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

2020-03-15 16:25濮迁高永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坏疽创口运化

濮迁,高永翔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1 临床资料

患者中年女性,入院前1月左侧小腿外侧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按压可触及内部硬结,无明显疼痛,患者未行相关诊疗,该处皮肤皮色逐渐出现转为暗红,并出现皮损周围压痛,1周前患者该处皮肤破溃,伴少量渗液,疼痛剧烈,伴左侧掌指关节肿痛,于外院查彩超提示左小腿处结节,CRP升高,ANCA提示pANCA阳性,CCP(-),诊断为“左小腿皮下感染”予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清创术后患者溃疡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病例特点:1)2+年双下肢出现溃疡,伴低热、渗液,外院诊断坏疽性脓皮病,予相关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病情好转出院。1+年前双下肢溃疡复发,于外院查TTF-ANCA(+)、RT3(±)、EB-DNA、ENA谱、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为阴性,仍诊断坏疽性脓皮病,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溃疡性结肠炎”病史5年,口服“美沙拉嗪、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病情加重时应用糖皮质激素。3)急性起病,数周之内左侧小腿外侧皮肤硬结发展为溃疡,出现渗液及剧烈疼痛,不能行走。4)慢性状态,少神,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疲倦乏力,长期纳眠差,腹泻粘液脓血便。5)专科情况,双侧小腿远端可见局部色素沉着,左侧小腿可见一大小约6×6cm溃疡,创面暗红,其上可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可探及两处窦道,深约2cm,创口周围皮肤皮色暗紫,边缘水肿,渗液面积约63cm2,溃疡周围皮肤压痛阳性,左手第3、4掌指关节肿胀明显,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舌尖及中部裂纹舌、少苔,脉沉细,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6)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65×109/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513×109/L;尿常规:隐血(—);大便常规:隐血:2+;生化:白蛋白:29.0g/L;血管炎五项:PANCA(+);感染标志物:HbsAb:493.49;体液免疫、溶血试验、甲状腺功能六项、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浅表包块彩超:左小腿外侧皮下查见范围约22.0×6.2m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暗区内透声欠佳,查见多数细弱点状回声。肝胆胰脾及子宫附件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1.右肺尖少许条索影,余双肺及纵膈未见异常。脓液涂片: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7)中医诊断:蚰蜒疮—气阴两虚 邪毒凝滞证 西医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 2.溃疡性结肠炎 3.中度贫血

2 治疗经过

2.1 中医辨证论治

2.1.1 辨证

患者存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慢病程、长周期,且疑似坏疽性脓皮病病史反复发作,责之本虚。长期腹泻粘液、脓血易造成津液、阴血的丢失,患者入院时形体偏瘦,白蛋白低,舌尖及中部裂纹舌、少苔,脉细均是佐证。气随液脱,长期津液、阴血丢失引起气的不足,由病人表现出一种慢性病容,面色萎黄,疲倦乏力来看,主要是引起太阴脾气的亏损,脾气虚不能运化,故纳差。气血生化无源,不能充养四肢,故疲倦乏力。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不荣。脾虚不能生血,阴血又丢失过多,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神,故眠差。此次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数周之内左侧小腿外侧皮肤硬结发展为溃疡,出现渗液及剧烈疼痛,不能行走,是此次发病邪实的一面,部位主要在肌肉,阳明主肌肉,患处的红肿热痛,是邪毒之象,中医外科学认为疮疡病的发生核心病机即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故邪实一面主要是阳明胃经邪毒凝滞。综上辩证为太阴气阴两虚、阳明邪毒凝滞证,病性属本虚标实,正虚邪滞。

2.1.2 治法

选方配伍贯穿两大原则,一是益气养阴为主,辅助正气,开气血生化之源,以达到调整正邪的比例,扶正驱邪,防治邪实进一步扩大;二是疮疡病的发生以气血凝滞、经络阻隔为核心病机,治疗时务必“通”为解,恢复经络畅通、气血调和。

2.1.3 方药及辨治过程

从始至终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生晒参、茯苓、白术、薏苡仁各15克,炒白豆、山药、莲子、桔梗、麦冬、五味子各10克,砂仁5克,生稻芽30克,黄芪20克,白芍、当归各10克,酸枣仁15克,忍冬藤、鸡血藤各20克。随证加减,4剂后患者大便次数减少,2次/天,便质成形,胃纳渐开,但睡眠仍差,入睡困难,考虑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处方中加入熟地10克、远志10克,患者睡眠逐渐转好,后守方治疗。

2.1.4 清创换药

按清创换药操作规范,无菌、消毒后将患者潜行的溃疡中的坏死失活组织予以切除,为创面愈合提供空间和条件,正所谓“腐肉不去,新肉不生”。

2.2 西医治疗

2.2.1 系统治疗及过程

予甲强龙20mg/d静脉滴注7天后创口较入院时明显变浅,创面淡红色,右下肢疼痛减轻,将甲强龙为10mg/d静脉滴注12天,患者皮肤创口较前持续变浅,创面旁出现新发小脓点,疼痛较前有所反复,甲强龙改为40mg/d静脉滴注3天,脓点未继续扩大,疼痛缓解,改为20mg/d静脉滴注10天,创口基本平复,新生肉芽组织鲜红,未诉疼痛,能自行走动,改口服16mg甲泼尼龙出院,院外调整逐渐减量;沙利度胺片100mg/d。

2.2.2 营养膳食指导

患者长期腹泻粘液脓血,溃疡大量渗出蛋白质,平素胃口差,营养摄入、吸收少,所以入院查白蛋白29.0g/L,负氮平衡出现。外科学指出,低蛋白血症、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延缓伤口愈合,积极地营养治疗可以维持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完好、促进肠道滋养激素的分泌、维持免疫功能的完整,进而促进创口的愈合。因患者服用中药后胃口渐开,故未特别使用肠内营养剂,嘱患者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摄入。出院前复查白蛋白升至38.6g/L。

2.2.3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口服美沙拉嗪抗炎、抑制免疫,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调整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恢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

3 随访

患者住院第四周创口基本平复出院,于第七周、第15周随访。患者创面于第七周愈合,第15周随访未再出现溃疡。

4 治疗前后对比图

入院前

第四周治疗后

第七周随访

5 讨论

坏疽性脓皮病(PG)是种40-60岁女性多见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皮肤有复发性疼痛性坏死性溃疡,常伴有潜在的系统性疾病(50%-70%),炎症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系统性疾病各占1/3,约2%的炎症性肠病可发生本病[1]。此案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史5年,根据其皮肤表现并排除ANCA相关性血管炎、白塞氏病及SLE,故考虑本病。其治疗系统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细胞祛除法等[2]。此病易复发,容易在相同部位反复发作。

中医学虽然没坏疽性脓皮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将其按“疮疡病”论治,认为本病或因外感六淫邪毒,或因过食肥甘厚味,致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成痈疽,治疗上急性期多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缓解期多以活血化瘀托里消毒为主[3]。在治疗此案时,笔者体会到不可将急性期与缓解期的治法严格区分,此患者长期胃纳差、大便次数多,粘液脓血便,实际上提示的是一个气血生化无源,阴液又不断亏损消耗的状态,另外就是这个病反复发作,其实就是因为正气虚损引起气血凝滞,正气将邪毒托不出去才导致的邪毒累积然后爆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有使用的条件,即当标和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强时可以遵循,如果标实和本虚相互影响,则根本是不适用的。这个时候的治法应着眼在邪实与正虚的比例上,调整扶正与祛邪的比例,寒热并进,本标兼顾,才能从源头上逆转疾病的进展[4]。

本案的中医治疗扶正选用参苓白术散为底方,并贯穿治疗始终。选择此方主要是基于此患者太阴脾气阴两虚的病机,此方主成药物茯苓、白扁豆、山药、苡仁、莲子肉,均为甘淡属性,甘味实脾,淡味渗湿,正符合脾虚之后水湿运化不利引起腹泻的病机,而且以上诸药平补、平泻,非常适合长期纳差,脾胃运化较弱的人,不是蛮补,不引起壅滞,不会造成“虚不受补”的问题。且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具有扶植厌氧菌和抑制需氧菌之调整功能,尤其是通过扶植健康因子双歧杆菌、强烈抑制主要耐药性菌株肠球菌等,达成菌群调整[5]。

营养指导和调整脾胃运化功能在此案的治疗中功不可没。患者入院时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西医学认为此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免疫异常是该病的病因之一,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首选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之一即是加速组织蛋白的分解,引起负氮平衡,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伤口愈合迟缓[6]。疮疡的愈合非常需要营养的支持,显然治疗上是有冲突的,但患者在一月内创口基本平复,出院前复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均较入院时升高,如此迅速的效果跟运用中药调整了脾胃运化功能密不可分,只有脾胃运化起来了,营养物质才能吸收,才能真正达到补益气血,改变患者正邪比例和虚实关系。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此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控制,溃疡很快愈合,临床效果显著,表明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此类疾病上的巨大优势。

猜你喜欢
坏疽创口运化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