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外辅导;中小学生;家长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大家对教育关注度的增加,课外辅导班在教育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不愿意让他们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家长们不仅重视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还要求子女参加各种课外培训机构,日常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他们更愿意通过课外辅导来提升自己。当前,课外辅导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相对学校教学来说,课外辅导确实存在一些自身独有的优势:如促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巧和习惯;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解决课堂上的困惑等。综合国内学者顾明远、岳晓东、沈适菡等学者对于课外辅导的研究,他们都认为课外辅导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和结果,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及访谈法,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分析他们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并根据访谈内容归纳课外辅导班的积极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试图能够引起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等对该问题的重视,为学生和家长科学理性地选择课外辅导班提供一定指导。
二、中小学生参加課外辅导班的原因探析
综合访谈内容和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是内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内在学习动机的驱动
内在学习动机指的是能够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既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直接内部动力,学生自身对学习的要求、想要实现的目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等因素都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关。访谈结果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是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是为了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是学生是否具有浓厚学习兴趣、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是否愿意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2.社会压力的增加
当前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且学历层次也日益朝着髙层次推进,很多单位在招聘时都将学历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也给学生带来极大升学压力,虽然国家在教育制度方面已经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然而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学习成绩、考试和升学等仍然是家长和老师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家长只能想尽办法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极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另外,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看孩子学习情况,通过辅导班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家长管理孩子学习,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能够借此让孩子赢过同龄人。孩子在课外辅导班中能够接触到课堂中之外的学习方法,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参加课外辅导班是家长对孩子未来进行投资的最好方式。
3.个体差异的影响
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可知,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人格发展的主要特征,但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平衡性和独特性。但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因为班级人数之多,老师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顾及所有学生,一定程度上难免会忽视学生的差异。学生们不同的发展速度和思维类型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学习成绩、学习层次,学生们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为孩子额外的学习和个性化服务买单,就去参加课外辅导。课外辅导班中的老师会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调整教学方法,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保证学生都能听懂会做。
三、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提高知识水平,提升学习效果
从访谈情况来看,课外辅导班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学习成绩的提升是有一定效果的。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授课,很难分层次进行教学,课外辅导班能对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拔高,同时也能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进行基础的辅导,从而帮助不同类型学生提高其学习成绩。另外,课外辅导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了较强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2)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
在访谈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辅导班后其自信心和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课外辅导班的班级规模与学校班级相比相对较小,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与老师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在同一个环境里共同学习,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借此认识更多的朋友,结交更多的同龄人,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2.消极影响
(1)加重学业负担,加深心理压力
在访谈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课外辅导班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业负担。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家长对学生学业的期望也就越高,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家庭作业,更多的时间被课外辅导所占用。而课外辅导班为了能达到提升学生成绩的效果,采取增强学生学习强度的方式,这种机械又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承受了更多的身心压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过度依赖课外辅导班,忽视学校主流教育
在访谈中有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对某些知识没有理解透彻也不用担心,因为在课外辅导班也可以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在辅导班已经超前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学校都不用怎么学了,这种对课外辅导班地过度依赖,不利于学校教师的正常教学,也不利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过度参加课外辅导班,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生不能专心于学校的学习,严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很多学生在校内学习效果不好,就寄希望于辅导班的老师,长此以往,他们缺乏一种学习的自觉性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过高的辅导费用,加剧家庭经济负担
调查发现,课外辅导班已成为消耗家长大笔金钱的一个行业。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所支出的费用大概在每小时200-300元(大班制),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每周平均参加10个小时,每月花费3000元左右,每学期仅课外辅导费用支出将近需要15000元,而一对一的辅导教学收费更加昂贵。对于家境比较好地同学来说,可能没有太多的经济负担,但对于家庭一般的学生家庭,额外支出的教育费用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在课外辅导班的师资和班型选择上也处于劣势。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觉得课外辅导的费用给家庭带来了较小的压力,40%的学生认为这些费用确实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表示没有压力的学生仅占20%。即便收入不高,家长为了孩子成绩的提高,在教育投资上也毫不吝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去弥补成绩的差异,也有少部分家长盲目跟风,忽视孩子意愿和兴趣,强迫他们参加课外辅导班。
四、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建议
1.学生要协调好学校教育和课外辅导的关系
学生应该在辅导机构和学校之间做一个权衡,做到以学校的课堂为主,以校外辅导为辅,科学地协调和安排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学校的教学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集中体现在从学生到老师,从备课到上课,以及后期的考试和评估,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从各个环节共同提升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课外辅导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到一个查缺补漏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才能让课外辅导更加有效,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家长应科学理性地选择课外辅导机构
家长要对课外辅导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了解,在选择辅导机构的时候,要对它的硬件配置以及办学规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关注它的师资力量,了解机构的老师是否都具有“教师资格证”,其次要对老师的教龄、职称、教学成绩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最后再进行选择。另外,家长和学生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应冷静理智并且结合自身实际。尽管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但是家长在选择辅导机构之前,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要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基础上合理科学地选择适合的课外辅导机构。
3.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对课外辅导行业的关注和监管
针对我国教育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课外辅导行业进行监管。但在监管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刀切,要结合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有条件地允许公立学校提供相关的课外辅导服务。国家相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教育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对学校内部的课外辅导进行约束和监管,同时也禁止学校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在允许公立学校收取一定课外辅导费用之后,其开设相关课外辅导课程的主动性将会大大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家长购买校外的课外辅导服务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课外活动。除此之外,我国教育主管部門应当通过舆论等方式改变家长和学生的攀比心理,让大家意识到盲目参加课外辅导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家长也应当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五、结语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并以此为指导理念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希望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还给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然而由于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影响,课外辅导行业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呈现出只增不减的趋势。但课外辅导只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家长和学生应理性地看待这一教育现象,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辅导机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强化对课外辅导行业的关注和监管。由于笔者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所做的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以偏概全的不足,缺乏更加深入、详尽的调査与分析,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鼎芬.论学校教育与课外辅导的联系[J].亚太教育,2016(32):201-202.
[2]刘琳琳,杨建红.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行业的问题及探索[J].现代交际,2017(03):188.
[3]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29(09):45-48.
[4]倪靖冉.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小学生家庭选择课外辅导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20.
[5] [英]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杨慧娟,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梦颖(1996—),女,汉族,河南省三门峡人,武汉市洪山区中国地质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基础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