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及本质内涵*

2020-03-15 09:47吕晓慧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孙 英,梁 涌,吕晓慧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36)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置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首,这充分彰显了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立德树人作出了重要论述,为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科学阐释其演进逻辑,并对立德树人的深层思想蕴含进行多维审视,这对于我们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立德树人并作出重要论述。虽然在不同语境下,它们的侧重点可能有所区别,但是从本质上看,它们的目标指向是根本一致,并有机统一于高校育人实践。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想要科学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就必须坚持用“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对立德树人相关重要论述之间的内在逻辑加以审视。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该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教育实际对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旨向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作出的战略部署。2006年,“立德树人”[2]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概念首次出现在我们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其作为根本遵循,并适时地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任务。前后两种提法的变化,不仅在于话语表述上的微妙转化,更在于将立德树人从一种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变成了现实的教育实践。这一重大教育命题的提出,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在多个场合从不同维度阐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性。首先,从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角度,他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贯穿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教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4]。其次,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再次,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6]。这一系列论述从不同的维度上阐明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必要性,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明确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该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存在价值及意义的重新审视。高校是一个组织严密、职能多样的有机体。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一度被赋予五项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那么,这个由诸多的职能环节构成的职能链条中的本体职能是什么?它对其他基本职能体现出怎样的价值导向?一段时期以来,受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影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在高校场域内普遍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的价值导向已严重偏离了“以育人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6]。这旨在表明:高校虽然承担着多个职能,但人才培养才是其最根本的职能,才是其赖以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换句话讲,高校要想切实提升教育影响力,就必须把握好人才培养这个主要矛盾。这意味着党对高校发展的本质、功能等方面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基本依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7]。这一论述是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旨在推动高校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进而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一切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各项工作,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价值导向,使高校向育人聚焦、推进“四个回归”,使教育真正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三)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这一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确保高校育人坚持正确方向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职责的重新考量。高校教育工作体系内在地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具有从属于整体的共同目标指向,即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但又各有侧重。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解决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政治觉悟、道德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德育问题。德育是育人的底线,德育出了问题,培养出来的就是“危险品”。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长期存在,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这旨在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摒弃“重智轻德”的狭隘观念,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育人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意义,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他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这揭示了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一切教育工作皆是培养人的活动,体现了教育的普遍性。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它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这正是高校思政工作区别于其他一般教育工作的最大特殊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也更加凸显了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向德育集中发力的战略布局。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这一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及学科使命对思政课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思政课作为一门“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8]的课程,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化、价值引导、信仰塑造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9]可以说,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比,思政课在德育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逻辑考量:从课程属性上看,思政课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人才教育培养的政治要求,充分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要求,其核心指向是“育德”;从学科使命来看,思政课肩负着在学校场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所以说,思政课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思政课常被冠以专业课以外的“辅助课程”或仅被视作纯理论课程。出现上述问题,其根源在于高校对思政课的课程定位比较模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9]可以说,这从根本上明确了思政课的课程定位,也间接地重申了思政课的“育德”功能。这一崭新的课程定位旨在使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摒弃思政课是“副科”或者思政课是纯理论课的错误观念,转而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重新认识思政课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开好思政课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重要的抓手,有力地推动着高校政课向“育德”着力,从课程机制上保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总之,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总体任务、教育规律、主要环节、工作重点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四个重要论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形成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到高校向育人聚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向德育发力的逻辑中介,再到以思政课向“育德”着力的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逻辑理路。这四个重要论断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逐步过渡,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耦合链,即以思政课向“育德”着力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德育实效,以思想政治工作向德育发力来保障高校育人质量,以高校向育人聚焦来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可以说,这些论述为高校工作者完整准确地把握立德树人工作总体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厘清了工作思路。

二、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本质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想要把握它的精神实质,需要从本体、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对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进行审视和探析,即要回答: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旨归、实践路向是什么。可以说,只有从深层次上把握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立德树人的要义精髓。

(一)立德树人的本体维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对立德树人根本指向的审问,亦即对立德树人的本体维度的考察。立德树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个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释放学生的社会性本质的渐进过程,释明了德性成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其根本指向就是要纠偏重智轻德、重才轻人的片面发展理念,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质量观,营造注重均衡、优质充分的教育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立德树人是更加人本的教育。在传统德育实践中,“人学空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德育不再表现为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旨向的道德教化,而表现为以传授道德知识为目的且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道德说教。在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背后,实际上包含着对立德与树人关系认识的倒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从学理层面对立德与树人的关系逻辑予以重申,他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7]由此,可以认识到:立德是树人的内在要求,离开“德”谈树人,就会偏离正确的育人方向;树人是立德的目标指向,离开树人谈立德,就会违背教育的本真意图。它揭示了立德与树人的辩证统一,指明了德育工作的人本追求。进一步讲,它有力地推动着德育工作从“人学空场”走向“人学在场”。

2.立德树人是注重均衡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学校育人目标的质的规定性。其指明了“树人”中“人”的具体规定性,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德智体美劳若不能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立德树人除了包含着“使人成为有德之人”的思想意蕴,还更加强调“人的和谐发展”,即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全面均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10]64这一论述旨在从根本上纠偏过度追求“单一向度”发展的错误倾向,尤其是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的不良趋向,着力补齐学校教育中的德育短板。

3.立德树人是优质充分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涵括了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内容。这五重维度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力量来引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1]这旨在表明:“德”在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维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德是基础、是方向。它对其他四个维度的发展予以导向,引导智、体、美、劳朝着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德”来导航人的全面发展,能有力地推动人的德智体美劳五项素质的充分发展。

综上可见,“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旨在营造更加人本、更加均衡、更加充分的教育发展环境,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与可能。换句话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立德树人的思维原点与价值理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理论旨趣和真谛所在。

(二)立德树人的价值维度:落实“四个服务”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求尺度的一种效益关系。从这一维度来审视立德树人问题,它至少包含着两重意蕴:一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在“明明德”的基础上塑造向善本性、完善自我人格;二是社会的真善美追求,即在“修身”的基础上求真、求善、求美,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可以说,“四个服务”从根本上揭示了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1.为人民服务是立德树人的价值原点。教育为谁服务既是一个价值之问,也是一个初心之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内容,这源于我们党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自觉坚守。我国高校正是在践行这一初心的过程中持续推进立德树人实践,自觉将人才培养置于为人民服务的宏大视野中予以审视,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社会主义有用之才,真正地做到了“为人民培养人才、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德树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培养更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人才,办好教育回馈人民。

2.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立德树人的价值基点。要想从深层次上来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对立德树人的思想认识上升到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予以审视。一项事业能够凝聚什么样的人、凝聚多少人,关键就在于这项事业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同、能够得到多少人的支持。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身的初心与使命,并将其贯穿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从根本上讲,党治国理政与为人民服务具有内在一致性。立德树人是一个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最终学以成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站在人民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对党和国家产生自觉政治认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德树人切实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

3.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立德树人的价值焦点。教育活动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任何社会制度下的教育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存续、制度运行而培养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并为之服务的。可以说,教育与政治之间已然形成一种稳定的二元价值互动。由于我国社会制度的特殊性质,“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2]37。这就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持续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使他们明德的基础上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矢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哺制度发展。

4.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节点。邓小平同志指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从“以精神促物质”的层面讲,就是让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立德树人是一个促进个体的精神性与社会性觉醒的过程,它不仅指向个体实现人格的完满,也指向个体最大程度地释放人的社会性本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生产实践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价值。从这个层面上讲,通过立德树人这个过程,使教育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实现其自我世界的道德化与关系世界的和谐化。这为保障改革开放的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提供了可能。

总之,通过立德树人,使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自觉得到了培养,有力助推了人的现代化,使人的社会性本质得到了最大限度释放。可以说,“四个服务”为立德树人实践找准了价值坐标与奋进方向。

(三)立德树人的实践维度:推进“三全育人”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然后又面向实践、指导实践。立德树人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理论,它是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根本解决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立德树人指明了具体的实践路向。“三全育人”旨在形成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向“育德”着力的圈层效应,使学校场域内的立德树人工作真正落实到全员、贯穿到全过程、关注到全方位,建构起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学科同频共振、各环节协同推进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1.全员育人旨在从育人主体上保障立德树人工作能有人可依。古代先贤常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指出了立德树人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特征。所以说,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从来不是凭借一支德育教师队伍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汇集不同育人主体的教育合力才能实现。质言之,立德树人工作必须落实到全员,其既包括思政课教师、学生专职政工人员、心理咨询教师等专职德育工作队伍,也包括党政工团教师、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德育辅助人员,这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育人主体由单一德育个体向德育工作共同体的转变。可以说,激发不同育人主体的德育内生动力,使全体教职工自觉强化育人意识,在本职工作中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育人过程的导航作用,实现了多元育人主体间德育实践的有效联动,这为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

2.全过程育人就是要从育人载体上确保立德树人工作全程可控。传统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衔接度不够,总是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甚至陷入彼此消解的窘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6]。可见,该举措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效衔接,塑造“课程思政”新局面。这有效实现了立德树人实践的育人载体从单一的思政课程延伸扩展到各类课程,构建起了以思政课为引领、以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为依托的贯穿式德育链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将其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之中,有效发挥了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保障了立德树人效果的最大化。

3.全方位育人旨在从育人场域上保障立德树人工作能全域覆盖。系统论认为,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又是从属于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各部分协同融通进而达到和谐有序的状态,才能形成叠加效应以满足整体发展的需要。从这一层面上讲,立德树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就必须从教育系统中的各个方面挖掘育人要素。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这一重要指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育人场域实现了从单一向度向多维度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育人渠道由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了育人工作在空间维度上的全覆盖,这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德育工作体系相对封闭、开展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进一步讲,“十大”育人体系从不同的维度锁定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构起了多维并进、综合融通的育人生态圈,有力保障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综上所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相互联系、多体联动,构筑起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育人格局,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协同联动,从整体上保障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