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智,王 莹 (广东开放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试金石”。高职院校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赛—学·教·改”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引导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的互动[1]。通过课赛融合可以实现动态教学,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课赛融合模式的具体体现。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化,新职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精神与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然而目前职业教学过程中,职业技能竞赛虽然受到大力推广,但其与传统课程的结合依然进度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课程与技能竞赛的知识结构不同。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点之一是其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既懂技术也懂理论,一项竞赛往往涵盖了若干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这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师若以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看待竞赛教学,往往会困惑于技能竞赛知识点与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相互交错而难以指定教学计划。高职院校应当促进传统课堂与职业竞赛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反馈是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效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短板与教学漏洞。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主要解决如“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如何调整教学行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反思过程容易过度陷入评价人主观感觉和臆断[2]。
传统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
课堂教学的反馈机制往往形成于课堂结束之后,其反馈效果仅能作用于下一次教学行为,反馈间隔较长。课赛融合模式下的教学反馈要求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实操表现,随着课程进程随时反思并调整教学思路。该反馈机制避免了教学标准的单一化,以竞赛成绩(或实训效果)作为指导教师反思的依据,而非评教人员的主观意见。课赛融合教学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图1 传统课堂教学反馈机制
图2 课赛融合的教学反馈机制
传统课堂,无论是理论课或实训课,授课教师往往是采取以一对多统一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均视作相同个体统一传授知识。即使是落实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课堂,也难避免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单一。课赛融合下的实训课堂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选择角色,明确该角色的任务与其在团队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做到一对一、差异化指导,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着重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差异化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动力,并且通过技能竞赛的团队协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自信,明确职业路线。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都忽视了课程整合,这缘于现有教学任务安排模式,即教学任务制。专业设置哪些课程需要经过专业团队结合实际岗位与专业特色,严谨且科学的安排。但在教学任务分配上则是各个教师分别任课,且由于教师众多,院校层面也并不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联动,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们“各自为营”,使课程间相互脱节,课程体系的效用大打折扣。但从另一方面看若硬性要求教师间相互合作,不但工程复杂,且难以统一调度,强度太高则容易限制教师的自身特色发挥。
课赛融合模式要求将技能竞赛既融入课程,又融入课程体系,教师授课需以技能竞赛为主干,从而反过来促使教师之间,课程之间的互动。唯有基于相同目标的课程互动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发挥课程体系的效用,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学习一门又一门的课程,而是一层又一层的技能。
物流类岗位对人才的技术、经验以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开展的物流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中,仓储运输类、供应链模拟类项目占主流,以国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项目为例,其竞赛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方案设计、能力测评以及方案实施。其中占核心的方案设计与方案实施主要涉及课程有《仓储规划与技术》、《物流系统工程》、《运输规划与技术》、《物流设备操作》等。
从竞赛流程上看,首先考察参赛者编制运输作业计划、出入库作业计划、配送作业计划、作业进度计划以及资金预算表。该任务主要涉及《仓储规划与技术》与《运输规划与技术》两门课程,在课赛融合模式下,应统一两门课程开设时间,以技能竞赛内容为主设计实训项目,在实训内容上可以做适当延伸,多课程联合开展竞赛实训,统一实训考核。方案的实施阶段则主要考察参赛者物流设备操作熟练度以及临场调度能力,主要涉及《物流系统工程》与《物流设备操作》两门课程,《物流系统工程》偏理论,《物流设备操作》偏实操,两门课程联合开展实训,即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其在操作过程中的临场反应。
我国自2014开始全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来,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为各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培养创造了良好契机。课赛融合是贯彻“赛—学·教·改”的重要手段。然而要深度开展课赛融合,除了要求专业团队能够深度互动,还应在教学制度上勇于革新,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此外,除了参照现有职业技能大赛,各院校还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与专业特色,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开展独具特色的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依托“1+X证书”模式,逐步打造有质量、有影响、有价值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