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宇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课程体系是学校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既是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实现老年教育宗旨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老年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1]当前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由于老年教育缺少差异化、层次化课程,从课程内容到结构层次比例失衡,未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层次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老年人教育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2]明确了老年教育的根本性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对于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实现老年教育目标无疑有着重要的实现意义,并将进一步丰富老年教育学科理论。本文在对12所发展较为成熟的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实践进行抽样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通过层次化课程体系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层次化学习需求,充分实现教育目标,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较为成熟的上海、天津、长沙、武汉、南京、厦门、广州、宁波、哈尔滨、云南、四川、山东等12所省、市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进行对比检视。通过检视可见,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各地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有了“系”或“学科”的设置。二是专业建设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上海老年大学建设了体育保健、音乐表演、摄影摄像3个学历教育专业。三是课程内容丰富,如天津老年大学由1985年的“文学、历史、书法、国画、健身、花卉”6门课程发展到现在的355门课程。四是初步形成层次化课程,如天津、山东、云南等老年大学的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形成“初级、中级、高级”层次化课程。五是课程具有体系结构,如武汉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课、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广州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则划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
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调研结果表明,老年教育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尚未建立科学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学者们对课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也甚少,在知网上以“老年教育”和“课程建设标准”为关键词仅能检索到4篇相关文献。各地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或以对老年学员学习需求的调查或以招生情况为依据开发校本课程,有的是直接借鉴其他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理论指导和建设标准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课程建设主要以专业为标准进行开发。由于没有科学规范的课程建设标准,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划分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宁波老年大学的书画摄影系下设为三个课程体系,即“楷书、行书”等书法类课程,“花鸟画、山水画、仕女画、西画”等绘画类课程,“摄影、数码摄影”等摄影类课程。而金陵老年大学则设有“书法系”和“美术系”,书法系下设“楷书、草书、行书、篆刻”等书法课程,“美术系”下设“花鸟画、山水画、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课程。甚至同一门课程,各个老年大学在课程名称、内容设置、评价考核等方面相差甚远。[1]
从调研的12所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检视可见,老年教育课程仍以“休闲娱乐”为主体。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构建重点关注老年人休闲娱乐、保健养生、人际交往等一般性需求,开发了书画摄影、文艺体育、养身保健、家政技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对新技术、能力发展、职业发展、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等老年人特殊性学习需求关注甚少。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呈现重“一般需求”,轻“特殊需求”的特点。虽然建设了内容丰富且数量众多的课程,但课程建设整体上趋向基础性,未能充分关照老年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目标。调研结果表明,鲜少老年大学建设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课程,如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社区治理、文化传承、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
老年教育因其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独特性。老年教育的主体为老年阶段的成年人,具有年龄跨度大,群体结构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多类别性等特点,对老年教育的层次性、差异性需求突出。调研结果显示,各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严重同质化,仅有部分老年大学在书法、音乐、绘画等课程设置上有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层次划分,满足了具有不同学习基础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以及老年人在同一课程上持续学习提高的需求。大部分课程设置仍存在着无差异的“一刀切”现象。从课程体系整体的建设上来看,课程内容与结构仍缺乏层次性、差异化,难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各老年大学对老年人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关注少,严重缺乏老年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方面的课程。
针对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结合老年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建议。
2002年4月,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指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强有力的基础”。老年人具有丰富的智慧、经验和技能,老年人力资源有着不可取代的经济社会价值;[3]积极老龄化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基本策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5]“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是老年教育的核心要义。结合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老年教育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通过“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促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升其生活和生命质量并实现人生价值;二是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老年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导。以实现老年教育目标价值为核心,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完善基础性课程体系。在现有主要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发展变化,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知识普及等教育,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课程体系建设,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乐,提高其生命和生活质量。二是加强发展型课程体系建设。在积极老龄化政策背景下,发展型课程体系建设需紧扣老年人全面发展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内容,关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三是注重本土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区的文化、习俗等各具特色。充分挖掘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本土化、特色化课程体系既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老年人本土化学习的现实需要。
老年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6]具有教育的根本属性。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遵循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需重点考虑老年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即其教育对象学习基础条件的特殊性。老年人的学习基础条件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定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老年人学习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其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发展、维护程度、经济收入状况、生理和心理特点等。老年人学习基础条件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是构成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美国老年教育大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教授将老年人需求(包含教育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应付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7]还有学者将老年期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准备老年期的预备教育(55-59岁)、进入老年期的调试教育(60-64岁)、老年期的潜能开发教育(65-79岁)、进入高龄期的自我保护教育(80岁以上)。[8]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老年人学习基础条件密切相关,而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认知、情感、生活能力、维护程度、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也大有不同。老年阶段随着生理器官的衰老和退休后身份角色的转变,尤其是行动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视听减退等,极大程度地限制老年人对周围信息的接受以及与之互动的效果,进而影响其社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及社会参与的意愿,甚至导致产生自卑、孤独、僵化、偏激等致病态的心理。研究表明,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9]在我国老年人口中存在大量独居、空巢、孤寡、失能老人群体。因此,以老年人的学习基础条件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需以全面准确掌握老年人的学习基础条件为前提,尤其需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维护程度和职业发展等相关因素。
构建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是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根本性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需遵循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的原则[10],将同一知识体系相关的课程,按照差异化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进行划分;其次需全面梳理基于实现老年教育目标需要的课程门类,依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做好顶层规划,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的架构。科学划分课程体系类别是课程体系架构的重要基础。多维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架构,可以从以下方面考量。一是可以依据“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四个方面,相应从“学习文化知识”“休闲娱乐”“保健养身”“服务社会”等四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二是可以依据老年学习者的学习基础,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三是根据老年人从“退休准备、角色转换、潜能开发、高龄自我保护”四个年龄段的需求维度构建课程体系。四是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层次,从“基础性、特色性、发展性、价值创造性”四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不同类别的课程体系又可按知识内在联系进行层次细分。还有学者提出依据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组合,将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保健、维权、文体、技艺、生活、有为、赏析、仁德、哲理等9个类别。[11]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实施,但均需以对老年人学习需求层次的全面把握为基础,确保课程体系的架构科学合理。同时,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大型工程,需要匹配组织专业团队和经费予以保障。
多维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虽然综合考虑了老年教育目标、老年人学习的基础条件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因素,但其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过程在一定程度有可能与老年学员过往的学习经验、内在需求等出现偏差或脱节。构建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实际上就是围绕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与教学过程开展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指在建立考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考评,主要由老年学习者、教师、教学督导等多主体实施考评。一是通过对老年学习者的学习考核,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或程度;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创作作品、书面考核、问卷调查等。二是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学员学习情况等进行研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偏差。三是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教学督导,以第三方视角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常态化与不定期的多元考核评价相结合,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最终考核评价结果,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修正或完善,有效促进教育目标与教学过程相契合,促进老年教育多维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
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老年教育工作和内涵发展的核心,是一项浩大的建设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大力气对老年人学习的基础条件和学习需求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准确把握老年人学习需求层次和特点。以老年教育的基本目标为理论指导,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和财政支持,全面构建多维立体化课程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落实老年教育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