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

2020-03-15 12:28唐文雪马忠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耗水量残留量利用效率

唐文雪, 马忠明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兰州 73007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兰州 730070)

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保温保墒效果,在玉米、油菜、马铃薯等作物中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1-3]。但生产中大面积、高强度、长年覆盖地膜使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问题日益凸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4]。我国科研工作者从增加地膜厚度、推广使用可降解膜、应用地膜减量化技术、加强残膜回收等方面进行了残膜污染防控研究[5-8]。

近年来,一膜两年覆盖技术逐渐受到一些学者关注,该技术是旧膜的循环再利用,在减轻水土流失、土壤风蚀方面效果显著,为有效降低地膜使用量、减少地膜污染提供了一种模式,目前已应用于玉米、胡麻、向日葵等作物[9-11]。甘肃地膜重复利用主要集中在玉米生产上,2013年应用面积为31.86万hm2,占地膜覆盖面积的17.95%[12]。判定地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地膜厚度。我国一膜多年覆盖技术使用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8 mm[13-15],与一年一覆膜生产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致,远低于日本、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地膜厚度标准(0.015~0.020 mm)[6]。旧膜再利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效果,其稳产、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地膜投入、节本增效的作用已得到验证[7,16-17]。但目前一膜多年覆盖下地膜残留量、残留系数等方面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厚度为 0.008 mm地膜一膜一年覆盖为对照,研究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地膜残留量及残留系数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玉米一膜多年覆盖技术提供适宜厚度地膜,为地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5—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 38°56′ N,100°26′ E, 海拔1 570 m)进行。试验站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于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西北绿洲灌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2 932~3 085 h,≥0 ℃积温为3 388 ℃,≥10 ℃的积温为1 837~2 870 ℃,年平均气温为7.38 ℃,无霜期153 d。平均年降水量12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平均年蒸发量2 075 mm,干旱指数达15.96。土壤属石灰性灌漠土,pH 8.4。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1.295 g·cm-3,速效氮119.8 mg·kg-1、速效磷24.7 mg·kg-1、速效钾82.0 mg·kg-1、有机质含量0.79%。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沈单16,由甘肃省张掖市种子公司提供。地膜为普通聚乙烯地膜,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由新疆巴州皓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5个处理,分别为CK(一膜一年覆盖,地膜厚度0.008 mm)、T1(一膜三年覆盖,地膜厚度0.008 mm)、T2(一膜三年覆盖,地膜厚度0.010 mm)、T3(一膜三年覆盖,地膜厚度0.012 mm)、T4(一膜三年覆盖,地膜厚度0.015 mm)。小区面积为31.2 m2(4.8 m×6.5 m)。

施N 300 kg·hm-2,40%的氮肥及P2O5225 kg·hm-2作基肥。剩余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及吐丝期随灌水各追施30%。生育期灌水量4 200 m3·hm-2,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各灌水一次,采用水表计量灌溉,灌水量分别占总量的20%、30%、30%、20%。

玉米采用宽窄行模式种植。带幅120 cm,宽行80 cm,窄行40 cm。第一年玉米播种前一周窄行覆盖幅宽70 cm地膜。播种密度83 300株·hm-2,株距20。氮肥为尿素(46.4% N),磷肥为过磷酸钙(12% P2O5)。2015年4月16日播种, 10月3日收获;2016年4月18日播种,10月9日收获;2017年4月15日播种,10月6日收获。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玉米播前和收获后测定0~120 cm土层水分,每20 cm为1层,每小区分别在宽行和窄行中间各测定1个点,取相同土层2个点平均值为相应土层土壤含水量,并分层计算各土层土壤贮水量[6]。

W=∑wirihi/10

式中,W为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总贮量,mm;wi为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ri为各土层土壤容重,g·cm-3;hi为分层厚度,20 cm。

采用水分平衡法计算作物田间耗水量,水分平衡方程[18]如下。

ET=P+I+△W

式中,ET为生育期耗水量,mm;P为降雨量,mm;I为灌溉水量,mm;△W为计算时段内土壤贮水变化量,mm。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WUE=Y/ET

式中,WUE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Y为经济产量,kg·hm-2,;ET为作物耗水量,mm。

1.4.2土壤温度的测定 采用曲管地温计(型号WQG-16,北京普特仪表成套厂)测定。土壤分3个层次(5、10、15 cm)将地温计埋设。玉米播种至拔节期,每隔2 d在8:00、14:00和18:00测定土壤各土层温度。各层次土壤温度平均值即为0~15 cm土壤温度。

1.4.3地膜残留量及残留系数的测定 地膜投入量的测定:覆膜前将地膜卷先称重,覆完后再称重,二者差值为试验小区地膜投入量[19]。

地膜残留量的测定:第一年覆膜前用蛇形线方法在试验区选择5个采样样方,样方规格为2.0 m2(2.0 m×1.0 m),采样深度为30 cm,采集土样中残膜,并将收集的残膜样品装袋带回实验室分拣、清洗、凉干称重,并计算残膜背景值[19-20]。2017年玉米收获后,先采用农民传统方法捡拾残留地膜带出试验小区,然后每个小区确定3个采样样方,测定计算地膜残留量[19,21-22]。

地膜残留系数=[(收获后地膜残留总量-覆膜前地膜残留量)/地膜投入量]×100%

1.4.4玉米产量测定方法 玉米成熟后,各试验小区取中间2带果穗自然风干后测产。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1.1不同处理下土壤耗水量变化 图1显示,2015年不同厚度地膜耗水量差异不显著,但具有地膜越厚保水效果越强的趋势。与CK相比,T2、T3、T4处理耗水量分别降低0.44%、1.58%、2.25%。2016年一膜三年覆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CK,T4处理耗水量最低,其次为T3,T1处理耗水量最大。2017年各处理耗水量变化趋势与2016年相似。从3年平均值看,T3、T4处理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玉米生育期耗水量为486.52、482.60 mm,分别比CK增加1.96%、1.14%。T1、T2处理由于膜面破损严重,耗水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5.98%、4.65%。保墒效果整体表现为CK>T4>T3>T2>T1。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年份处理间差异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Not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in the same year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0.05 level.图1 2015—2017年不同处理下土壤耗水量变化Fig.1 Changes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from 2015 to 2017

2.1.2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 图2显示了2015—2017年玉米收获后不同处理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覆膜第1年,0~20 cm土层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较小,T2、T3、T4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1.69%、3.91%、7.65%;之后随土层加深,各处理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在40~60 cm土层,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达到最大,T2、T3、T4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0.61%、3.44%、12.65%;在60~120 cm土层,各处理含水量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80~100 cm趋于一致。说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对土壤0~60 cm土层水分含量影响比较大,并且地膜越厚,各土层含水量越高。覆膜第2年,在0~20 cm土层,T1、T2、T3、T4处理含水量较CK分别降低20.54%、13.75%、14.96%、8.05%;在20~40 cm土层中,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达到最大,一膜三年覆盖处理含水量较CK分别降低24.85%、19.43%、19.04%、13.23%;在40~120 cm土层中,各处理含水量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80~100 cm达到最小。覆膜第3年各处理不同土层含水量变化规律与第2年相似。覆膜第2年、第3年各处理0~120 cm土层含水量总体表现为CK含水量最高,其余处理随地膜厚度增加含水量呈增加趋势。说明随覆膜年限增加,一膜多年覆盖处理由于地膜破损度增加,保墒效果变差,并且地膜越薄越易破损,保墒效果越差。

图2 2015—2017年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Fig.2 Vertical changes of soil water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from 2015—2017

2.2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温度在玉米前期生长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从表1可以看出,覆膜第1年从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在0~15 cm土层,随地膜厚度增加土壤温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3处理土壤温度最高,比CK提高0.40 ℃,T4处理比CK提高0.35 ℃,这可能是地膜太厚影响了透光性缘故。覆膜第2年、第3年,由于地膜破损及膜面覆土,一膜三年覆盖处理土壤温度低于一年一覆膜的CK处理,但降幅较小,分别为1.23~1.45 ℃、1.25~1.38 ℃,并且表现出地膜越厚降幅越小的趋势。

表1 不同处理下0~15 cm土层土壤温度Table 1 Soil temperature of 0~15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

2.3 不同覆膜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投比的影响

2.3.1不同覆膜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覆膜第1年,各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但随地膜厚度增大,产量呈增加趋势,厚度为0.012 mm时(T3处理)达到最高,比CK提高5.39%。覆膜第2年,一膜三年覆盖处理产量低于CK,并且随地膜厚度增加呈增加趋势。T1处理产量显著低于CK,降低幅度为24.39%。T2、T3、T4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降幅达6.54%~11.84%。2017年各处理玉米产量变化趋势与2016年相似。覆膜第2年、第3年地膜破损及膜面覆土降低了地膜增温保墒效果,影响了玉米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地膜厚度大于0.010 mm时,一膜三年覆盖仍可保持与新覆膜处理相近的产量。

表2 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Table 2 Yield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kg·hm-2)

2.3.2不同覆膜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从表3可知,覆膜第1年,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随地膜厚度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厚度为0.012 mm时达到最高,比CK提高7.07%。覆膜第2年,一膜三年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低于CK,并且随地膜厚度增加呈增加趋势。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降低幅度为31.83%;T2、T3、T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CK差异不显著,降幅为7.75%~17.61%。2017年各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与2016年相似。覆膜第2年、第3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地膜厚度大于0.010 mm时,一膜三年覆盖仍可保持与新覆膜处理相近的水分利用效率。

表3 不同处理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Table 3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kg·hm-2·mm-1)

2.3.3不同覆膜处理对对玉米产投比的影响

表4所示,虽然一膜三年覆盖方式玉米产值有降低现象,但地膜费用、机械及人工费用的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显著提高了产投比。覆膜第1年,T1、T2、T3处理产投比与CK差异不显著,T4处理由于覆膜费用高,产投比最低;覆膜第2年、第3年,一膜多年覆盖处理无地膜投入,机械及人工投入大幅降低,产投比显著高于CK,并且随地膜厚度增加产出增加,产投比呈增加趋势。从平均值看,一膜三年覆盖处理地膜投入费用减少339.3~545.4元·hm-2,机械人工费减少2 600元·hm-2,投入成本降低了2 939.3~3 145.4元·hm-2,产投比分别显著高于CK13.73%、25.00%、26.47%、25.49%,并且地膜厚度成为影响产投比的重要因素,随地膜厚度增加,产投比呈增加趋势,T3处理产投比最大,之后产投比呈下降趋势。

表4 不同处理下玉米产投比Table 4 Ratio of output to input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4 不同覆膜处理对地膜残留量及残留系数的影响

地膜残留量和残留系数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地膜残留量是表示地膜残留多少的绝对指标;而残留系数是相对指标,指当年地膜残留量在地膜投入量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对不同覆膜区域、覆膜作物、覆膜年限等地块残留量的抽样调查及地膜残留系数测算,可明确种植业地膜残留特点和规律,摸清地膜污染底数,对残膜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9]。2017年玉米收获后,地膜残留量及残留系数测定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一膜三年覆盖处理地膜投入量差异显著,并显著低于CK,仅为CK的34.03%~58.97%。一膜三年覆盖处理年地膜残留量较小,差异互不显著,但显著低于CK,降幅高达55.74%~61.42%;并且地膜越厚,地膜残留量也越小;但厚度超过0.012 mm后,由于地膜单位质量增大,地膜残留量反而增加。从地膜残留系数看,T1、T2处理虽然地膜投入量小,覆膜三年后地膜残留量绝对值也比较小,但地膜残留系数高达35.60%、32.97%,地膜投入量的约1/3残留于土壤中,显著高于CK。T3、T4处理地膜弹性好、拉伸力大,易于回收,残留地膜仅为投入量的为21.99%、19.81%,残留系数显著低于CK。

表5 不同处理下地膜残留量及残留系数Table 5 Residue and residual coefficient of fil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3 讨论

3.1 不同厚度地膜一膜多年覆盖增温保墒性能

苏永中等[16]研究提出在玉米播种后至拔节期前,免耕旧膜直播处理日平均土壤温度较传统覆新膜处理仅低1.0(5 cm 土层)和0.8 ℃(15 cm 土层),表明旧膜直播仍具地膜覆盖提高地温的效应;唐文雪等[6]研究提出,厚度为0.006~0.012 mm地膜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效应,地膜越厚,增温效应越强,保墒效果越好;赵财等[17]研究绿洲灌区,提出一膜两年用较传统覆膜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7.67%;梁曦等[23]在宁夏南部山区研究提出,采用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可显著地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0~20 cm土壤含水量较常规半膜栽培处理增加29.79%。本研究结果表明,一膜多年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地膜越厚增温保墒效果越好。覆膜第2年、第3年,旧膜处理土壤温度比CK分别降低1.23~1.45 ℃、1.25~1.38 ℃。T3、T4处理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CK增加1.96%、1.14%。T1、T2处理由于膜面破损严重,耗水量比CK增加5.98%、4.65%。该研究关于一膜多年覆盖增温保温效应、不同厚度地膜增温保墒效应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但覆膜第2年、第3年保墒水平低于一年一覆膜CK的结论,与赵财等[17]、梁曦等[2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与作物收获后残膜回收、土壤翻耕时间及覆膜比例等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不同厚度地膜一膜多年覆盖玉米产量及产投比效果

前人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效应,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作物产量[24]。史建国等[11]研究提出,覆膜第2年向日葵子粒产量较新膜低2.6%~4.9%,但差异不显著;苏永中等[16]在河西走廊中段砂土和砂壤土上研究提出,玉米产量免耕旧膜直播较覆新膜降低4.4%~10.6%,差异显著。本研究中,一膜三年覆盖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在地膜厚度0.010 mm以上时与一年一覆膜传统覆膜方式相当,仅比CK降低2.27%~4.09%、2.85%~8.36%;而T1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减幅高达13.24%、18.1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一膜覆盖多年后,地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使其增温、保墒效应降低,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并且厚度越小地膜越易破损,增温保墒效果越差,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越大。以上研究说明,一膜多年覆盖对产量有一定的负效应,但本研究通过玉米产投比分析,提出一膜三年覆盖方式通过减少地膜投入及机械人工费用,降低了投入成本,显著提高了产投比,产投比增幅高达13.73%~26.47%,并且在地膜厚度为0.010 mm以上时产投比更高,增幅高达25.00%以上。该结果与梁曦等[23]、张雷等[25]、余秀珍等[26]提出的“一膜用两年可有效地降低投入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结论一致。

3.3 不同厚度地膜一膜多年覆盖地膜残留效应

地膜用量、地膜厚度等是影响地膜残留强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对残膜未采取有效的回收方式,则地膜投入量越大,使地膜残留量越大[27]。而且较厚的地膜拉伸力强,使用后不易碎裂,回收率比较高[28-29]。马彦等[12]在农田地膜污染调查提出,甘肃地膜重复利用因地膜厚度均小于0.010 mm,使用第2年地膜破损就较严重,很难回收。本研究表明,一膜三年覆盖地膜投入量显著低于CK,降低幅度为41.03%~65.97%,地膜残留量仅为7.71、7.63、6.72、7.43 kg·hm-2·a-1,比CK显著降低55.74%~61.42%。并且随地膜厚度增加,残留量呈降低趋势,但厚度超过0.012 mm,由于地膜质量增大,地膜残留量反而增加。该结论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从地膜残留系数指标看,T1、T2处理地膜残留系数高达35.60%、32.97%,显著高于CK;而T3、T4处理地膜残留系数为21.99%、19.81%,显著低于CK。一膜多年覆盖可有效降低地膜使用量,进而显著降低地膜残留量,但地膜厚度超过0.012 mm时,才能显著降低地膜残留系数。

综合分析,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认为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一膜三年覆盖方式选用厚度为0.012 mm以上地膜,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物产量,提高玉米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耗水量残留量利用效率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故城县五角枫耗水特征研究
土壤水氮调控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白条党参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