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彪,唐骋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 来宾 546199)
瑶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清代诗人屈大均说:“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黄遵宪这样描述:“瑶峒月夜,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如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1]55自古以来,广西大瑶山瑶族热爱歌唱如醉如痴。歌谣是大瑶山瑶族记忆民族起源、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大瑶山瑶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谣。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多次深入广西大瑶山瑶族地区的田野调查,我们将当地瑶族歌谣分为如下五大类别。
广西大瑶山瑶族古歌主要有《盘王歌》《洪水歌》《千家峒》《石牌歌》等民歌,主要内容是描述了宇宙的诞生、人类开天辟地以及瑶族的起源、迁徙、生产生活等。
大瑶山瑶族农事歌谣主要有《二十四节气歌》《农事安排歌》《春到了》《新春生产组歌》《生产歌谣》《做春工》《雷公歌》等,主要是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告诉人们按照不同时令季节安排具体的农事活动等。
大瑶山瑶族故事歌谣又称为“故事唱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歌唱大瑶山瑶族的历史故事以及在大瑶山瑶族社会中的知名人物和事件,主要有《根柢歌》《白马姑娘》《刘大仙娘》《唱覃青》;另一类是对中国历史上或民间传说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本土化改造传播,主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古言歌》《唱董永》《唱蔡伯喈》等歌谣。
大瑶山瑶族生活歌谣的内容复杂,主要有记录大瑶山瑶族的地域环境歌谣,如《我住在山冲角落》《我的田块》《我的房子》等;有描绘大瑶山瑶族遭受封建统治压迫和剥削而致使生存困难、生活凄苦的“苦歌”,如《身世苦》《说起瑶人苦情多》《苦情歌》《一层露水九层霜》《我只有一把谷子养爹娘》《我没有家》《孤儿歌》《儿子的诉歌》《讨米歌》《十忆歌》《十愿十愁歌》;有歌唱日常生活劳动情境的“劳动歌”,如《梅花歌》《花歌》《出门歌》《采茶歌》《狩猎歌》《纺麻歌》《造酒歌》《刺绣歌》《鸟堂歌》《砌坝》等;有以歌谣对话问答的形式,记录瑶族社会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知识的“盘歌”,如《盘歌》《盘问歌》《暗歌》《何物歌》《见怪歌》《古经问答山歌》《谜语歌》;还有反映大瑶山瑶族与其他地方瑶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帮助的“寄歌”,如《千重岭过万重山》《迁徙信歌》《交趾歌》《求援歌》《盼望众亲齐赐援》等。
情歌是大瑶山瑶族所有民歌种类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歌谣,按照情歌“传情达意”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分为如下七个小类别。
1.赞美歌。如《你长得像朵花》《蜜蜂恋花》《花香藕甜》《吉栋诺》等。
2.问情歌。如《天夜呢》《吃果》《夜深深》《天上星》《我想摘下那颗星子》《探情》《询情》《江水几长情几长》(男女对歌)、《隔江抛笛子》《唱央丽》(男女对歌)、《我的花儿还没开》《叫哪一个跟你对唱》《你有人双就该收心》《大树弯弯我俩攀》《获鱼得书》《白纸写信红纸封》等。
3.思念歌。如《思念》《思情歌》《念情唱》《十月相思歌》《十念歌》《十二月想妹歌》《十二月想哥歌》《歌忆》《合根柢》《恋情歌》《路头送花歌》《情歌》《劝情歌》《十说情妹歌》《歌叹》《妹不嫁哥那有双》《十绣情郎》《十殿劝情》《十劝歌》《十穷歌》《求偶信歌》《报情信》等。
4.誓言歌。如《钟情歌》《十说情哥歌》《娥病》等。
5.传情歌。如《十送歌》《十送歌》(男女对歌),《十送情妹歌》《十送情哥歌》《十叹情妹歌》《十叹情哥歌》《十二月初歌》《求情书信》《信歌》《情信歌》《重逢歌》《甲子情歌》《甲子歌》《六十甲子》《情元夺情愁书》等。
6.送别歌。如《送歌》《祝歌》《古歌谣》《古情歌》《送别情歌》等。
7.婚俗歌。如《婚礼歌》《红堂喜》《婚酒歌》《贺婚歌》《贺喜歌》《婚姻花话》《婚姻花歌》《敬送嫁酒歌》《敬送嫁茶歌》《酒筵歌》《送亲家唱本》《恭祝新婚》《彩话》《讲财气》等。
广西大瑶山瑶族歌谣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形式美、内在美和个性美等艺术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歌谣句式结构来看,大瑶山瑶族歌谣的“句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七言体”“五言体”“自由体”歌谣。“七言体”歌谣的特点是歌谣每七个字为一句,而歌谣的内容则根据歌者的需要可长可短,有“七言四句”歌谣,如《手镯拿来作凭证》:“冯侯蓝金四姓人,宰喝酒表决心;手镯拿来作凭证,团结一致杀敌人”[2]103;有“七言八句”歌谣,如《一块锅钢一团药》:“松杉哪怕寒风欺,生得密来长得直,不上大魔门口站,天父给我衣和吃。一块锅钢一团药,能叫瑶山起大火,山中虎狼扑扑跳,看你大魔哪里躲?”[3]82;有“七言二十句”歌谣,如《狩猎歌》[2]236。此外,如古歌《唱盘王》《洪水歌》、故事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马姑娘》《刘大仙娘》《唱覃青》等都是“七言体”歌谣,但其内容均超过二十句。在目前收集的大瑶山瑶族歌谣中,独立的“五言体”歌谣比较少,而是杂糅在“七言体”诗歌和“自由体”歌谣中。如,在古歌《盘王歌》和情歌《唱央丽》《香哩歌》等歌谣中杂糅有一些“五言”歌谣。《盘王歌》中的“七任曲·砍木做车梁”就是“七七五五”句式歌谣,歌谣中这样唱到:
人到中年会思量,入山砍木做车梁;
架得水车转,运水灌田秧。
秧苗靠田田靠水,灌水合适育壮秧;
人勤收成好,秋来饭菜香。[3]82
“自由体”歌谣的特点是对歌谣内容的长短、句式以及每一句歌词的字数均没有严格的限制,歌者可以根据需要和歌唱情境自由发挥。生活歌《我住在山冲角落》就是一首典型的“自由体”歌谣,歌谣的每一句字数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歌唱者根据歌谣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4]203
大瑶山瑶族歌谣形式多样、曲目繁多。就歌谣的形式而言,主要有香哩歌、央丽歌、哪罗离、迁徙歌、信歌、七任曲、吉冬诺、离惯、括架、嘎直等;就歌谣曲调而言,主要有过山音、唱香哩、唱央丽、道腔、黄泥腔、迎宾曲等[3]1。这些歌谣各自有独特的“歌式”和“曲调”,风格各异,唱法独具特色。
大瑶山瑶族歌谣中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这不仅使歌谣形象生动,对仗整齐,而且使歌谣充满了诗的韵律与节奏。如歌谣《我比黄连苦万分》:“苦瓜生在苦楝根,黄连苦水泡半生;人说黄连苦到尾,我比黄连苦万分。”[5]566这首歌谣充分借鉴诗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了排比和对偶,将“苦瓜”“黄连”之苦比喻在旧社会中大瑶山瑶族生活的凄凉与悲苦,比喻形象生动,对仗工整,节奏自然明快。歌谣《隔江抛笛子》描绘了两个心仪对方的瑶族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场景。瑶族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但又不敢直接表露出“爱之深、求之切”心情,只有通过“隔江抛笛子”“隔江抛灯盏”来传达对对方的喜欢和爱慕之情;而女子尽管已经嫁作他人或心有所属,但并未直截了当地拒绝男子的情感,而是以“灯盏欠芯”“灯盏灯欠油”的比喻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感情。[3]118-119整首歌谣语言质朴生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歌唱自然流畅。
大瑶山瑶族歌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规范使用“衬词”。依据“衬词”的字数可分单字衬、双字衬、三字衬和自由衬,按照“衬词”语义又可以分为无意衬词、有意衬词、称谓衬词及色彩衬词等类别。大瑶山瑶族歌谣中主要“衬词”有:“哩”“喽”“嘞”“香哩”“岁雅”“人嗳”“人对”“人双”“唐巴”“唐值”“离惯”“哪罗离”等“衬词”,这些“衬词”在歌谣传诵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一,“衬词”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不同的“衬词”代表着不同寓意,而且同一“衬词”在不同的歌谣中也具有不同的寓意。如“香哩”是歌者对对方的通用称呼,在一般的对歌场景中“香哩”是指朋友、“老同”的意思,而在男女青年对歌情境中“香哩”是指阿哥、阿妹之意;其二“衬词”能够表征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香哩歌”是大瑶山茶山瑶独具特色的歌谣艺术形式。其三,“衬词”有利于歌谣表达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其四,“衬词”有助于完善歌谣的音韵,使歌唱者歌唱自然流畅。如大瑶山瑶族迁徙信歌中《千重岭过万重山》:“一片乌云罩四方,官府征兵又征粮;虎狼当道哪罗离兵马乱,瑶人难住又难安。瑶人难住又难安,齐共商量把家搬;众亲姐妹哪罗离同伴走,拖儿带女离家乡。……”[2]161歌谣中的“哪罗离”是衬词,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凸显在旧社会大瑶山瑶族流落迁徙的苦难情景,另一方面是使歌谣旋律更加流畅自然。
歌谣的“连珠”格律是指歌谣的句式结构如同一串珠子首尾相连,前后句子“珠贯相连”,前面两句的结尾为后面两句的开头,排比句式整齐,环环相扣,整首歌谣节奏一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大瑶山瑶族《酒筵歌》《根柢歌》就是其中“连珠”格律歌谣的代表作品。下面列举以《酒筵歌》为证。[2]194
娘养儿子十八岁,爷教儿子十九年,
儿十八岁,娘想媳,儿十九年,爷想孙。
娘想媳,托媒问西寨,爷想孙,托人问东村;
问西寨哪个同月同日,问东村哪个同年同庚。
……
办酒席,寄讯西寨请舅,办酒筵,寄钱①东村请妗②;
请舅舅跨步,请妗妗动身,跨步来到我外院,动身来到我外厅,
到外院,上桌夸我懂金理,到外厅,入席夸我知银规,③
懂金理,亲戚常来像丹竹④,知银规,朋友像山泉。
表办席,表传讯,姑做筵,姑寄钱⑤,
讯到我家知喜日,钱到我屋知宴期;
知喜日,下山到你处,知宴期,过河来你乡;
到你处,村头锣鼓响,来你乡,巷尾唢呐吹,
锣鼓响,三百女来迎宾客,唢呐吹,三千男⑥来接亲朋;
……
在大瑶山瑶族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风俗,男女青年结婚后,直至有了孩子,才办酒款客。孩子的满月酒宴,与父母的结婚喜筵合并举行。《酒筵歌》是在喜筵上主家与客家之间对唱的“连珠”格律歌谣,整首歌谣通过“连珠”形式,句式复沓,反复吟咏,声调铿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既表现出主客双方的强烈感情,使歌唱者的感情波澜起伏;同时又增强了歌谣音乐艺术的节奏感,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广西大瑶山瑶族歌谣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是大瑶山瑶族历史记忆、生活习俗、民族交往、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表征。
安东尼·史密斯指出:“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区分一个民族和广场上狂热而散乱的人群集会的重要标志。”[6]1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建构民族身份认同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瑶族是一个没有自身独立文字的民族,对于本民族的历史记忆主要通过服饰文化和歌谣传唱等形式传承,因此,瑶族将自身的服饰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将歌谣称为“口传的历史”。在大瑶山瑶族歌谣中存在很多记忆本民族历史的民歌,如古歌《唱盘王》描述了瑶族祖先“盘王”帮助皇帝打败敌国的英勇事迹,进而迎娶公主成为皇亲国戚,皇帝颁发的“过山榜”成为瑶族的“护身符”,表达了大瑶山瑶族对英雄祖先的崇敬和思念。《洪水歌》是对大瑶山瑶族起源历史的诗意想象,歌谣中详细描绘了人类社会在蛮荒时代“神人夹杂、物我交融”的生存境遇以及伏羲兄妹造瑶人的过程。《千家峒》则是瑶族发展曲折历史记忆的集中反映,歌谣首先描绘了瑶族祖宗“十二瑶姓”生活在世外桃源“千家峒”的繁荣景象,后来由于“千家峒”被封建官府发现而遭到灭顶之灾,瑶族被迫逃离“千家峒”。从此,瑶族过着“斩山过岭,世代流落”的艰难生活。歌谣《辛巳岁立歌传》就是对1941 年广西大瑶山盘瑶集体寻找“千家垌”历史事件的生动体现[2]100,而《根柢歌》则详细记载了瑶族迁徙至大瑶山的时代背景、路线图以及大瑶山的地域环境等[3]249。
广西大瑶山瑶族歌谣既是大瑶山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民间文学形式,也是大瑶山瑶族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同时,大瑶山瑶族歌谣也是生存境遇、生活习俗的“忠实”记载。例如歌谣《我住在山冲角落》《我的田块》《我的房子》《一层露水九层霜》等记载了旧社会大瑶山瑶族险恶的生存境遇,歌谣《身世苦》《说起瑶人苦情多》《苦情歌》《我只有一把谷子养爹娘》等歌谣折射出旧社会大瑶山瑶族人民凄苦的生存状态。
在广西大瑶山瑶族民歌中有很多歌谣是反映当地瑶族社会的“石牌制”习俗。《石牌歌》《起石牌》《根柢歌》《根底话》等歌谣都是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大瑶山瑶族社会的“石牌制”生活习俗。如在《石牌歌·三十六瑶石牌》中就记录了瑶族“三十六瑶石牌”的制定原因、背景、过程、内容以及违背“石牌制”惩罚措施;《石牌歌·吃社料话》是告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春耕、秋收,还是狩猎、捕鱼、捕鸟等,都要遵守习俗和规则,否则将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石牌歌·争地界》则详细记载了大瑶山瑶族人们因为土地地界而产生矛盾时,邀请石牌头人解决争端和调节矛盾的方法、规则和过程;《石牌歌·起石牌》则是大瑶山瑶族在面对外族侵犯时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保卫家园的“宣言书”,歌谣中记载了大瑶山瑶族“起石牌”动员瑶族人们准备战斗的场景。
大瑶山瑶族有着独特的婚恋习俗,这些婚恋习俗在歌谣中得到了很好的记载和保存。如情歌《你长得像朵花》《蜜蜂恋花》《花香藕甜》《吉栋诺》等歌谣反映了大瑶山瑶族男女青年在相遇对方时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场景;《探情》《询情》等歌谣呈现的是大瑶山瑶族男女青年在相恋后互相传情达意的对歌情境;而《婚礼歌》《红堂喜》《婚酒歌》《贺婚歌》《贺喜歌》等歌谣则呈现了大瑶山瑶族独特婚俗习惯。如《红堂喜》就记载了大瑶山瑶族婚礼和小孩满月“双喜同庆”的独特习俗。《红堂喜》由“主家致谢”“客家答谢”“拜堂”“敬酒”等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完整仪式规程,四个部分构成了完整婚礼宴席对歌仪式。
此外,《刺绣歌》《采茶歌》《狩猎歌》《纺麻歌》《造酒歌》《祝寿歌》等歌谣更是生动形象地记载了大瑶山瑶族日常生活情境和生活习俗,是我们深入了解大瑶山文化习俗的重要依据。
广西大瑶山瑶族流传着一种颇具民族特色歌谣——“寄歌”。“寄歌”又称为“迁徙信歌”“交趾歌”,是一种“以歌代言”的歌谣,其歌谣内容体现了不同地域瑶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这种歌谣主要有三类:
1.“引路歌”。据说这是由我国迁徙到越南北部地区的盘瑶寄往我国境内盘瑶的“家信”,其内容主要记录他们迁徙的路径和主要地点,引导国内瑶族寻找他们的踪迹。如歌谣《交趾歌》不仅描绘了盘瑶从中国境内迁徙到越南的艰苦历程,而且对途经主要的路线、地点都有详细的记载,这类“寄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引路”功能,按照歌谣中提示的内容就能了解“寄歌”盘瑶的迁徙路线和寻找他们居住的地点。“《交趾歌》这首长歌,大瑶山的盘瑶老前辈差不多人人都熟知。而盘瑶有一支人迁往交趾的事,他们也留在代代相传的记忆里,足见这支曲子在盘瑶人民的思想情感中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7]257可以说,这种“引路寄歌”既是盘瑶不同族群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瑶族民族交往的历史记忆。
2.“求援歌”。当盘瑶遇到困境时,就会向居住在不同地区瑶族发送“求援歌”,寻求帮助。例如《盼望众亲齐赐援》就是湖南桃川的盘瑶写给广西同族请求给予银钱援助的“寄歌”。“寄歌”中描绘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府对瑶族人民的剥削、压迫和掠夺。同时也充分说明各地瑶族在思想、感情、意志上的联系,绝不因山川远阻、道路迢遥而有所松弛。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瑶族人民仍然可以通过“寄歌”紧密团结、互相援助,体现了盘瑶不同族群之间内在强大的凝聚力。
3.“情歌”。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盘瑶男女相互爱慕对方时就会互传“寄歌”。如《信歌》《情元夺情愁书》《求偶信歌》《求情书信》《报情信》等歌谣,都是瑶族男女青年传情达意的“信物”和维系情感的纽带。
少数民族歌谣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歌谣传承既是当前我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歌谣的形式来看,大瑶山瑶族歌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其形式多样,曲目繁多,曲调丰富,瑶族的香哩歌、盘瑶的过山音、坳瑶的黄泥腔等民歌艺术都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这些歌谣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传承。从歌谣的内容来看,大瑶山瑶族歌谣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内容,其主要分为如下三个类别。
1.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结合本民族的需要采取各自的方式,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行吸收、创新和传承。歌谣是大瑶山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路径,如在《古经问答山歌》中,大瑶山瑶族通过“对歌”的形式传承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歌谣这样唱到:
哥唱山歌问一声,桃园结义几个人?
哪个三请诸葛亮?蜀国军师是哪人?
妹唱山歌答一声,桃园结义三个人;
刘备三请诸葛亮,蜀国军师是孔明。
哪国名将是天骄?哪个大闹长坂桥?
哪样搞得桥梁断?哪个听到气难消?
三国名将是天骄,张飞大闹长坂桥;
大喊三声桥梁断,曹操听到气难消。
……
在这里,大瑶山瑶族通过“对歌”形式,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很好地记忆和传承至今。再如歌谣《唱董永》《唱蔡伯喈》等则是通过“故事唱本”形式,将历史人物董永、蔡伯喈的事迹很好地记录、保存和传承下来。
2.民间文化传承。在大瑶山歌谣中,对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传播,如故事唱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大瑶山瑶族对我国经典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造而成。“梁祝”故事传入大瑶山地区,大瑶山瑶族结合自身特定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和现实需要,将大瑶山瑶族独特的情感经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对传统《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故事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9]45-47。
3.瑶族文化传承。瑶族是一个没有自身独立文字的民族,瑶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是歌谣传承。大瑶山瑶族古歌《盘王歌》《洪水歌》《千家峒》《石牌歌》等歌谣是对大瑶山瑶族的民族起源、祖先记忆、历史文化传承的文化表征,通过古歌传唱使大瑶山瑶族的历史记忆、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农事歌谣《二十四节气歌》《农事安排歌》《春到了》《新春生产组歌》《生产歌谣》《做春工》《雷公歌》以及生活歌《采茶歌》《狩猎歌》《纺麻歌》《造酒歌》《刺绣歌》等歌谣都反映了大瑶山瑶族社会的农耕文明。故事歌《白马姑娘》《刘大仙娘》《唱覃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瑶山瑶族知名人物“刘三妹”“覃青”等人的事迹。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情歌则是对大瑶山瑶族独特婚俗文化的直接体现。《瑶医歌》记载了众多大瑶山瑶族中草药配方及其治病疗法,这既直接服务于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又促进了对大瑶山瑶族中草药的传承和推广,体现了大瑶山瑶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注 释:
①寄钱:瑶族风俗,用禾秆草系铜钱,作为通讯的凭证。
②妗:舅母。
③金理、银规:比喻懂得道理和规矩。
④丹竹竹节长,比喻感情长久。
⑤表、姑:泛指亲戚。
⑥三百女和三千男:形容众多,不是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