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3-15 11:40唐吉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时代

唐吉安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000)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与社会变革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不断扬弃积累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1]1。新时代中国精神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也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屈辱中隐忍勃发、思变图强思想的弘扬与发挥,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华民族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开天辟地精神的凝结。新时代中国精神在新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统一意志、凝聚人心、动员力量的作用。全体中华儿女有了更深刻地感召与行动,形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2]1。

1 中华民族精神的确立与传承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3]79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要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以一定的生产方式赢得基本的生存与繁衍,同时在生产生活的客观环境中与不同的人群交往形成族群合力,以扩大发展,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3]123在较为确定的环境中,渐趋稳定的族群不断积累改造自然与自身的经验方法,经过反复验证,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整体意识与价值观念,被族群绝大多数成员认可与继承。当族群发展成民族时,这些较为定型的精神就被确立和传承为民族精神。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由来与积淀

五千多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于探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而伟大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民族交流、迁徙、融合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不断聚集融合了其他少数族群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在日益融合发展中通婚同化,血脉相连,都打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烙印。尽管历史上各种族间互相侵扰与攻伐,但也相互交流和发展、包容与借鉴,合作与依存始终是中华民族关系的主流,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与遵循[4]。这些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特点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和要素。

1.2 中国精神的确立与传承

中华民族以爱家为始,不断延续发展出以爱家爱族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较为统一的中央政权确立起来后,这种精神就表现为内求团结稳定,外求独立自主,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本质上是以民族自身发展为根本宗旨,确保业已形成的国家血脉相连,繁荣兴旺。这也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基因的根本由来。我们的祖先以和平共处方式来发展民族内部与外部事物,追求“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理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共生。这也能解释历史上我国与其他民族及藩属国的相处之道了。

在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的框架下,中国精神被不断细化与固化,礼仪国典确立起来,规定级别层次,讲究仪式礼节,既有长幼尊卑,又有总体和谐,大局一致。内化到社会与家庭成员中,表现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1]2。孝父母,悌兄弟,忠国家,信他人,重礼节,讲情义,守廉洁,知荣耻,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再向民族与国家扩展延伸,逐渐被大家遵循。这种精神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家国情怀;既是自身责任,也是家国担当,从点到线再到面,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在主体代际间得以延续,以族群为社会组织基础,民族与国家机构得以强化和统一。

这种精神在民族危机时,显示出极大的凝聚力和爆发力,为家人,为族群,为国家,团结一致,奋勇杀敌,共同御敌;在扩大发展时,能理性睿智决策,先礼后兵,以诚相待,不战而屈人之兵,力求礼仪天下,感召四方;在稳定发展时,能宽容爱人,上下有序,吐哺归心,包容同化。正是中国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才得以不断发展,延绵不绝。

1.3 近代以来中国精神在民族屈辱中探索与保留

中华民族由于长期在世界民族中领先发展,统治阶级骄傲自满,闭关锁国,近代以来,逐渐被孤立于世界潮流之外。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国家政治管理体制僵化,国力衰弱。外敌竖起而攻之,民族忧患迭起。中华民族饱受屈辱,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

民族危亡时刻最能考验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意志。中华民族面对此绝境,其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5]19。无数中华儿女在国难家仇中抗争和参战,为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奋斗牺牲;先进分子和精英们则在救国实践中感悟思考,探索出路与新的希望。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先进知识,接受先进思想,中国精神得到进一步丰富拓展。

这种奋斗与探索是以一次又一次斗争实践和革命牺牲换来的,为后来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提供了直接的素材。其中包括洪秀全起义、义和团运动、西学东渐的思潮与实业救国行动,君主立宪以及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等[6]。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典型事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垂青史的先驱榜样。它们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敢于尝试的勇气,彰显了在民族危亡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畏强暴,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自省革新,虚心兼容等中国精神。

2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国与改革中对中国精神继承发展

中华儿女在苦苦追寻着民族救赎,国家解放的道路,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劳苦大众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的一个有力武器。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而拿起了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背景与精神渊源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多灾多难也体现了传统中国精神在应对世界形势上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寻求新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历史必然。当时反映不同阶级与利益的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层出不穷[7]。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阶级本性在思想上的必然抉择。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8],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建立在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的基础上。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继承着所有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基于对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民族独立与振兴的历史担当,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并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亿万大众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出最大的精神合力,掀起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征程。中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磨砺出具有先进思想和革命特色的新精神,实现了质的飞跃[9]。

2.2 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年代对中国精神的贡献

这种超越与升华了的中国精神让无数的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前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壮歌。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10]。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精神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中华民族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科学指导。这既是我们积极探索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正确而伟大的成果。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处处渗透和彰显着民族自决与独立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最好诠释。革命与战争考验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群体与个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杨靖宇精神、董存瑞精神[11]1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百折不挠、团结互助、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精神。这些中国精神在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并高度集中在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上[12],产生了改天换地的实践伟力。

2.3 中国精神在建国和改革中的集中体现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是人类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家做主人,中国精神在各个方面都创造了新的历史。

首先,中华儿女对中国精神的自觉认同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程度。亿万受压迫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民族自决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大家众志成城,豪情万丈投身到火热的生产与建设中。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西进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知青精神[11]2等在新中国建设中得到了空前发挥,奠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宏伟基业。

其次,中国精神也感召和吸引着广大海外的中华儿女以各种方式关注、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上来。他们热心改革开放,汇钱汇智,从城市到农村,从开发区到开放城市,各行各业都有海外侨胞与港澳台同胞的身影与印记。大家为富裕富强凝心聚力,献策出力。以农村改革为代表的“小岗村精神”和以城市发展为代表的“特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后为谋求“富起来”进行的又一次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豪情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为未来飞速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宝贵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不同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在继承以往优秀思想和精神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特点,抓住新问题,探求新规律,针对不同时期的形势与需求,进一步提出新目标,丰富了新内涵,拓展了中国精神的新意境,为解决时代问题,完成历史使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全体中华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屡创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旧势力更替明显,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大国间博弈加剧,国际格局急剧变化[13]。这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难以预控的风险与挑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自2012年上任伊始,他们就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4]

3.1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本质

新时代中国精神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精神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和领路人,生于斯长于斯,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基层历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深谙中国社会实情,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格;长期的政治实践,让他果敢而坚韧,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日臻成熟和完善。习总书记针对新时代的矛盾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战略家的勇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中国精神的新境界。这就是现代化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崛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新时代号召和凝聚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2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精神首先继承了以往所有优秀的中国精神内涵,并结合了新时代的特点与需求,在精神主体,目标内容、国际意境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在精神主体上,进一步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习总书记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他认为,中国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党的核心又在党中央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事业有了主心骨,群众就有带头人,全国就会形成目标一致,共同奋斗的中坚力量。为此,抓党建、强精神、促成效成了习总书记始终强调的大事[15]。除了强调党的坚强堡垒作用,群团建设、各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都要带动起来,形成全国一盘棋,全面铺开,争取最大程度的认同,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新时代中国精神主体还涵盖了广大海内外同胞和侨胞,甚至国外友好人士与团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不断扩大国际国内最广泛认同的主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16]。

其次,进一步明确全体中国儿女的奋斗目标与内容。从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明确地将这些奋斗目标确立起来,在具体内容和实现方法上科学而务实地安排。要求我们要进行“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建设,形成中国的“四个自信”和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提出相互联系贯通的“四个伟大”任务,在党政军、经济、政治、社会、文体教卫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谋划。要求大家从八个方面“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的目标等等[2]2。

十九届四中全会始终站在“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与宗旨上,从以往的“点——线——面”向各地区各领域全面发力,推进中国向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全会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每一个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深刻意蕴,要求全体党员和中华儿女在领导核心,群众基础,理想信念,法治体制,民族团结,民生福祉,改革进取等方面始终坚持这些业已形成的显著优势,并在今后长期坚持与不断完善[17]。

再次,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国际意境更加深远。新时代的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中国实际上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以什么精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新时代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包容、尊重、合作、普惠精神,为世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写进了联合国及多个机构决议中。中国提倡并实施“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发展潮流,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向世界[18]。中国在国际维和与反恐,世界卫生与文教等事务合作,致力于消除贫困与环境气候污染,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积极举办各种世界大会与国际活动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为全球与区域治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世界经贸合作等多方面贡献中国方案和力量,得到了积极肯定与普遍赞扬,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

3.3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创新发展

首先,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精神创新发展。中国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潮流,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在新行业新领域发展中屡创佳绩。高铁、高速公路、桥梁建筑飞速发展,通信技术5G已经领先世界,并朝6G发展。航空航天、海洋探测不断刷新纪录,“天眼”“墨子号”量子技术让世界瞩目,物流与网络技术、无人机等等震惊世界[20],基因检测、大数据信息设备高效联防联控疫情成就斐然。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大众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在现实中的充分发挥与体现。

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较量已具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和平时代爱国精神的实际体现。我国在发挥改革创新精神上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清理各种限制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的法规条文,让在中国的所有从业者都能得到宽松、顺畅的工作环境。[21]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大家创造热情得到了激发,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其次,现代传媒方式融合促进中国精神凝聚。新时代传播手段多种多样,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向网络大众传媒方式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催生了一大批新交流平台和工具,传播沟通方式灵活多变,迅速快捷。党和政府正视新事物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积极传播中国精神,形成广泛而普遍的正能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习总书记多次召开新闻、文艺、教育、群团工作者会议,对舆论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力主推动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机构改革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新闻出版与电影娱乐工作统一归中央宣传部管理,广播电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这对搞好传播工作,端正舆论导向,凝聚民心共识,宣传民族传统精神和主流文化价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故事”讲得更好了,中国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加深入人心了。从高大上的主流精神到喜闻乐见的百姓故事,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丰富多样的节目源源不断地飞入人民的心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兼济天下,互助合作的精神事迹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也越来越得到世界人民的深刻认同与支持。中国文化自信得到了充分展现,人民大众既得到了精神的滋养,也将自己的奋斗实践与思想意志反映和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精神上。

最后,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价值衡量与评价向综合化发展。建国初期的精神价值衡量体现了政治性,以阶级属性和有利于公有制的确立作为主要标准。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精神价值的评价有重要导向作用,即对精神价值而言,也要以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实现国家飞速发展的同时,将价值标准由生产力、文化、人的利益需求向人本,人与社会、环境发展全面考量。这些价值判断标准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对实现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端正思想,统一认识,集中力量的统领作用。

新时代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评判的精神资源,其诸多明确的主旨内容与标准,都体现了国家、社会、组织与个人层面的多元统合一致,要求微观到宏观的结合。具体操作已不像以前仅局限在思想意识领域内,而是从精神到实践再到精神的升华,即精神价值评价既要合目的性,也要合实践性;既要合主体性,也要合客体性、科学性。主体性体现了主导者的意图,有较强的目的和目标导向。客体性则尊重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主体客体二者综合统一,精神价值在实践中得到衡量,具有更多的科学理性。得到升华后的精神也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22]。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确立与评价最终要由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中来决定与评判。运用多主体、多角度及多层次的评定方式,结合定性定量分析,既重目的、过程,更重结果,将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无疑有利于对评价对象的价值肯定。这有利于实现精神价值的最大化,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精神价值的高度重视——弘扬中国精神,创造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4 结语

中国精神作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意志凝结与智慧结晶,彰显了改造我们主客观世界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当前中国人民在应对新形势下生产生活现实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的发扬光大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完整继承,并根据新时代需求与趋势,创造性地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确切的奋斗目标,是科学可行的;在精神主体上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顺民意,得民心;在传播方式上运用了最新传媒工具,用群众的语言宣传互动,取得更深更远更广的传播效果。新时代中国精神有自己强大的物质支撑,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发展为动力,并通过它们来彰显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力量,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精神时代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