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2020-03-15 14:11符海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高职

符海兰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向往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民满意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的教师培养体系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教师教育存在很多争议。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工程,自2014 年底开始,教育部先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的部分地区作为试点进行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充分调研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7 年10 月26 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暂行)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全面深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能够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国的师范性院校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那些具有中师、师专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也同样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应认真对照《实施办法》的认证标准,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准专业发展方向,找不足,补短板,促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及其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监测和认证指标

《实施办法》构建了一个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有效的统一认证体系,认证体系包含了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和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三个等级,分类制定了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专业认证标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监测和认证指标。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认证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的监测,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四个认证维度中,涉及实践教学的监测指标有教育实践时间、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生均教育实践经费、小学教材、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实验教学、艺术教育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并且都规定了相应的参考标准。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三级认证分别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和卓越要求的认证,同样既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也适用于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第二、三级认证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八个维度来开展,其中涉及实践教学的认证指标有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知识整合、教学能力、技术融合、班级指导、综合育人、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反思研究、交流合作、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经费保障支持、设施保障支持、资源保障支持、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内部监控、质量外部评价、质量持续改进等26 项,并且对这26 项指标作了明确的认证要求。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类专业定位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这些高职院校都经历了一个“去师范化”[2]119-122的过程,办学定位由原来的“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人才”转变为现在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把精力主要放在培养机械工程类、电子工程类、信息工程类、经济管理类等职业技能人才上,很多本来具有深厚的中师、师专历史背景的高职院校已经全部或部分取消了教育类专业。这种办学定位的转变,是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难以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问题

信息化教学应用技术课程占比太小。许多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开设的现代信息化教学应用课程学时太少,尤其缺乏对学生进行前沿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反馈,在校期间所学的现代信息化教学应用技术技能难以满足目前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需要。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相对于师范类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更注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教育实践时间≥18 周”的基本要求。然而,就实践教学课程具体时间安排来说,却不尽科学。许多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在大学一至二年级主要安排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才逐渐安排系统的实践教学。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显然不合理,许多学生抱怨时间太短太急太集中,尤其试讲的机会太少,各类试讲每个学生在实习前基本上都只有一次机会,每次试讲机会时长也只有15 分钟左右。而大学一至二年级由于专业理论课程太多实践机会太少,理论学习得不到及时巩固、强化和实际操作运用,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实践基地的比例大都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形成以高职院校、地方教育局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三位一体”的且权责明确、协调稳定、合作共赢的培养机制并发挥良好的作用。如校内指导教师很难对校外实践学生进行直接监控和指导;学生抱怨实践基地对实践学生缺乏良好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只是将实践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力;实践基地也反映实践学生“跳槽”现象严重,不能保证基地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问题突出。

(四)实践教学管理问题

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完善。由于种种原因,相较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显得松散,缺乏规范化。首先,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缺乏科学的督察和监控体系。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是由所在院系学生组成实践教学监督委员会来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其次,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缺乏有效管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加上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的管理松散,无法很好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难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系统有待改进和完善。许多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一部分内含在专业课程中,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该专业课程的实训表现给分,占期末成绩的30%。另一部分体现在实习成绩中,由校外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的表现给分。这种考核与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零散,缺乏多元化和系统性,未能科学地多角度地系统地反映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难以达到“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关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

(五)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转变,许多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被取消或被“边缘化”,很多师范类专业的专任教师被迫转岗,留下来的专任教师也逐渐丧失了积极性。此外,许多师范类专业的专任教师都没有在小学一线从事过教学工作的经历,因而对其所在地方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缺乏直观具体的了解,无法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一些符合当地小学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无法给学生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前瞻性意见,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实践教学支持条件问题

相较于其他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对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存在巨大差距,根本无法满足“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首先,许多高职院校对师范类专业的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都远远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设施不够完备。许多高职院校建立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都非常简陋,学校的语音室、微格教学实训室等教学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的建设也有待加强,信息化教育设施难以满足师范类专业远程见习的教学需要。实践教学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方面,更是饱受学生抱怨。最后,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教学资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和资源库中的教育类纸质图书都严重不足且过于陈旧。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

高职院校要想抓住《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就应该对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审视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化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面我们就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探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调整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目前,我国各城市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已基本饱和,但很多乡村小学尤其是山区小学依然特别紧缺教师。然而,本科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却很少人愿意到农村小学去教学,更不愿去偏远的山区小学教学,这就给那些从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大力发展教育类专业写进学校发展规划,将办好教育类专业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教育类专业做强做优。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我国很多乡村小学特别是山区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量还比较大,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定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调整培养目标,按照《实施办法》中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面向乡村特别是山区,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调整实践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系统

1. 加大信息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力度。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现代信息化教学应用课程的学时,加大信息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力度,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增加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经验。

2. 调整实践课程结构,构建“五大模块”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应该大力调整实践课程结构,将实践课程单独设置学分,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证、赛”培训、教育见习实习、创新教育实践五大模块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师职业技能是指那些不管教哪门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3]123-126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能力和规范,培养简笔画和教学图片制作能力,培养普通话和教师语言表达技能,培养教师礼仪,培养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技能等。我们可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分成15人以内的小组训练,贯穿小学语文专业教师教育1-4学期全过程,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养成为学生每日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习惯,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能够不断坚持、不断进步奠定牢固的基础。(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模块。鉴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小学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将其安排在第3-5 学期,以10-15 人为一组,每周4 学时以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内容可设置为:1)示范朗读训练。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训练中可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选择小学语文中不同题材的课文来示范朗读,指导教师和小组其他学生根据不同题材文章的朗读要求进行评议,帮助其培养小学语文课文示范朗读的能力。2)板书设计训练。板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实训中除了培养学生如何选取板书内容、布局板书结构、板书色彩搭配等传统的板书设计能力外,还要训练学生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板书教学相结合,如何在板书设计中增加简笔画、表格、和各种教学图片等。3)编写教案训练。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训练中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如何确立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何安排学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导入课文、组织教学内容、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开展教学小结等)。此外,还应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和优化小学课堂与课外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4)试讲训练。试讲是对前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一次总演练和大展示,是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教案(包括电子教案)、课文导入、生字词的讲解、示范朗读、课文分析、板书设计、提问语、结束语、作业布置、教学小结、教态、教师口语和礼仪等教学技能悉心指导,通过回放视频、师生评议、再次试讲、再次回放视频、再次师生评议等环节,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5)说课训练。近年来,说课越来越成为招聘单位用于教师面试环节中的一种考查形式。在训练中,指导教师可先向学生讲清说课与正式上课、说课稿与教案(包括电子教案)的区别,再选取优秀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然后指导学生开展说课训练。(3)“证、赛”培训模块。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来说,所谓“证”,是指小学教师岗位所必需的各种资格证书,包括普通话等级证、学历证、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及其他各种技能等级证书。所谓“赛”,是指各级组织开展的与小学语文专业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竞赛,包括粉笔字比赛、钢笔字比赛、毛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散文朗诵赛、模拟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应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这类“证、赛”活动,并组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以“证、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4)教育见习实习模块。教育见习实习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将教学观摩、见习安排在第1-5学期,每月至少1次,每学期总计1-2周,并且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程参与。教育实习是学生走上教师岗位的适应期和缓冲期,可安排在第6 学期,时间为18 周,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实习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实习、班主任管理工作实习、教育教学调查等,并且安排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分片区入驻实习小学亲临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习工作。(5)创新教育实践模块。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实践,多参加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鼓励学生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设立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相关的社团,并指导学生开展或参加社团活动;也可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特色的实践活动。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按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与地方教育局建立良好关系,选择那些管理到位、校风良好、拥有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强、教改实践成果丰硕和课程资源丰富的小学,将其建成为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数量上,1 个教育实践基地最多安排20 个实习生。其中,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占所有教育实践基地1/3或以上。并且要与地方教育局、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为了“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更好地运行,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内指导教师分片区入驻实习小学。这样,既可亲临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习工作,又可加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师德意识。

(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对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督察和质量监控。首先,教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联合组成督察小组,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与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控。其次,由学生会的学生干部组成技能训练监督委员会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第三,入驻实践基地的校内指导教师联合实践基地的领导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与质量进行监督。第四,高职院校要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能顺利开展。

2.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监控、评价和改进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评价主体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学生的自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等。(2)评价内容和标准多样化。在实践教学的评价时,必须从专业理论课程中独立出来,形成单列的实践教学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要多样化,应该包括对“五大实践教学模块”各个环节的评价,尤其是要将“证、赛”培训模块的评价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学生考证能力和参赛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职业和专业技能水平。我们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3)过程评价与成果考核评价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的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训练成果,也要看学生的训练态度。要强调训练过程和效果并重,充分肯定学生在训练中的付出,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建立教育实践改进制度。将实践能力评价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相结合,通过学校内部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和学校外部反映,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与信息反馈,持续促进实践教学的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质量。

(五)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导师”队伍

根据《实施办法》的认证要求,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必须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协同育人的“双导师”队伍。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引进或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在数量上保证18 个学生至少配备1 个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所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专任教师的40%或以上,并要求部分教师具有三个月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这部分教师占所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专任教师的20%或以上。其次,“请进来”“走出去”,实行高职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双向互聘、岗位互换、协同教研的共同发展机制。高职院校可在实践教学基地选聘一批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长期兼职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协同研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引进的小学兼职教师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比例不低于20%。高职院校还需要分批分期委派所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入驻到实践基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实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与校外指导教师特别是学校选聘的兼职教师共同研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服务。所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每5年至少有1 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服务的经历,并产生丰富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第三,大力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师的师德建设,使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高职院校还要改进教师科研教研教改水平培训机制,增加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教研教改水平,使其能够治学严谨,紧跟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网络信息化应用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实施办法》在《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经费、设施、资源等保障条件都做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应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为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持条件。

加大投入,保证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高于学校平均水平。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系统建设的经费条件保障。

提供强有力的设施保障。建设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并建立各平台设施的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各平台训练场所的设施设备,以满足“三字一话”训练、实验实践教学、微格实践教学、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等需要。同时,建立和维护网络学习平台,特别是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就可开展远程见习。信息化教学由从前的仅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向现在的课上课下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发展。[4]46-47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并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丰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高职院校应设有小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教育类纸质图书能够充分满足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需要,资源库库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数量应充足,每6 名学生至少要有1 套的数量,且库藏有国内外多种版本小学教材。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教育教学资源的集合库,同时也是一个供学生学习、观摩和交流的平台。[5]4-6它不仅能够集中体现图书馆相关纸电资源,还可根据需要搜集和建设教学视频库、优秀教案等新的教学资源。

结 语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越来越明显,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断推动着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大鼓已经敲响,不仅本科师范性院校要积极参与其中,高职院校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师、师专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审视教育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教育类专业发展的改革路径,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师范类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