相关部门负责人本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非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和修养,明确管理责任,这是搞好非遗传承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到嘹歌传承,当地文化管理部门要为嘹歌传承人、歌师提供行动指南,开展学习与业务培训,在提高他们嘹歌传承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对嘹歌传承的理性认识。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将嘹歌传承工作纳入政府年终工作考核管理目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对在嘹歌传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2.为传承建立全方位支持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②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08581.htm.嘹歌是壮族文化的血脉,为了让这条血脉持续流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为传承建立全方位支持体系。

加强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嘹歌传承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切实做好嘹歌挖掘、保护、传承等工作。2018年10月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虽然针对的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但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参照执行。只有当壮族嘹歌传承人身份得到应有的认同,其社会地位及生活水平有些提高,其工作得到尊重和认可,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做好传承工作。

建设传承基地。2013年5月14日,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百色市确定了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传承基地。其中就有嘹歌传承基地,包括培训歌手的传承基地,还有展示基地,比如“壮族嘹歌博物馆”。博物馆主要负责宣传壮族嘹歌的文化,这里有关于嘹歌的起源、分类、流传范围等各种展藏品,但主要是静态展示。建议加强载体创新,采用文字、音像、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借助云盘、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逐步建立嘹歌资料库、数据库等,不断收集嘹歌文化的实物,并将近年收集整理的资料出版,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归类陈列,供大家参观学习。

让嘹歌走进校园。“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被认为是保护非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样,要更好地传承保护嘹歌,当地也可以有计划的将其引入校园。嘹歌入校,需要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将嘹歌开发成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需要文化、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可以由音乐教师编写,同时邀请嘹歌歌师和传承人协助完成。有教材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培训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只有熟悉嘹歌才能更好地加以传承。将嘹歌设置成一门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嘹歌师资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嘹歌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而这也为学生以后传承发展嘹歌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3.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①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08581.htm.在嘹歌传承过程中继承与创新都很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继承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嘹歌传承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而嘹歌传承人和民间歌师生活于此,最熟悉当地的文化,传承主要还是要依靠他们。不少音乐学者与研究专家到平果开展嘹歌采风,通常是拿嘹歌的演唱元素进行改编创作的新嘹歌,这种嘹歌或许更动听,但“失真”了,原始韵味也就往往不够。然而,传承人和民间歌师的嘹歌作品也存在表现力和观赏性不强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技能培训。近年来,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等部门开始重视非遗传承人的问题,并联合开展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该计划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旨在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增强传统艺术表现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通过类似这样的学习,将会极大增强他们传承嘹歌的能力。

继承需要依靠现代手段。传统嘹歌的传承除了口口相传,还有就是借助嘹歌歌书,它由前人共同总结并传抄下来,由传唱者对着歌书学唱。但这样的手抄歌书不容保存和携带,内容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学习需要,因此将手抄歌书变成打印本,变成印刷品,甚至结集出版才更有利于传播。有了现代技术人们不仅可以用摄像机、U盘、光盘等记录嘹歌,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多媒体来传播和观看。现在学习嘹歌,除了可以通过家人和师傅口口相传的方式,还可以借助网络来学习传承。比如,一些嘹歌爱好者就建立了很多微信嘹歌群,这些群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近千人。在这样的嘹歌“微信歌圩”“网络歌圩”中,经常有各种嘹歌歌圩信息,一些“发烧友”也经常在群里唱歌。可以说借助现代手段,极大地推动了嘹歌的发展和传播。

创新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提升。创新可以从嘹歌传唱形式到传唱内容转变开始。当地经常组织嘹歌队伍以多种形式传唱新嘹歌。比如组织现有的38个民间嘹歌组合队伍经常排练演出,利用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政策宣传、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小分队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唱嘹歌。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的方式打造了平果“哈嘹乐队”,该乐队目前发行了两张以嘹歌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专辑,不仅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而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创新需要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结合。嘹歌被称为歌圩的“活化石”,嘹歌文化一直依托歌圩而来。长期以来,平果县政府除了办好传统歌圩,还着力打造一年一度的“壮族天籁”大型歌圩音乐节,目的都是为了传承嘹歌文化。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思路,推动文旅深度结合,做好嘹歌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美好乡村建设三个方面的对接。比如在与旅游业对接方面,县旅游部门和各旅游点,应积极开拓与嘹歌相关的旅游,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在与文化产业对接方面,努力打造嘹歌商业演出和文化活动,例如“哈嘹乐队”的商演,力争由市场推动嘹歌发展;在与美好乡村建设对接方面,注重规划引领、使嘹歌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加强资源整合,综合利用,不仅会使嘹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为平果县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增加更多的契机。

四、结语

壮族嘹歌从远古走来,沉淀着壮族人民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壮族嘹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平果壮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平果800 kt/a再生铝项目投产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平果:油茶“加油”绿色发展
百色平果规划新建多所中小学校
谁远谁近?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请来平果唱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