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20-03-14 14:42董春辉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微辅导员思政

董春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双微”平台是指在互联网社交背景下所建立的微博、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双微”平台深入生活,影响深远,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主要使用的网络社交载体。目前广泛应用于高校环境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为传统思政工作单位与新媒体之间相互结合,推出全新的网络平台载体和新的板块,其中以BBS、学校官网为主阵地的思政工作较为普遍,同时部分高校将微博、微信等新载体融入到学校思政平台当中,通过优势资源整合来进行接口的嵌入,实现广域辐射下的思政工作环境,形成立体化的思政平台。结合“双微”平台宣传特点所开展的高校思政工作,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思政工作中的主要方向。基于网络平台建设下的思政工作环境打造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微信、微博所拥有的垂直影响,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当中的处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学习当中来,扭转以往学校官网、思政BBS等平台浏览量低迷、影响力不足的现状。但利用“双微”平台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对其困境予以厘清并找准其化解出路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双微”平台的教育影响优势。

一、基于“双微”平台的高校思政工作困境

(一)高校辅导员对于“双微”平台的认知普遍较为片面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群体之间联系紧密,能够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进入到学生生活中,因此高校思政工作需要辅导员积极参与、组织实践。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差别日益显现,这也使得辅导员队伍在面对新时期、新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目标引领以及良好的工作经验。大多数辅导员本身年龄偏小,虽然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却受限于自身的阅历水平、工作经验,难以将思政工作和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无法做到学校内部各院系、各单位的统一聚合,最终导致在思政工作的建设过程中难有作为。

在双微平台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的今天,大批量的辅导员仍然未能有效认识到双微平台的作用特点和实际效果,无法准确地对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规律做出正确研判,最终导致“双微”平台思政工作浮于表面,形式化严重。笔者观察到,大部分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相对繁琐和繁重,在工作当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全面性的工作使得辅导员难以有时间、精力对双微平台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深入了解。部分辅导员表示,自己所使用的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仅仅将其作为日常交际、好友联络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并未能够将其与思政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思政工作相对更加严肃,而双微平台本身较为活跃和随性,二者的关系比较疏远。此外,也有部分辅导员在观察其他高校所进行的平台化思政工作中,对于双微平台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缺少对于双微平台的运营方式、互动策略和内容创设的了解,或者无法开展双微平台的建设工作,导致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早期借助学校官网进行信息发布的阶段;或者将其交由学生自治团体进行双微平台建设,但是受限于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缺乏与工作的全局化了解,致使对于这一类的思政工作普遍积极性不高,反馈效果寥寥。

(二)“碎片化”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工作需求

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强调全方位教育开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项目化建设也必须针对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发挥出项目化在思政工作中的优势。然而传统网络平台和媒体本身体现出网络资源的碎片化特征,运用扁平、简单的内容为用户进行“碎片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满足现代用户生活的习惯和要求。微博就是通过上限为140字符的内容推送来传递信息,而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文章,通常也以简短为主要特征。对于思政工作来说,平台本身的碎片化特性使得资源表现过于分散,容易造成思政工作资源的彼此孤立,无法在思政工作中产生实际效果,而这也成为大部分高校在运用“双微”平台开展思政工作中的又一个难点问题。研究发现,高校思政工作在运用“双微”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完成对于全方位教育的辐射,使学生所处的课堂内外都能够成为思政教育的场景,学生可以凭借空闲时间,利用“双微”平台获取本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双微”平台作为网络思政工作的核心平台,又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全方位的教育辐射与碎片化的教育资源二者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碎片化的内容展示导致思政工作的目标性和整体性不明显,内容制作也相对分散,难以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1]

(三)思政工作未能突破“内容灌输”的藩篱

借助“双微”平台所开展的思政工作,本质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育环境中思政资源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传统关系在旧有的教育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即思政教育工作长时间与灌输式教育方式紧密不分。教育理论研究多年来对于灌输式教育方式开展批判,认为其本身缺乏对于个性的尊重和实际效果的重视,单纯注重形式和过程,无法达至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2]现代教育改制就是尝试将传统教育模式推翻,并借助对学生的认知和了解,来实现因材施教,使教育能够真正与学生相结合,发挥教育效果。同样,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于“双微”平台的正确运用,也是在发现了学生群体的生活习惯和网络环境对于学生生活的影响后,最终制定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就是为了解决全方位育人在思政工作生活渗透方面的不足,即基于学生认知矫正思政工作方向。但就目前的思政工作来看,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以“双微”为代表的思政平台在思政资源的推送和内容展示中,仍然表现为“一言堂”模式的教育,学生对于信息内容仅能够被动接受,却未能够提出建议、进行思考。本来以互动平台为目标建设的双微思政平台,应当充分利用其互动功能加深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但是部分高校甚至有意关闭其中的评论与互动功能,学生在思政工作中的参与度明显不足,最终也导致“双微”平台在学生群体当中的认可度不高,思政工作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影响也明显不足。

良好的思政工作开展,应当是学校与学生在思政工作中积极互动、良性参与,学生群体同样能够通过社团组织的形式,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参与感。“双微”平台的运用,实际上为这种双方参与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平台。但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关闭了思政工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道,学生既无法对思政资源进行理解和运用,也没有办法凭借网络平台优势进行反馈、认知和深入思考,导致思政工作流于表面。

二、基于“双微”平台的网络思政工作困境的成因

基于以上关于现今“双微”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当中面临的困境,除了一些无法或无力改变的外部原因之外,譬如网络时代造成的大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等,还需找准造成前述几项困境的内部原因,从现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内部问题去厘清其成因何在,进而针对困境与造成困境的缘由提出有针对性的化解策略。

(一)辅导员认知片面的成因

观察现今高校的辅导员任职情况,除了部分高校采用专职的方式招聘或任用辅导员外,另一类情况为许多高校所采取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兼任辅导员;此外受制于“编制”“名额”的困境,还有许多高校将学院辅导员作为教职人员进行教学工作的“前站”,[3]此种非专职人员担任的情况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这类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的短板。一方面,辅导员自身的学科背景不同,最终导致其在实际工作当中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高校辅导员群体专业背景相对复杂,相关社会研究显示,教育、管理、思想政治等与辅导员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在当前辅导员群体的教育背景中,占比不足30%,这一结果导致了大批量的辅导员其专业背景与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并不相关。[4]在对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和需要运用的资源进行审度中,这部分辅导员很难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其做出评价。其中辅导员对于“双微”平台在思政工作中作用认知的偏差,便来自于这一方面。

另一方面,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内容相对琐碎,其在学院的组织生活中往往承担着多重职能,需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线当中去,既是学生的生活老师、“档案管理员”、心理辅导老师,又同时需要履行高校、学院交付的大量行政事务。因此相对年轻化的辅导员群体,往往会在本职工作的处理中陷入漩涡,无剩余精力思考其他。在面对工作创新以及工作探索中,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思考和尝试。其中“双微”平台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在部分高校已经大面积展开,但这部分辅导员群体仍然无法从中进行有效的经验学习和大胆尝试,导致所在高校的思政工作开展往往止步不前。

(二)资源碎片化困境的成因

在思政工作当中,高校需要调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思政教师等多个环节共同参与,而碎片化的问题最终导致各个单位无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思政工作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最终导致高校在思政工作当中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这些被投入的大量思政资源在开展教育中又难以得到系统、合理的运用,“双微”平台在思政工作开展中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实际上,“双微”平台本身的资源碎片化,与整合性、系统性的思政工作要求相脱节,最终在高校思政系统当中,思政内容的展示比较凌乱,大部分思政内容在时间、前后逻辑方面关联性不强,无法起到对于学生实际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而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平台,学校思政工作所进行的推送内容也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难以在碎片化、凌乱的思政信息当中,形成统一的思想政治认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表现在学校“双微”平台的工作规划、运营能力方面,学校的“双微”平台运营主体虽然为学校思政工作教育人员,但是真正参与到内容编制、平台运营维护的人员,则相对复杂。在资源内容投放中,学校的“双微”平台,并没有依照明确的时间线索、思政教育线索进行有效的内容安排和编制,最终导致思政内容推送显得凌乱。

(三)“内容灌输”藩篱的生成机理

引入“双微”平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项目的原初动议便是以技术形式反致教学本体,即破除教学模态的“路径依赖”、实现教学内容的活态化。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此认知不足,其“双微”工作实质仅是将思政教育场域从“线下接触”转换至“线上同息”,教学方法、情态、模式、内容均维持原状、缺乏创新。再者,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行政性事务压力,本身便属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又基于前述思想认识不足,很可能生成“双微”平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不务正业”的负面情绪,而“双微”资源的碎片化更会加重这种倦怠心性。加之自身信息检索能力、资源组织能力、话语转换能力、语料开发能力、修辞嵌入能力、形式创新能力(包括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能力)、技术媒介融贯能力等的不足,很难有效利用“双微”的技术优势,发展出令人耳目一新、更加符合受众认知特征的新型思政教育制式。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认知片面、资源零碎的问题同“内容灌输”藩篱间本身便存在着内置的“因果链”,这是提出适宜化解策略必须要观照的一个要点。

三、基于“双微”平台的网络思政工作困境化解策略

在明确了基于“双微”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之后,便需要着手找寻适恰的化解策略以克服这些难题。认知问题需要内外加工,即思维转型与外部技术环境的媒介涵化“双管齐下”;解决资源的“碎片化”问题还需“系铃人”,即从“双微”平台入手,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技术优势以整合分布式资源,相应数据库的建成便可谓此项举措的有效输出;至于“内容灌输”的藩篱,提高了认知、整合了碎片便扼住了问题的要害,但最终的目标还应指向辅导员与教育受众间的思政教育交互性建构,如此,方可真正突破藩篱、实现“双微”的预期效价。

(一)思维培育与技术培训双管齐下提高辅导员的“双微”认识

辅导员群体是高校思政工作当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更加紧密、更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通过及时获取信息,以有效进行学生工作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到思想建设的正轨当中。一旦辅导员群体无法在新的阶段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点,缺少对于“双微”平台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媒体平台如何应用于思政工作之认识,那么工作开展迟缓、效果不力等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前工作的必然结果。

针对于此,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当从思维层面认识到“双微”平台作为思政工作载体的重要性,辅导员需要摒弃以往观念当中对于网络信息平台的错误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应用,了解以“双微”平台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契合之处,从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建立统一的观念认识。对于辅导员来说,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通过网络载体的调查研究、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议的方式,从思想深处提高对于“双微”平台的重视程度,能够在工作当中不断摸索“双微”平台的应用价值和交流场景,使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深入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不断打磨、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双微”平台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平台载体的建设、维护和后续管控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来支持。辅导员群体大部分缺少对于网络平台管理的技术能力,因此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可以尝试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来不断提高自己在实际进行平台创建、平台运营中的技术水平能力,使思政教育“双微”平台能够更好为学生群体服务。此外,团队化的“双微”平台运营与管理亦是提高其思政工作的一条路径,一些高校采取学生自治团体如团委、学生会媒体宣传部等进行“双微”平台运营的方式;但是采取这种方式时,高校辅导员同样要提高自身对平台的应用能力,只有自己对平台的功能、特性、发展趋势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指导其团队进行平台运营管理。另外,在采取学生自治团体运营的方式中,学生受制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缺乏、认识不足,不能要求其完全自主决定内容推送,辅导员在其中更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已有工作经验优势,进行统筹管理,与学生在技术上的优势相结合,发挥双微平台在思政工作当中的应有效用。

(二)充分挖掘“双微”平台的技术优势以整合碎片化资源

系统化的资源整合和内容推送,直接决定了思政工作是否具有实效性,旧有的资源内容缺乏明确方向、无法凭借系统引导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思政工作在资源挖掘、信息环境建构方面困难重重。本文认为,在碎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过程中,高校应当具备“产品”眼光,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视作是学校能够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的优质服务产品,这种视角的转变,能够改变以往在思政工作当中的工作态度,进而使平台优势进一步体现。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所推出的微博、微信平台当中,都设置有专门的“微课程”板块,这一板块是传统课堂思政教育的延伸,高校“双微”平台建设当中,将这部分内容移植到了线上,希望学生通过微课程板块的资源获取,来实现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产生广泛影响。但是现实情况中,这一类型的课程板块点击率普遍较低,学生认可度不高,思政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刷课”现象层出不穷,并不能达到实际的工作效果。针对这一类型的资源,高校思政工作应当率先认识到平台在与学生进行对接时存在的不足,运用产品化的思维,进行资源的重新塑造。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需求,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平台资源的选择中则尝试契合学生需要进行重新编排,其中时政热点新闻、心理课堂等内容,在学生群体当中受到欢迎程度较高,可以增设为新内容,拓宽“双微”平台思政内容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国内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资源的整合和推广中,还尝试引导学生进入到思政学习环境的打造当中,如国内某高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思政“微电影”的拍摄,通过微电影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微电影借助“双微”平台进行展播,吸引了学生的围观和讨论,影响力效果显著。[5]上述类型方法均是目前具有成效的“双微”平台思政资源的整合推广方法,不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择优选择。

(三)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据库

对于目前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说,基于整合资源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如何打造优势数据库,将数据库在管理、工作开展和内容资源供应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应当是目前思政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数据库的建设应当实现各方的协同合作,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优秀学生干部等,都应当成为数据库建构的主力。辅导员作为整个思政工作的核心,应当成为整合资源、协调各个方面的关键人物,并结合目前院校自身所处的思政工作开展情况,建构资源数据库。其中思政资源数据库是平台化思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库,一般高校系统内部所涉及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以分为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两种,两种资源在纳入数据库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明确分类。其中实体思政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课堂、日常生活、主要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等资源,这些资源在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占据比重较大,学生通常需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从实际的生活工作当中形成对于思政教育的正确认知。而网络资源则以呈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资源信息为主,高校通过网络管理中心、学校官网,向学生进行思政资源的传递。两种资源在当前的思政工作当中都是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重要资源,数据库应当充分对资源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最终汇总出与“双微”平台项目相适应的资源内容,投放到平台当中。其中内容展示、价值导向和教育效果更加注重阶段性、系统性特征,能够从不同的学生需求、学生发展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高效、稳定、有序的内容推送。学生则可以基于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来获取自身希望得到的思政教育资源内容,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思政工作环境。

其他几个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也应当遵循资源整合、优势资源运用和契合平台的原则,进行创建。例如党团建设的数据库建设中,就应当将现有的基层党团干部、学生干部进行充分组织,并使其能够成为内容创作、信息分享的核心力量。

(四)利用“双微”平台实现思政工作的交互性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还应当积极创建良性的师生互动环境,借助有效的网络交互,实现思政工作的落实落地。一方面,话语互动机制是体现师生双方平等话语权的交互机制。传统思政工作中,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来源于话语权的丧失,学生本身不具备对于思想政治内容发表看法、提出议论和思想的权利,最终造成高校思政工作效果不尽理想。而在网络环境中,任何人都能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人人参与、积极互动的话语权,在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政氛围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双微”平台需要开辟专门的对化窗口,将大学生的真实体验、主观感受与思政工作教育人员的解答、回应共同展示在平台当中,提升平台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反馈调节一般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中复杂信息条件下的思政工作舆论掌控机制。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大量内容复杂、方向不明的网络资讯,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这类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在“双微”平台当中,需要对这一类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反馈,以正视听,帮助学生从错误的观念认知当中走出来,避免学生受到影响。工作需要借助官方“双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联动机制,借助思政内容推文的方式,对当前热议的网络话题、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加以讲解,并明确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为学生讲解这类思想资讯的一般规律和内在逻辑方面存在的错误,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面向大学生群体,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工作,在近年来逐渐形成影响力。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了官网建设、微博、微信平台的内容推广,借助网络影响效应,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双微”平台的后续建设应当从打破旧有教育思路、创建系统整合下的资源模式,借助网络媒体交互性提高学生参与,发挥“双微”平台在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优势。

猜你喜欢
双微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双微”语言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论“互联网+政务”条件下“双微”发言人责任伦理问题的形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