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重度高脂血症1例及病因探析

2020-03-15 16:25张晓昱高丽君宋亚一赵泉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感性酮症特发性

张晓昱,高丽君,宋亚一,赵泉霖*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1 病例分享

女,21岁,体重偏轻,平素嗜饮各类饮料,喜食水果及甜食,无肥胖史,既往否认糖尿病、无自身免疫病等病史,否认家族史。2019年1月2日早晨8点舍友发现患者昏迷,120送入山东省中医院急诊。查体:T 36℃,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27/88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右侧迟钝,左侧灵敏,张口叹气样呼吸,多次抽血化验可见严重乳糜血(见图1)。

急诊急查相关结果 血气分析:pH 6.893,PCO2 17.2mmHg,PO2 221.4mmHg,K+ 3.2mmol/L,GLU>30mmol/L,BB 19.3mmol/L,门诊生化:ALT 300U/L,AST 200U/L,TP 59g/L,PALB 1823mg/L,ALP 101U/L,GLU 22.90mmol/L,UREA 7.6mmol/L,Cr 27umol/L,TG 161.5mmol/L,CHOL 16.91mmol/L,HDL-C 0.29mmol/L,LDL-C 13.51mmol/L,心肌酶+淀粉酶:CKMB 40U/L,AMY 18U/L,PCT 1.63ng/mL,血常 规:WBC 21.13×109/L,RBC 3.56×1012/L,HGB 194g/L,PLT 411×109/L,凝血四项:APTT 47.8sec。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见下:甲功七项:FT3 0.86pmol/L,FT4 6.63pmol/L。电 解 质:K+ 2.49mmol/L,Na+ 123mmol/L,Cl- 98mmol/L,Ca2+4.02mmol/L,CO2Cp 10.3mmol/L,AG 17mmol/L,感染系列:HBsAb 82.452mIU/mL,尿常规:细菌 182.16p/uL,葡萄糖 ++++,酮体 ++,潜血 ++,pH 5.0,尿蛋白 (+),HbA1c 10.7%,PCT 11.72ng/mL,免疫球蛋白测定:IgA 6.64g/L,IgM 7.79g/L,空腹胰岛素:2.51μU/mL,糖尿病自身抗体谱:(-),呼吸道八项:(-),ANA谱:(-)。血培养+药敏:连续5天无细菌生长。胸部、颅脑、全腹CT示:1.脑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必要时MRI检查,2.考虑间质性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双肺少许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3。胰腺萎缩,双肾体积增大,请结合临床及病史,4.少量盆腔积液。

接诊后立即给予纠酸及大量补液,胰岛素微泵泵入等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行血浆置换术纠正高脂血症,同时也积极采取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活血抗凝,纠正贫血,给予胰岛素、氯化钾、正肾素持续泵入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方案,而后病情平稳,停用胰岛素泵,改用“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方案。

半月后,因患者血糖、血脂控制平稳,神志清,诸症好转后出院。因医院医疗条件局限,为明确病因,嘱其出院后择期进行基因型检测。出院时检查结果见下:尿常规:细菌 687.72p/uL,葡萄糖 +++,白细胞酯酶 ++,潜血 +,尿蛋白 (-),血常规:WBC 5.54×109/L,N% 67.8%,HGB 96g/L,PLT 382×109/L,凝 血 四项:APTT 47.8sec,CRP<3.12mg/L,血生化:K+ 4.28mmol/L,Na+137mmol/L,Cl- 100mmol/L,Ca2+ 2.52mmol/L,ALT 5U/L,AST 11U/L,ALB 41.5g/L,GLB 26.8g/L,A/G 1.5,UARE 9.23mmol/L,Cr 71umol/L,GLU 7.58mmol/L,TG 3.82mmol/L,CHOL 8.27mmol/L,HDL-C 0.97mmol/L,LDL-C 4.97mmol/L,AMY 60U/L,大便常规(-)。

2019年9月,电话回访患者家属,述其已休学1年,且未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其他具体病情家属不愿告知。

图1 icu抽血血样

2 讨论

回顾该病历,患者平素嗜饮各类饮料,喜食水果,发病时年龄较小,以明显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急性起病,血糖血脂紊乱,糖尿病自身抗体谱(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b等)均为阴性。因此病发病急骤,又无家族史、糖尿病史以及肥胖史,考虑可能为基因方面问题,但因其未进行基因检测,故此患者病因存疑,但因其发病特点明显有别于正常意义的1型糖尿病,根据糖尿病分型标准,可将其归入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HLA-DQ基因与其发病机理关系密切。李玉钟等[6]证实1型糖尿病与HLA-DR-DQ的连锁不平衡有关,免疫介导型的1型糖尿病中成人发病的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lowly Progressive IDDM,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 病(Fast Progressive IDDM,FPIDDM)有HLA-DQA1*0301-DQB1*0201和DQA1*0501-DQB1*0201这两个共同的易感性连锁基因,也有不同的易感性连锁基因,其中SPIDDM的易感性与HLA-DQA1*0301-DQB1*0301和DQA1*0301-DQB1*0602连锁基因有关,FPIDDM的易感性与HLA-DQA1*0301-DQB1*0301和DQA1*0301-DQB1*0303连锁基因有关,且DRB1*0301-DQA1*0301-DQB1*0201连锁基因为FPIDDM高度易感基因,这可能跟基因的累加效应有关。

王姮等[7]证实IDDM易感性与DQA10301、DQB10201及DQB10302三个等位基因高度相关,DQB10601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IDDM发生的保护性基因。其中DQB10601-DQ β57-Asp(HLA-DQ β链57位是天门冬氨酸)在正常对照组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IDDM组病人,说明这一等位基因在正常人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保护作用,IDDM病人中DQA10301-DQɑ52-Arg(HLA-DQ ɑ链52位氨基酸是精氨酸)与DQB10201-DQB10302-DQ β57-non-Arg(HLA-DQ β链57位氨基酸不是天门冬氨酸)出现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与IDDM易感性有关。王姮教授将此项研究结果与美国IDDM病人的研究对比发现,白人中non-Asp纯合子对于IDDM易感性的作用显著高于华人,提出华人IDDM的易感性可能与其他等位基因有关,是多个等位基因复合作用,但本组研究结果与美国宾夕伐尼亚研究结果有些许不同,提示关于IDDM易感性方面存在种族差异。

孙荣等[8]针对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的研究发现,与IDDM易感性相关性较大的是DQA1*0301和DQA1*0501,而增强对IDDM的抵抗性的是DQA1*0103和DQA1*0201。并且通过与Khalil等对法国白人与北印度旁遮普人的IDDM DQA1位点等位基因正负关联相对危险比的分布的对比发现,三个种族人群IDDM均与编码保护性DQ ɑ链的DQA1等位基因(DQA1位点0101,0102,0103和0201等位基因编码的DQ ɑ链52位均为非精氨酸)负关联,而均与编码易感性DQɑ链的DQA1等位基因(DQA1位点0301,0401,0501,0601等位基因编码的DQ ɑ链52位均为精氨酸)正关联,提示黄、白种人IDDM有相同的DQA1位点正负关联格局。张冬梅等[9]对于病因未明,以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且缺乏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的分型较为困难的糖尿病人时,提到了1型糖尿病的亚型——特发性1型糖尿病(即1b型糖尿病)。

特发性T1DM是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10]该病主要特点是病因未明,且常见糖尿病自身抗体呈阴性,是与自身免疫性T1DM最重要的鉴别要点。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标准争议较大,依据周智广等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WHO分型建议,初步提出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以自发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2)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3)排除已知病因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具备以上三点可确诊。[11,12]根据该患者病例特点,可将其归入特发性T1DM范畴。

同时,该病患者病初即合并严重高脂血症,抽血检查时血液几乎完全呈油脂状,化验结果示血脂水平较高,其中TG 161.5mmol/L,CHOL 16.91mmol/L,HDL-C 0.29mmol/L,LDL-C 13.51mmol/L,总胆固醇最高甚至达40mmol/L左右。虽然有研究[13,14]表明DKA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且以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为主。但该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甚至达正常高值的160倍,总胆固醇水平最高达正常高值的7倍,无法用糖尿病所致脂代谢紊乱机制所解释。根据该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史,该患者平素嗜饮各类不明饮料,考虑里面添加剂及化学制品可能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之一。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病因之一,该病患否认家族史,其父母均无血糖或血脂升高病史,考虑可能为基因突变等方面的问题。LPL为脂蛋白代谢酶的一种, 调节LPL指标的基因, 位于第8染色体P22区[15]。该基因突变缺陷, 易诱发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最终导致机体TG及HDL-C指标升高, 诱发I型高脂血症。根据李巧莲等[16]研究可知血脂异常患者LPL rs326位点CC基因型患者占比为5.26%、TT基因型患者占比为60.53%。与健康人群相比, 差异显著(P<0.05)。

特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亚型,其病因未明,发病急骤,且无自身免疫参与证据,对于诊断为特发性T1DM的患者,综合各种文献,可建议检测HLA-DQ基因型,然而此病例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可根据文献提示,可检测LPL rs326位点基因型,以求明确病因。但该病发病机制现仍不甚明确,诊断标准争议较大,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易感性酮症特发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糖友腹痛不止?警惕酮症酸中毒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研究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HLADR/DQ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