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20-03-15 06:17:49吴青梅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吴青梅

摘 要: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国家固本强基的战略性工程。新时代的到来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理念,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影响学生思想价值判断

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成为各种信息、观点、理论及意识形态斗争交锋的重要战场。由于其自身极强的自主性、自由性、不确定性,加之利益驱使下的消费主义倾向,导致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难以对海量信息实现有效甄别,极易陷入虚假、无效的信息中。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更可能在潜移默化之间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观点的熏陶渐染,对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人生方向的迷失。

2.  削弱课堂教育引导效果

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是传播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的核心力量。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为开放、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课堂及教师出现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情况。因此,传统的封闭式课堂难以与社会发展现状、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效的同频共振,并且伴隨着新媒体的深度融入,更会放大自身的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抬头率”不高、思政课学习“无用论”的呼声提高[1]。

二、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1.  更新育人理念,从源头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在注重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在高职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是要针对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其思想活跃、开放的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动态,自觉将个人利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和国家发展之中,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2]。

三是要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在日常管理中的正确引导和良好品质的激励,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格品质教育,使他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的人品修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问题,只有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才能把握未来,将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引导大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价值,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技并修,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创新育人机制,促进“三全协同育人”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计,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强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目标,创新构建“三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首先,要建立高职院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系)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形成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3]。

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系)育人工作职责任务,细化各岗位育人工作责任清单,提出明确的育人工作要求,建立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系)和全体教职员工无缝衔接、紧密协作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到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岗位聘用、职级晋升、选拔培训等各个方面,形成操作性强的协同育人考核评价机制。

再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到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形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具有历史担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另外,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落实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关键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深挖且利用好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校园网络文化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和网络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用大学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为他们释疑解惑,陪伴他们成长,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他们心里。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文化的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关注并尽量满足大学生正当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奋发有为、文明诚信、勇于创新、遵纪守法的精神,用主流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去抵制、消解消极的网络文化,建设健康文明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二是要加强“红色网站”建设,主动掌握网上话语权。目前有的高校内部网站,忽视了网络时代媒体传播的特殊性,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依然保持传统“官方”媒体“呆板” “高高在上”的形象,进行单调、生硬、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的媒体是难以有效发挥教育作用的。

4. 以问题导向,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是有效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2018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有效提升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配优教育资源,形成合力育人的机制。学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全体参与,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意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部门之间、师生之间密切配合、高度融合,有效促进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合力育人。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业、身心、经济、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和精准帮扶,切实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一种直面困难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避免学生心理问题产生[4]。

三是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教育和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比如:精心设计建造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让学生时时保持愉悦的心情,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谋划开展各种活动,创设各种情境,使學生在行动中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与心理适应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既客观认识自己,又不妄自菲薄增强自信心,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控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还伴随着很多挑战。为增强思政育人实效,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全媒体与传统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开创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邢继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J].学周刊,2019(14):179.

[2]王志蓉.辅导员“三心、八字、六自特色”的核心素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9):188+190.

[3]徐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今日财富,2019(03):201.

[4]王小刚,王庭俊.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形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1):94-96.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