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昀倩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金融市场学》介绍金融市场的基本范畴、市场业务活动、投资组合、金融监管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证券投资和金融产品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资本市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关系。《金融市场学》不仅是金融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经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在知识结构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前的金融机构要求金融从业者系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及时判断和分析市场变化的能力。开展《金融市场学》多元化的教学,有利于培养既具备扎实金融理论基础,又熟练掌握金融分析技术,有效处理各类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扩招后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激增,截至2019年7月,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较比2018年的应届生增加了13万。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助力本科生的就业。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但由于部分专业对毕业生的实战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及知识的更新换代频率比较高,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创新实践能力弱。
郭淑芬、高功步提出政府政策的引导、同类院校的竞争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急需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了保障改革的持续有效进行,各大高校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价值认同感、优化培训策略等。[1]90-96陈爱雪提出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学生数增加、专任教师不足等问题,强化学长制可以有效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完成课业的学习。[2]84-88任军提出推进混合式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86郑玉飞提出各大高校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大手段,但有的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并进一步提出反思教学模式改革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4]26-31近几年,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教学能力的提升上,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市面上大多数《金融市场学》的教材内容都是以介绍西方金融市场的子市场为主,而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子市场介绍得比较少。此种现象造成我国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脱离了中国实际,以致出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近几年,中国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市场变迁在各大教材编写中较少涉猎,学生不能通过教材、第一课堂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市场演变及市场内的产品特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工具的了解仅停留在概念的认知上。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毕业后大部分的学生会走向工作岗位,而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侧重于继续读研深造,所以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市面上的教材大多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应用型高校更侧重于实际运用,传统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高校的需求。
《金融市场学》介绍各个子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外汇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目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金融市场学》课内实践部分为8课时,在这课时安排中,不能全面覆盖金融市场学的各个子市场,大部分教学还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如果在实践课时中都让学生实践所有的子市场,就明显发现,实践“蜻蜓点水”,不能有效地深入开展。而从软硬件角度而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专门的实验室仅有2间,能进行模拟股票、期货、外汇、债券等交易,但该部分交易只停留在二级市场层面,一级市场的实践部分尚不能开展,学生对发行市场的知识停留在课本中晦涩的文字上。从市场而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实验室还不具备承担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偏低。由于部分子市场的金融工具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甚至教材中多以介绍欧美的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为主,本土化的金融工具与欧美的金融工具存在部分差异,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缺乏感性认知,加之课后未能自发主动查阅相关书籍、关注金融市场动向,故而对学习没有激情、学习动力不强,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3]151-153
目前课程考核的方式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出勤等模块构成,该方式会使学生误以为只要满勤、课堂表现良好、期末复习时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便意味着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扎实。而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应付考试后期末成绩虽然较理想,但在后续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扎实,造成很多新的知识点听不懂、不理解、兴趣平平。还有学生会走入考证误区,我国证券从业资格证的其中一门考试科目名为《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许多学生误以为通过了这门考试科目的考试就能掌握了《金融市场学》,向老师提出免修的申请。
目前各大高校有开设《金融市场学》的专业大致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授课教师基本教学的模块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效率市场理论、资产定价、证券投资组合等。这些模块的设置偏向金融类专业的同学学习,但是对非金融专业这些模块略有难度,实用性不强,在非金融专业的教学中无法突出各专业特色。[5]98-102
目前传统教学中各大高校主要还是采用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在线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与教师沟通,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但是由于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不同、授课重难点的侧重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同一门课程在教学质量上呈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各大高校开始大规模尝试线上教学,许多教学平台也免费向学生开放,在“互联网+”背景下,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全网的资源共享也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针对《金融市场学》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应积极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牵头,合力编写符合中国国情并能结合当下金融发展需要的教材及教辅材料。例如:可以在教材编写上增设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章节,融入近几年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P2P网贷、众筹、“宝宝”类理财等知识点,在CDs品种的章节,传统的教材多以美国CDs品种作为主要的介绍对象,但在实践中发现学无以致用,可以更多地介绍中国的CDs的品种及其特色和风险。在股票市场的章节可以加入最新的科创版的知识点等。在债券章节,传统的教材多以介绍西方的债券品种为主,在新编教材上可以补充部分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以及这几年债券大规模爆发违约事件所带来的效应等。在章节设置上可以新增近几年市场上崛起的股权投资市场,让学生深入了解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在编写教材上先以校级自编教材为切入点,在日常授课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在教辅书籍上,可以组织一线教师并鼓励学生一起参加案例汇编,挖掘经典案例、整合市场最新的案例资源,编写配套课外阅读材料。
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传统上进入机房仿真交易、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外,可在8课时的课内实践环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其他形式的实践。例如: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包括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期货交易大赛、金融产品设计大赛等,在比赛前、比赛中可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以赛促学,夯实理论基础。在竞赛中也可有更多机会与不同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薄弱点和诉求,对及时改进实践环节设置大有帮助。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锻炼、开展实习,鼓励学生走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私募投资公司等开展调研、实习等活动,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了解当下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学生下阶段学习重心的调整。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工作中能学以致用,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应积极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共建项目,助力学校与企业建设实践基地。学校可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相挂钩,积极开展校企交流座谈会,通过研讨增加当前市场较为活跃品种的知识点教学,引进企业专业人士作为我校的外聘师资,不定期来校园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逐步将学生送往各大合作企业观摩学习、开展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不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业界专家给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可以建立校内基金的孵化基地,收集课堂中学生的证券交易策略,模拟投资环境,通过模拟组合投资测试组合的可行性,让学生从个人的单一投资过渡到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单位打下实战基础。甚至可以为学生未来自主创业、成立私募团队募集资金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权”,加强师生互动。不定期以当前金融市场发生的热点事件为背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习,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开展访谈、调研等形式掌握知识点,了解国内外经济大事,并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汇报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以主题讨论的方式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议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讨论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学习成果汇总,完善课外资源库,供学生自由查阅。
教师建立网络资源库,整合业界专家学者的最新讲座视频、音频等资源,鼓励学生加入资源库的建设过程,树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转变考核思路,授课教师可以以报告、论文、成果等形式替代期末的笔试,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杜绝学生期末突击学习应付期末考试的“速食学习”现象。
在成绩评定中,应注重过程性考核,避免“一考定终生”的考核模式,下调期末考试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教师可以在每章都设置考核标准,以章节考核的方式为主,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量化考核,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也可将学生该学期参与获奖的金融类专业竞赛的情况纳入期末考核的其中一个环节,设置相应的加分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以多元化的成绩考核评定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我校目前开设《金融市场学》课程的不仅有金融工程专业、投资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还有财务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由于专业不同,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不尽相同。同时,因专业特色不同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对《金融市场学》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于是,针对不同的开课专业,教师要开展个性化定制。例如针对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市场机制、各大市场之间的关系、产品定价等方面的教学,在课外学习上可以鼓励学生去市场上找寻上课所学知识对应的产品,了解产品的基本属性、优缺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资产组合的课外活动;而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就要针对融资中所涉及到的子市场的知识点有所倾斜,让学生未来走向财务会计岗位能更好地认知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内的金融市场的概况,了解市场上的融资工具的特色,简化定价这方面的理论教学;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本课程教学则应侧重外汇市场、票据市场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工具及原理,并针对国际贸易中常面临的汇率风险,有针对性地的增加外汇远期等方面的教学课时,鼓励学生收集各大银行提供的外汇远期产品,模拟开展外汇的套期保值交易。分专业的个性化定制教学有助于分层次学习,能更好地将《金融市场学》的知识点与其他专业其他课程相衔接。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要适时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开展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借助慕课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利用慕课平台的课前预习、在线自主学习课程的重点难点、平台的讨论区开展课程内容的讨论,并将部分讨论延伸到线下。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准量化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考核,通过动态数据分析反映学生在各模块知识点学习中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在制作课件中,教师以发布学习任务、共享课外学习资源、课后测试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整合学校的师资或跨校选拔最优师资,实现合作录制,从而实现汇聚区域教学优势;以知识点为每个章节的索引,方便学生的课下复习,部分学生也可依根据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知识点等,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部分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其线下教学的比重,通过线下教学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学业。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局限在四四方方的课堂上,不再局限在1小节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合理利用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
《金融市场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材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考核方式的改进、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考核方式的重构、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探讨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纷繁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具有实战经验的复合型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