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79)
习近平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1]342任何理论创新,都离不开理论思维。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曾说道:“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2]理论思维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实践功能,无论是哪个阶级、哪个政党,哪种制度,忽视或者排斥理论思维,无论你有多强大的国家机器,最终都会出现发展的曲折,恰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利害的武器,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利剑,但是,最终思想会战胜利剑。习近平讲,“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3]大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辅导员承担着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理论思维的取向决定了其对反映社会现实诉求的理论的取舍,其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高度影响着大学生理论思维的高度。恰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4]9
理论思维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认知方式和价值理念,它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正如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873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起着代表学校与学生相联系的桥梁作用,他们需要将党的理论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入脑入心。同时,辅导员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如何使理论传播取得实效,一方面,会依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对传播的理论进行过滤与筛选,承担着传播理论把关人的角色。另一方面,辅导员理论思维,直接影响到理论传播的效果,影响到大学生对理论的价值判断和对理论的追求愿望。或者说辅导员通过自己的理论思维判断会对传播何种理论作出自己的选择与支持,因而其理论思维方向和理论思维水平决定了理论的传播方向和理论层次。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累积学问,加强理论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建构理论思维,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理论思维的建构,不单单是辅导员从事培养人活动的构成要素,更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传播什么样的理论,引领理论的发展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5]922“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5]873因为“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6]610辅导员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储备,对所要传播的理论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加工、删修,从而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说明,辅导员所进行的理论传播是有导向性的,即对受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辅导员的导向并不是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的,这种导向的实现途径就是对所要传播的理论进行“选择、加工、删修”。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而言,如何起到加强理论思维、引导理论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3]理论思维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认知方式和价值理念,事实上,辅导员传播的每一种理论观点,都是对社会现实诉求的反应。辅导员传播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表征着对某一观点的支持或者反对,会影响大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理解和解释。事实上,辅导员对于理论的传播不是一种独立行为,必须寄附、熔铸在辅导员的理论思维之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影响大学生。因而如果辅导员没有或者轻视理论思维,就“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5]890。实践反复证明,谁能更好地掌握运用理论思维,谁就能抢占理论高地,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有与时俱进的智慧和力量,就会故步自封,从而使得思想僵化,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揭示了理论思维与民族复兴内在关系。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我们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我们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航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我们才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这警醒我们,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思想保证。事实上,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坚持什么样的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理论混乱或者指责、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另一方面,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理论思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载体。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8]227这表明一种理论观点的核心往往是它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凝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支撑是不可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理论思维提供了养分和根本前提,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练要通过理论思维来承载,通过理论思维予以抽象归纳,进而引领社会变革,鼓舞人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前进的步伐也是理论前进的步伐,在理论发展的印迹中,可以洞察理论之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们经常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405,“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9]390。因此要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历史与现实和未来总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通过认识历史规律,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思考,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高把握事物发展趋势与方向的能力。比如清朝初期,面对明朝的灭亡,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灭亡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明朝“亡于寇盗”,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造成了明朝的灭亡也有人从政治角度分析明朝灭亡原因,认为“亡于贼寇,亡于东厂”“亡于宦官”,即宦官专权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康熙皇帝认为是“亡于朋党”,即官员分成不同派别、互相斗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思想家则从思想学说上,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明之灭亡,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10]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深刻反省前代学术,一致认为振兴学术才能稳固政治统治,将理论作为统一人的思想的内在力量。恰如一学者所说:“天下之大根本,莫过于人心;天下之大肯綮,莫过于提醒天下之人心。然欲醒人心,惟在明学术,此在今日为匡时第一要务。”[11]104显然,理论与人心相关,与社会发展相关。恰如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先生所讲:“学术者,一国精神之所寄。学术衰,则精神怠;精神怠,则文明进步失动力矣。故学术者,社会进化之基础也。”[12]15蒋梦麟先生在这里所讲的学术其实就是指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因为切中现实问题,能够聚集民意而被人民拥护。站在历史的高度,需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从中认清历史趋势,把握历史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875提高理论思维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立于世界之林。一个民族要让人尊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而理论思维作为人类理性能力的最高表现,恰恰是文化的内核。我们现在经常讲,现在中国人解决了挨饿的问题,但还远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与我们的理论话语权或者说学术话语权不强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很多学者是用西方的理论来阐释中国的现实社会问题,所以习近平强调要构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提高全民族理论思维之所以重要,这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9毛泽东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3]320毛泽东这句话说得好,正确的理论只有被先进的社会阶级,即先进的社会力量所掌握,才有可能变成进步的物质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有可能被群众所掌握的,但是人们往往是趋利避害的,都有感性的一面,当感性成为人的主宰力量时,某种理论会被群众基于感性的判断作用于社会时而出现变成破坏社会的物质力量的可能。那么马克思为什么那么自信他的理论被群众掌握之后一定会变成进步的物质力量呢?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他相信他的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其二,他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是劳苦大众的理论;其三他的理论是被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力量——无产阶级所掌握的理论;其四他相信人民群众是信真理的,是信科学理论的,人民群众虽然有感性一面,但人民群众总体是理性的,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习近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表明将全民族理论思维素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理论创新实际上也是理论思维的创新,通过理论思维的创新,“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1]342。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来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理论创新。这是指首次提出的新理论。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等。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理论思维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共识。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严谨的理论思维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严密的理论思维是理论自信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理论思维与思维的对象即客观世界达成有机统一。恩格斯指出:“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的结果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和无条件的前提。”[5]977这启示我们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从中外理论的比较分析中,加强理论思维的培养,使自身的理论思维与客观对象形成有机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澄明错误观点,识破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用科学的理论思维作出正确判断,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06这启示我们理论思维的建构,不是无源之水,它来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扬弃,形成科学的理论思维,进而形成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它是基于实践而非概念的理论自觉。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14]817这启示我们,要形成科学的理论思维,必须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要在实践中培养批判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运用理论思维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特点,建立“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15]460总之,辅导员理论思维的培养,必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精神要义,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刻明了“现在的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